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六進五出解放許昌城:一個連的戰士,倒在了南城門下

策劃:城市運營管理中心 統籌:孟冉 執行: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杜文育 李思遠 文圖(注:資料圖片由許昌市檔案館和陳書壯提供)許昌地處中原之中,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1947年至1948年,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在許昌形成拉鋸戰,解放軍經過“六進五出”終於解放許昌城。

解放軍六進五出解放許昌城:一個連的戰士,倒在了南城門下

1947年12月15日華東野戰軍三縱八師二十三團八連突破西門後合影

許昌六次解放之戰,以首戰最為慘烈,解放軍擊斃、俘虜敵官兵近7000人,繳獲大量武器彈藥和軍需物資,為解放軍積累了城市攻堅戰經驗,鼓舞了我軍士氣。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我軍解放許昌還繳獲了一件寶貝——一臺既可以接收信息,又能夠發送電報的交直流兩用收訊機。這件寶貝跟隨周恩來10多年,從西柏坡走進中南海。如今,這件寶貝已成為國家一級文物、西柏坡紀念館的鎮館之寶。

一個連的戰士,倒在了南城門下

2019年4月18日,春和景明。

許昌曹魏古城南城門外,建設路上車輛川流不息,路南的護城河內碧波盪漾,一艘滿載遊客的遊船鳴笛啟航。護城河南關橋上,遊人三五成群坐在橋兩側的廊橋內,欣賞著眼前的祥和美景。

解放軍六進五出解放許昌城:一個連的戰士,倒在了南城門下

許昌市曹魏古城南門外南關橋

“誰能想象到,70多年前這裡曾經發生過槍林彈雨、血流成河的激戰。”陳書壯指著腳下的建設路說,這條路原來是老許昌城的城牆,城牆拆掉後建成了這條路,現在的南關橋原來是一座石橋,解放許昌最慘烈的戰鬥就發生在這裡。

陳書壯今年72歲,曾任許昌市委黨史研究室黨史辦副主任、許昌市政協學習文史資料委員會主任、《許昌革命老區史典》主編,研究許昌革命史30多年,對許昌解放的歷史瞭如指掌。

1947年7月,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當時採取的是運動戰,不以佔領城市為目的,在運動中消滅敵人有生力量。建國後,有一部電影再現了我軍當時的運動戰,這部電影叫《南征北戰》。

“1947年12月,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完成了平漢鐵路長葛官亭寨至許昌大石橋段的破擊,許昌成了一座孤城。”陳書壯說,當時我軍沒有攻打許昌城的計劃,許昌地方黨組織情報站提供情報說,許昌城不僅是國民黨重要的屯兵站,而且是一處重要的軍需物資補給基地。請示上級同意後,第三縱隊決定“摟草打兔子”,攻打許昌城。

許昌城的特點是城高、河寬、水深。國民黨在許昌城佈設重防,陳兵7000多人以及大量的武器彈藥等戰略物資。當時,南門、西門的橋沒有被破壞,北門、東門已被敵軍堵死。

1947年12月14日23時,我軍開始總攻,南門和西門是主攻方向。突擊南門的第八師二十二團經過4次爆破,將城門炸開大半,打通了衝擊的道路。一個連的戰士從護城河南岸衝到南關橋上。就在這時,南城門的國民黨守軍用燃燒彈引燃了預先停在南關橋上汽車,車上裝滿了汽油桶。隨著轟然的爆炸聲,烈焰瞬間將衝鋒的戰士們吞沒,突擊南門失利。

講述到這裡,陳書壯神色凝重。他深情地對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說:“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來之不易啊!”

“四勇士”威震敵膽,“許昌連”一戰成名

“現在,希望放在西門方向。”時任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司令員何以祥在《破鐵路戰許昌》一文中回憶,西門河上只有一座木橋,這座橋遭到敵人破壞,只剩兩根木樑,成了只能單人通行的獨木橋。通過獨木橋,炸開西門,是攻克許昌的關鍵。

在第八師二十三團八連指導員、甲等戰鬥英雄李華的指揮下,爆破組的戰士們在8分鐘內實施4次爆破,將西門炸開了個缺口。二班副班長王明傑帶著吳之習、陳祖德、宋玉華3人,衝進城門,上了城樓。很快,4人就佔領了城頭上的第一個堡壘。緊跟著,八連指戰員全部突進到許昌城內,保證了後續部隊源源不斷地衝進城去。

經過13個小時的激烈戰鬥,1947年12月15日12時,解放軍登上許昌城東南角的文昌閣,許昌全城解放。這次戰鬥共擊斃、俘虜敵官兵近7000人,繳獲各種火炮70多門、汽車近百輛,並繳獲一列裝滿彈藥的火車,以及幾座軍用倉庫和其他大量軍用物資。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粟裕來電錶示祝賀和慰問。

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召開英模表彰大會,命名第八師二十三團八連為“許昌連”,並獎勵“神速突擊、頑強致勝”錦旗一面。王明傑等4人威震敵膽,被譽為“許昌西門樓上的四勇士”稱號。

如今,“許昌連”這個英雄連隊駐防在江蘇省鎮江市。每當八一建軍節來臨之際,許昌市政府都派人帶著慰問品和慰問金,赴部隊慰問“許昌連”。

解放軍主力部隊暫時撤離後,我軍與國民黨軍隊在許昌形成了“六進五出”的拉鋸戰局面。1948年6月7日,中原野戰軍一部在地方部隊和許昌縣縣大隊的配合下,第六次解放許昌,許昌這座歷史名城永遠回到了人民手中。

解放軍六進五出解放許昌城:一個連的戰士,倒在了南城門下

陳書壯舉著自己撰寫的書籍介紹解放許昌歷史

繳獲一部收訊機,成西柏坡紀念館鎮館之寶

“解放許昌城,我軍在繳獲的戰利品中發現了一件寶貝。”陳書壯說著,從抽屜裡拿出一張彩色照片,照片上有一個四方形的電臺,深灰色的外殼上面鏽跡斑駁。

解放軍六進五出解放許昌城:一個連的戰士,倒在了南城門下

解放許昌城繳獲的交直流兩用收訊機

“這是一臺交直流兩用收訊機,既可以接收信息,又能夠發送電報。在當時,這樣的洋玩意,可是最先進的了。”陳書壯說,這件寶貝先由陳毅使用,後來陳毅轉交給周恩來。

2014年春,聽說西柏坡紀念館珍藏著這件寶貝,陳書壯專程趕到西柏坡。在周恩來故居,他見到了這臺收訊機的複製品(注:真品珍藏在西柏坡紀念館倉庫)。

西柏坡紀念館工作人員介紹了這臺收訊機的由來:交直流兩用收訊機,長47.1釐米,寬24釐米,高22釐米,深灰色,上面開蓋,前面有7個旋鈕,1個喇叭,2個儀表,底面有4個短足。

解放許昌後,這臺收訊機作為戰利品,由華東野戰軍司令員陳毅使用。1948年5月,陳毅委託軍委後勤部部長楊立三,將這臺收訊機帶到西柏坡中共中央駐地,送給周恩來和鄧穎超使用,並附信說:“此美國新出品,許昌戰鬥繳獲,你們有電燈,利用其開動起來十分好。”

楊立三到西柏坡後,把信和收訊機交給了周恩來。周恩來閱信後,十分高興,特意批轉毛澤東、劉少奇、朱德、任弼時同志轉閱。此後,這臺收訊機伴隨周恩來和他的戰友,度過了西柏坡的日日夜夜。平津戰役前夕,傅作義密謀偷襲石家莊的信息,就是從這臺收訊機裡得來的。

1949年3月,黨中央離開西柏坡前往北平,這臺收訊機隨周恩來一起住進了中南海。周恩來夫婦對它十分珍視,新中國成立後又使用了10多年。1960年後,周恩來夫婦將這臺收訊機交給了他們的養女孫維世保存。後來,孫維世轉交給妹妹孫新世保管,孫新世又把它交給四川成都的姨母珍藏。

1977年4月,西柏坡紀念館館長白佔基在北京大學訪問孫新世,提出了徵集這臺收訊機的請求。經鄧穎超同意,當年6月中旬,孫新世專程從成都將收訊機帶回北京,中國革命博物館提出收藏。鄧穎超說:“此機是恩來在西柏坡用過的,還是給西柏坡吧!”當年6月28日,孫新世代表鄧穎超,將收訊機移交給了西柏坡紀念館。

1997年5月23日,經國家文物局革命文物鑑定組鑑定,這臺收訊機被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如今珍藏在西柏坡紀念館,成為該館鎮館之寶。(編輯 袁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