总说“我不会”的孩子,如何让他变得自信,不怕失败?

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两类孩子。

一类孩子特别自信,甚至有些自大。周末陪小样在公园玩的时候,就碰到一个4岁的小男孩。他踩着石阶,轻而易举就爬上了一个高高的平台,看起来平时经常玩。

小样看到了,也想像哥哥一样往上爬。不过因为缺乏经验,小样有些没自信,必须确保我在身后保护他,他才敢尝试。

总说“我不会”的孩子,如何让他变得自信,不怕失败?

这时小男孩看到了,跑过来一个劲地对我说,“我自己就能上去,都不用帮忙,我很厉害吧。

还有一类孩子特别地不自信。他们不敢尝试挑战,只肯做自己熟悉并且擅长的事。

小样妈有个邻居家的小女孩就是这样。她画画很棒,很喜欢拿着粉笔在小区楼下画画。可若是你让她试试其他的事,比如玩滑板车、跳绳,她就会一口回绝,“我不会,我不要玩”,大人怎么劝都没用。

孩子们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其实都源于“自我概念”的体现。

发展心理学认为,“自我概念”是我们对自己的总体印象,是对自己能力和特质的想法。

对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过程有一些了解后,我们就能明白,孩子在幼儿园阶段为什么总是自信心爆棚,一点都不懂得谦虚。为什么有些孩子又特别地自卑,觉得自己干什么都不行。

01 自我概念的发展——孩子是怎么看待自己的?

0-15个月

婴儿刚出生的时候,是无法区分自己和他人的。

总说“我不会”的孩子,如何让他变得自信,不怕失败?

4-10个月的时候,宝宝通过伸手拿东西、抓握、自己做一些事情,实现了对外部的控制

同时,他们的自我一致性也得到发展,比如玩躲猫猫游戏的时候,他能明白我和你是不一样的。

15-24个月

宝宝是什么时候发现镜子里的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呢?心理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在孩子的鼻子上涂红点,然后让他们照镜子。

如果孩子能明白,镜子里的人是自己,他们就会用手摸鼻子上的红点,想要把它擦掉,而不是指向镜子(好佩服研究人员的智慧)。

总说“我不会”的孩子,如何让他变得自信,不怕失败?

通过这个实验,心理学家发现15个月以下的孩子完全没有擦鼻子的动作,3/4的18个月大的孩子和所有24个月大的孩子都有擦鼻子的动作。因此他们认为,孩子在15-24个月大的时候,开始出现自我意识。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一向乖巧可爱的孩子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糟糕的两岁。因为有了自我意识,明白我和你是不同的存在,所以孩子强烈地想要按自己的想法来做事,而不是屈服于别人的意志。

可以说,我们眼中的叛逆和任性,其实是孩子为了争取独立所做出的健康的努力

如果这一阶段,我们能尊重他的自主性需求,用合理的方式引导而不是打压孩子,就能帮他建立起良好的自尊,孩子会变得自信、有胜任感、勇于接受挑战。

(具体的方法小样妈会在后面给到大家。)

3-5岁

这一阶段,尽管已经知道自己和别人是不同的,但孩子还没办法形成清晰的自我概念。他们会倾向于接受成人对自己的评价。大人怎么看待他,他就怎么看待自己。

总说“我不会”的孩子,如何让他变得自信,不怕失败?

受认知能力的限制,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具有“全或无”的特点,要么觉得自己很棒

,像爬台阶的小男孩一样超级自信,要么就觉得自己差劲极了,什么都做不好。

相信爸爸妈妈看到这里,一定有一些自己的感悟吧。孩子是自信还是自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怎么评价他。千万别把“笨蛋、你真差劲”这些词挂在嘴边。

5-7岁

这一阶段,随着认知能力的提升和经验的丰富,孩子的自我概念发展会出现质的飞跃。

从觉得自己全能,什么都好(我会数数,我很强壮,我能搬动这把椅子),到能够理解自己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均衡地评价自己(我跑步很快,但数学不厉害)。

不过孩子依然会很在意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包括父母、老师、同龄人等。我们要多给孩子好的反馈,而不是打击、批评他。

02 怎样应对“糟糕的2岁”,才不会让孩子自卑?

了解了孩子自我概念的发展历程,我们就明白了,一方面,

学龄前孩子对自己的超高评价并不是自大,不懂得谦虚,而是受认知能力的限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正常现象。我们不能用成年人的思维去要求他们。

总说“我不会”的孩子,如何让他变得自信,不怕失败?

另一方面,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父母、家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我们要避免消极地评价孩子,多给他积极的反馈和引导。

想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尤其是面对2、3岁的孩子,他们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清,不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又因为自我意识的出现,拼命想要说了算。

面对固执的他们,我们要怎么做,才不会打击他们的尊重心呢?给大家分享几个方法。

1、 维护好和孩子的亲密关系

多陪伴,多理解他们的感受。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勇敢地去探索世界。因为任何时候,他都有家这个安全的港湾。

2、减少不必要的限制和诱惑。

比如家里尽量保证安全,把危险的东西都收起来,而不是等孩子玩剪刀的时候再跟他说“不准玩”。

总说“我不会”的孩子,如何让他变得自信,不怕失败?

同样,糖果、可乐这些零食不要放在家里,孩子看不到,就不会想着吃了。太多的“不行、不准”容易增加冲突,削弱孩子的胜任感。

3、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比如不想让孩子继续看动画片,我们就找2个有趣的活动让孩子选择,“我们要让眼睛休息一会儿。你想和妈妈玩躲猫猫,还是玩橡皮泥?”

让孩子做选择,既能让他获得掌控感,又能培养他做决定的能力

4、用建议而不是命令。

我们想要让孩子做什么事的时候,尽量不要用命令、催促的口吻,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

我们可以面带微笑地提出请求,“已经很晚了,我们一起把玩具送回家吧。”

总说“我不会”的孩子,如何让他变得自信,不怕失败?

5、把要求和开心的事联系起来。

比如孩子不肯睡觉,我们可以提议一起躺在床上玩一个安静的游戏,而不是生气地责备孩子,“你怎么这么不听话,都几点了,还不睡觉!”

6、建立规则要有一致性。

如果我们把必须遵守的规则和孩子讲清楚,保持规则的一致性,孩子是会愿意遵守的。

但如果我们按自己的心情给孩子提要求,今天心情好了,边吃饭边玩玩具就可以接受,明天心情不好,就不准孩子边吃边玩。这样的话,孩子不仅会感到很困惑,还会很生气,不愿意被我们管束。

总的来说,对待叛逆期的孩子,我们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冲突,明确规则,用尊重、平和的方式赢得孩子的合作,而不是用打骂、惩罚的方式,伤害孩子的自尊。

03 对于总说“我不会”的孩子,如何让他更自信?

孩子总说“我不会”,不愿意尝试新挑战,是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怎样让低自尊的孩子变得自信,不怕失败,努力去尝试呢?

总说“我不会”的孩子,如何让他变得自信,不怕失败?

给大家推荐成长型思维中“尚未达到”这个概念

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容易放弃、害怕挑战的人大多认为能力是固定不变的。比如我数学不好,没有天赋,那不管我怎么努力,都没办法学好数学。有了这种想法,很多人就会放弃努力,因为努力不过是更多次的失败

而那些不惧挑战,越挫越勇的人,大多属于成长型思维。他们认为人的能力是可以改变的,失败不是因为我笨,而是方法不对,或者努力不够。只要我继续尝试,付出努力,就会获得成功。

想要帮孩子培养“成长型思维”,让他们拥抱挑战,不再把“我不会”挂在嘴边,我们可以给他讲讲“尚未达到”这个概念。

把成功比做一条路,我现在没有到达终点,不代表我永远到不了终点,我和成功之间的距离可能只有500米,800米。

总说“我不会”的孩子,如何让他变得自信,不怕失败?

只要我愿意多尝试,不断提升必须的能力,就能向成功一步步靠近。

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成长型思维的提出者说,“分数与成就能够告诉你学生当前的水平,却无法告诉你学生最终的水平。”

所以下次,当孩子因为失败而气馁的时候,我们可以告诉他,

和上一次比,你进步了多少,离成功又迈了几步。还可以一起想一想,我们在哪些方面还可以改进,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试一试。

当孩子把注意力放在想办法和验证答案上,而不是陷在失落的情绪里否定自己,他就能通过努力不断累积成功的体验,成长为一个高自尊的人。

历史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