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皇帝与丞相的合作,有哪几位可称得上明君贤臣?

正宗小酢酒


丞相的执权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秦武王时代已经设立这个职务,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名称,相国,相邦,尚书令,平章政事等都实行承相(宰相)的职能。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个职务出现以来,出现皇权和相权之争。皇帝总是想方设法弱化丞相职权,明太祖朱元璋干脆废除一千多年丞相制度,权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但历史也不泛皇帝和丞相合作愉快的例子。

大多数开国皇帝都是勤于政务的,文韬武略出众能够驾御群雄,皇帝和丞相们合作愉快共同开创一个伟大时代。五胡时期的前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蒙为相,王蒙整顿吏治,劝课农桑,兴办教育,国家很快兴盛起来。王蒙率军平仇池,代国,前燕,很快统一北方北区,时人称王蒙为当世诸葛亮。苻坚和王蒙君是合作成功的代表之一。

唐太宗李世民重用魏征为丞相,魏征敢于直颜犯谏,先后上书二百多次数十万言,阐响自己治国方略,唐太宗几乎照单全收,把魏征比作人生一面镜子。同时期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也是一代名相。房玄龄善于谋划,杜如晦能够断大事,二人珠连壁合人称“房谋杜断”。唐太宗君臣亲密合作共同开创了贞观之治,为大唐289年江山打下丰厚的物质基础。

历史上,朱元璋和他的丞们们合作最不愉快了,李善长曾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妙计,为朱元璋称王称霸打下良好的开端,但李善长最后还是被杀了,辽相胡惟庸案子更是诛杀数万人。后来,朱元璋干脆废掉一千多年的辽相制度,权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朱元璋成为中国历史上权力最大的皇帝,但一个人的精力必竞有限的,于是,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朱元璋的子孙们没有他那么勤政爱民,逐渐形成内阁首辅制,相当于丞相职责,问题又回到了原点。








关东侠客



125878215蜂獾


历史上,明君与贤相合作的故事很多。如齐桓公和管仲,周武王和姜子牙,刘备与诸葛亮,唐太宗与魏征,宋真宗与寇准,等等。

下面说说齐桓公和管仲,刘备与诸葛亮的故事。

齐桓公原名小白,鲍叔牙是他的师傅。他有一个哥哥名叫纠,师傅是管仲。齐襄公无道。为避祸,公子纠去了姥姥家鲁国。公子小白去了姥姥家莒国。齐襄公死,齐国议立君。公子纠恐怕小白先回国,令管仲于道上拦截。管仲箭射小白,中衣带钩。小白装死,骗过管仲和公子纠,先入齐国为君,是为齐桓公。

齐桓公逼杀公子纠,囚管仲,欲杀之。鲍叔牙苦苦阻拦,说:"大王你要不想称霸,可以杀管仲。如果你要想称霸,非管仲辅佐不可。"齐桓公听从了老师鲍叔牙的意见,留下了管仲,任他为大夫,执掌国家政务。后来又任管仲为宰相。

管仲辅佐齐桓公,威服诸侯,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管仲死时,劝齐桓公不要重用易牙,开方,竖刁三人。管仲死后,齐桓公没有听管仲的话,而是亲近重用三个小人,结果齐国内乱,公子争位,齐桓公死后尸体长了蛆也没有人管。

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草庐,请诸葛亮出山。关羽,张飞不服诸葛亮,刘备说,"我得到诸葛亮,就如鱼儿得到了水一样。"

刘备始终信任诸葛亮。诸葛亮也始终忠心辅佐刘备。二人合作,创立了蜀汉政权,成就了三国历史。

刘备临死,白帝城托孤,对诸葛亮说,"刘禅可辅,则辅,如果不行,你可以取代他。"

对于刘备的这些话,有人说是为了测试诸葛亮。我以为这些话是出于刘备真心的。

不管是测试还是真心,刘备是确实说了这样的话。这些话等于圣旨。有这个圣旨,诸葛亮如果要取代刘禅,可以说是名正言顺的。而且凭他的威望和能力,要取代刘禅,也是可以办到的。但诸葛亮没有这样做,而是全心全意地辅佐刘禅,为蜀汉事业奋斗,一直到死。

欢迎点评。


WM晓奇


李世民 魏征;武则天 狄仁杰。


贝贝127554956


历史上明君与贤相是比较多的,商汤与伊尹,刘邦和萧何,李世民和魏征。


赛麦大弘


唐太宗和房玄龄杜如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