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厂卫制度只包含东厂和锦衣卫?还有这两个你可能不了解

想必大家都看过讲述明朝故事的电视剧,其中有一种人物让人不得不注意,那就是权倾朝野的大宦官。这些宦官掌握着极大的权力并利用自己的权力为非作歹,坏事做尽,同时伴随着宦官出场的还有一个名词——厂卫制度。

那么厂卫制度究竟是怎样的制度?它有包含着怎样的内容?这个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给大明朝又带来了何种影响呢?

先说说这厂卫制度包含的内容吧,它由锦衣卫、东西厂以及内行厂构成。虽然四者建立的时间不相同,但其都是作为特务机关而存在的,起到了监察、逮捕、询问办案等职能。那么接下来笔者就为您一一介绍这四项内容。

明朝的厂卫制度只包含东厂和锦衣卫?还有这两个你可能不了解

一:锦衣卫

锦衣卫前身是“亲军都尉府”,建立之初的目的便是是监督朝臣,最终却成了皇帝仪仗队和侍卫的直接管理者。锦衣卫由指挥使领导,指挥使由皇帝直接任命,可以担任这个官职的一般都是皇帝的亲信。锦衣卫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不经批文逮捕任何人,也可以对被逮捕的人进行私下的审问。

《明史》中有这样的记载:胡惟庸、蓝玉两案,株连且四万。这两个案件中被株连的人员全部都是锦衣卫逮捕的。

也是因为胡、蓝的案子使朝中可用之人大大减少,朱元璋对始作俑者锦衣卫实施了惩罚,他下令废除锦衣卫制度。多年后朱棣登基,为了对百官实施监督,他又下令恢复了锦衣卫制度,同时又建立了一个新的特务机构——东厂。

明朝的厂卫制度只包含东厂和锦衣卫?还有这两个你可能不了解

二:东厂

前面已经说过东厂是明成祖朱棣主张建立的,他建立这个特务机构也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当年朱棣清君侧夺了自己亲侄子的皇位,而后坊间便有传言说建文帝其实没有死。这些谣言使得朱棣内心慌乱,于是下定决心惩治那些散播谣言的人。

但朱棣觉得锦衣卫设立在宫外,使用起来有些不方便,于是东厂出现了。而后东厂地位也超过了一直居于特务机关首领地位的锦衣卫。

明朝的厂卫制度只包含东厂和锦衣卫?还有这两个你可能不了解

三:西厂

西厂的寿命相对于锦衣卫和东厂来说短了不少,它成立于明宪宗年间,但仅五个月之后便被撤销。不过被撤销一个月后,西厂又被重新建立,并重拾了其监视并镇压官吏的行为职能。五年后大宦官刘瑾下台,西厂也永远的在历史上消失不见。

明朝的厂卫制度只包含东厂和锦衣卫?还有这两个你可能不了解

四:内行厂

相对于上述的三种厂卫制度,内行厂的名声可是一点也不大,它和西厂一样也是一个短命的特务机关。它最初的设立是因为宦官刘瑾权力受限,他为了让自己手握重权而设立了内行厂。多年后随着刘瑾的下台,内行厂和西厂一样被埋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上述便是厂卫制度的具体内容了,同时这一制度的存在也给大明朝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首先三厂一卫的存在打击了许多腐败分子,也使权力得到了制衡与分散,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其也对明朝的司法监察制度造成了极大的损害,这种制度还迫害了许多知识分子与朝廷忠臣,以至于最后宦官专政,朝廷无人才可用。

笔者以为这种制度的存在无形之中加快了明朝的灭亡,如若不是厂卫制度的发展与集中大明朝还会兴盛几年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