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丨“一帶一路”鋪路,農業發展變通途

—分享—

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25日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境外經貿合作區分論壇上表示,目前農業仍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領域,各方需要加強合作,促進投資增長,促進農業轉型升級。(4月25日 澎湃新聞網)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如果把全球化看作是連續、持續不斷的長期歷史過程,那麼橫跨東西、穿越中外的“一帶一路”無疑是加速全球化進程的重要橋樑和紐帶。“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近6年來,中國已經同68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合作協議,同30多個國家開展機制化產能合作,中歐班列通達11個國家29座城市,中國企業已在20多個國家建設了56個經貿合作區。政策、道路、資金、貿易、民心等的互通互聯,拉近了國內東西部各省市區以及中外各國之間的發展距離。

農業作為“絲綢之路”的啟蒙業,自古以來,農產品貿易就是絲綢之路重要交易內容,農業交流早已成為東西方友好交往的歷史佳話。如今“一帶一路”建設更是為國內東西部地區以及中國與外國在農業方面的長遠合作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重大支撐。其實,“一帶一路”沿途地區及國家不僅都是農業發展大國,如中國、印度等近30個國家的農業佔地比例都超過了國家總面積的一半。而且在農業發展方面也極為發達,中國以及位於“一帶一路”重要接點上的國家,如印度、印度尼西亞、俄羅斯等,其農業增值也位居世界前列。由此看出,開展農業合作不僅是“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共同訴求,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和亮點。

順浩蕩潮流,行天之大道。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快速推進,農副產品“綠色通道”不斷打通,農產品通關時間大大縮短。農業合作方式不斷創新,經貿合作論壇、部長會議、農產品博覽會、現代農業博覽會以及“重點區域+重點國別+合作園區+龍頭企業”等讓合作更趨成熟。農業合作機制不斷完善,以自由交易、互惠互利為前提,合作交流更為廣泛,“20+20”“16+1”堪稱“一帶一路”農業合作發展的典範。農業合作成效不斷顯現,如:菌草項目在“一帶一路”沿線100多個國家實施;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農產品貿易額近10年間年均10.8%的增長速度;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產品貿易額在中國農產品全球貿易總額中1/4的佔比等。可以說,近6年來中國與沿線國家以“一帶一路”為橋樑,共同架起了農業合作發展的高速路,也為沿線國家乃至世界各國加強農業合作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力量和中國擔當。

消除貧困、發展農村以及糧食安全等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目標內容。實現“一帶一路”的經濟騰飛,農業必須率先破局。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快推進並支持農業走出去,加強‘一帶一路’農業國際合作,主動擴大國內緊缺農產品進口,拓展多元化進口渠道,培育一批跨國農業企業集團,提高農業對外合作水平。”這足以體現中國對加強與沿線國家農業合作的重視和期待。

“一帶一路”共商共建共享。加強“一帶一路”農業國際合作,本身也是一種發展福祉的共享。作為中國來說,通過合作拓寬國內農業發展的空間和舞臺,促進國內農業高質量發展。就沿線國家而言,通過合作既能在發展中實現互利共贏,又能直接分享中國在攻堅脫貧、振興鄉村、發展“三農”中的成功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