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潛艇變航母只要一步,二戰水下“巨獸”復活,全靠人工智能

核潛艇變航母只要一步,二戰水下“巨獸”復活,全靠人工智能

軍情瞭望臺第1217期 頭條獨家 在人工智能技術的幫助下,水下航母開始復活了。日本在1942年完成了第一艘水下航母的建造,被命名為伊-400,航程可達到1.4萬海里,自持力為一個月以,具備對美國本土進行空襲的能力。事實上日本建造潛水航母的原因也是利用潛艇這個平臺對美國進行空襲,只不過潛水航母數量不多,一共就建造了3艘,載機量只有3架,排水量為6500多噸,也是核潛艇出現之前,排水量最大的常規潛艇之一。

日本人設計的伊-400潛水航母其實也是潛艇,水下航速為7節,還有防空炮這樣的配置,甲板上安裝了彈射器,起飛從潛艇甲板上起飛,降落只能降落在海面,然後由起重機吊回潛艇上。如今潛艇型航母又打算重新復活了,美軍設想了利用核潛艇部署無人機,通過無人潛航器進行投放。

核潛艇變航母只要一步,二戰水下“巨獸”復活,全靠人工智能

面對中俄強大的反介入和區域拒止能力,美軍航母無法靠近,那麼只能派遣核潛艇進入。核潛艇目前只能發射巡航導彈,而且載彈量比較有限。就像是弗吉尼亞級核潛艇,使用新增4座彈艙之後也只有40枚巡航導彈,如果使用無人機作戰,那麼進攻的靈活性就大大增強了。如今大型和超大型UUV已經出現,美海軍在2000年之後就開始研發UUV深潛器,這種無人潛航器可降低潛艇暴露位置的可能。

2011年,美海軍發佈了大型UUV參與特種部隊部署的綱要,利用大型UUV部署特種部隊。2015年,美軍在弗吉尼亞級上部署了REMUS60潛航器,長達為3.25米,主要是對潛搜索,搭載了合成孔徑聲學成像系統等裝置。REMUS600潛航器還能拖拽無源聲吶進行探測,成為核潛艇的左膀右臂。

核潛艇變航母只要一步,二戰水下“巨獸”復活,全靠人工智能

隨著UUV尺寸越來越大,可以整合大型無人機,通過固體火箭從海面起飛。如果按照增加導彈發射管的模式安裝無人機,一艘弗吉尼亞級可增加大約4架大型無人機。無人機出水之後可飛完戰區,對目標進行打擊,然後飛回陸地機場。由於無人機採用隱身設計,執行完打擊任務之後可超低空撤出。這種打擊模式最強了核潛艇的作戰能力,將核潛艇變成了航母使用,如果部署多艘核潛艇,或者專門搭載大型無人機的核潛艇,那麼核潛艇的使用範圍會更大。就像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那樣,單艇154枚巡航導彈,如果全部換成無人機,那麼至少可搭載24架,每個彈道導彈發射管攜帶一架大型UUV,儼然一艘輕型航母的配置。

核潛艇變航母只要一步,二戰水下“巨獸”復活,全靠人工智能

要實現這一切,全靠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無人機出水、起飛的技術不算是技術瓶頸,就像潛射反艦導彈那樣。關鍵在於對無人機的控制,如果讓無人機完美執行作戰任務才是核心技術瓶頸。本文由頭條號軍情瞭望臺獨家發表,謝絕任何形式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