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詔獄有多恐怖,有沒有人扛過來?

專殺2B主


“詔獄”最初出現在兩漢時期,很難講那個時期的“詔獄”就專門是一座監獄,因為那時候的“詔獄”主要是指兩千石以上的高官、郡守一級別的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詔才能進監獄的案子。

而到了明代,朱元璋為了加強皇權,延續歷代設立詔獄的傳統,重新開設了詔獄,並由錦衣衛北鎮撫司負責詔獄的日常管理工作。事實上,詔獄具有濃厚的人治色彩,可以不走正常的司法審理程序,由皇帝直接下詔入獄,對象一般也是官員。

明代詔獄的管理

明代的詔獄有專門的實體監獄,由錦衣衛北鎮撫司管理。一般關押的是牽連重大案件的官員,但實際上到了明英宗正統以後,這個範圍就擴大了,宮門喊冤的也會被監禁到詔獄,宮內的內官太監們也會下詔獄,強盜、妖言罪的案犯同樣也會成為詔獄的犯人。

詔獄的管理,最注重保密性。詔獄建築為半地下式結構,為防止犯人之間串供、監獄洩密,牢房的牆壁比普通監獄修建得更加厚實,相互之間的隔音效果非常好。同時,詔獄附近也不準人靠近,周圍佈滿了錦衣衛和東廠暗探。

詔獄保密性的管理措施十分嚴格,對洩露獄情、擅自入獄等行為制定了殘酷的懲罰措施,洩密的直接斬首,擅自入獄的砍斷雙腿。在嚴格的制度下,詔獄與外界聯繫基本被割斷,僅僅能通過詔獄的直接管理部門北鎮撫司與外界取得聯繫。所以對於被關押在詔獄內的犯人而言,最殘酷的就是完全與外面的世界割裂,沒有申訴的權力,(犯官上疏基本被北鎮撫司官員阻隔)沒有家屬探望的機會。

但是,因為詔獄內關押的犯人,以官員居多,大多都是皇帝點的欽犯,所以詔獄犯人的飲食、醫藥供應要比刑部的監獄好,都能做到起碼的保障。

洪武二十四年以前,刑部監獄犯人的飲食由政府供給,後來就直接廢除了,由犯人家屬自行解決,被廢除的不止刑部監獄,還有詔獄。但到了明英宗正統二年,明英宗恢復了對犯人的每日的米糧供給,但因為土木堡之變而沒有落實,後來英宗復辟後,才開始恢復供米制度。雖然詔獄供給飲食,但是皇帝陛下經常會下令斷絕惹怒自己大臣的飲食,以發洩不滿情緒。

詔獄的犯人時常會受刑,再加上詔獄內的環境惡劣,受刑以後,身體虛弱的人呢很容易死去,因此,詔獄仍然給犯人沒提供一些醫藥,但是並不能挽救許多犯人的生命。許多犯人死後,錦衣衛北鎮撫司官員為了減輕責任,往往會上報犯人死於疾病,這同時也為詔獄內殺人提供了合理的理由。

儘管詔獄死亡率很高,但仍然有一些北鎮撫司官員在盡忠職守,為降低詔獄死亡率而努力,同時也有一些獄卒在明令犯人不得以外界接觸的情況下,收受賄賂,使得外界可以進入詔獄。

詔獄犯人的生活

詔獄的生活環境是相當惡劣的,因為其半地下式的建築結構,使得詔獄內常年非常陰冷,古時候沒有空調(有也不可能在監獄裝),而犯人不能生活,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人多地窄,在加上嚴刑拷打,詔獄十分容易爆發傳染病,死亡率十分之高。


詔獄的生活艱艱苦,卻也沒有消磨部分官員的一隻,他們把下詔獄看作是一種磨礪,在獄中利用空閒時間讀書。永樂時四朝名臣楊溥因為東宮太子被漢王朱高煦誣陷,東宮屬官紛紛下詔獄,楊溥這一關就是十年,然而十年之中,楊溥堅讀書不綴。有讀書的,還有寫書的,天啟時翰林院編修黃文煥在獄中著書立說,注楚辭八卷,陶淵明詩集析義兩卷。

從北鎮撫司設立的目的來看,詔獄其實僅僅是類似看守所一般的存在。主要是一個犯人在定罪之前的暫時羈押場所。犯人一經打問便宋法司擬罪,無辜株連者立即釋放,但實際上,那些沒有被北鎮撫司判定是否有罪的人,是被“淹禁”的。所謂“淹禁”就是留在詔獄內,等弄清是否有罪,才能進行下一步的司法裁判。

而之所以造成這種“淹禁”問題,一則是皇帝有意拖延;法司審問過後,報經皇帝批准,但皇帝對於司法審理結果不滿意,但又沒有合理理由駁回,於是就把案件處理結果扣下來,於是乎,就導致犯人長期被關押,特別是那些得罪皇帝狠的文臣,進了詔獄,不在於你犯什麼罪,而在於皇帝想不想讓你活著,或者出來。

二則是北鎮撫司官員的不予問理,前面說過,詔獄的犯人主要由北鎮撫司來審訊,要等他們有了結果才能遞交法司裁判,這個犯人才算從詔獄解脫出來。但北鎮撫司的官員常常會以各種藉口拖延,甚至不予問理案件,而使得犯人長期淹禁”。

詔獄裡最慘的犯人,其實是明明沒有什麼罪,只是得罪了皇帝,或者不小心被株連,然後關進來之後,也不被定罪,就這樣一直關著。根本不知道接下來會怎樣?定罪了,哪怕是斬刑,起碼也有個結果,這種沒有刑期的長期羈留,對人的精神打擊是十分巨大的。

而進了詔獄不代表就出不來,有的朝臣只是因為皇帝氣不過被關了進去,算是一種眼不見心不煩的情緒,實際上皇帝並不想他死,所以往往他們在獄中並不會受到嚴刑拷打,而是在等待被皇帝們想起來開釋的一天,比如前文提到的楊溥、以及楊士奇。

還有朝廷還有五年一次的朝審、每年天氣炎熱時的熱審,每月鎮撫司上報見監人數,藉此機會有一部分詔獄犯人會得到開釋,年終見監罪囚,也會有一部分罪犯被開釋以示黃恩浩蕩。

除了這些常規方式外,還有皇帝大赦天下,官員上疏請求開釋,民眾請願,錦衣衛北鎮撫司官員中間斡旋,宦官矯旨釋放等特殊方式。


文話史


恐怖之處,已經有很多回答詳細解說了,我就來說說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是怎麼抗過來,扛過來之後又有哪些成就!


明朝有一個叫做楊溥的人,他是建文帝時期的進士,後來建文帝的皇位被他的叔叔朱棣給搶了,朱棣當上了皇帝以後,立了長子朱高熾為太子,楊溥擔任太子洗馬一職。一個太子到當上皇帝是需要一個過程和時間的。 這段時間對於太子來說並不容易,他不僅要學習治國,還要防備著來自別人的陷害,因為有野心的人很多,朱棣的另外一個兒子朱高煦便是太子的最大競爭者。

朱高煦一直相當皇帝,當年朱棣起兵造反的時候,朱棣為了讓朱高煦更加賣力的幹活,還曾經暗示過朱高煦,將來的他有可能當上繼承人。朱高煦可能想不到的是這只是朱棣說的空話罷了。 朱高煦就開始收買自己的勢力,進而和太子相互爭鬥,朱高熾對於自己的這位弟弟非常的好,有時候小打小鬧的也就隨他去了,但是朱高煦卻從來沒想過要放過他。


有一次朱棣在外征戰歸來,按照禮儀,太子是要隆重迎接的,但是太子卻覺得沒有什麼迎接的,結果就晚了一點,本來也沒什麼,但是朱高煦卻對朱棣說:在你出征的這段時間裡,朱高熾根本不把你放在眼中。 加上朱高煦收買了很多的人,也都對朱棣說朱高熾的壞話,於是朱棣非常的生氣,皇帝一生氣,很多的人就倒黴了,太子險些被廢,楊溥入獄。

楊溥當時進的是錦衣衛“詔獄”,詔獄不是一般人能夠進的,都是有一定地位的人才能夠被關押在詔獄裡面,楊溥被關在詔獄之後,免不了一頓皮肉之苦。 但是後來的楊溥卻堅持的讀書學習,這些書應該是楊溥的家人給楊溥的。 當時的人看到楊溥這樣置生死與度外,認真的學習,都非常的震驚。畢竟詔獄那個地方基本上有進無出,說不準哪天就被處死了。楊溥的這種行為慢慢地就傳到了朱棣的耳中。

朱棣對於這樣一個人也非常的吃驚,這是典型的人才啊,在不知道明天是死還是活的環境下還在學習。朱棣因此吩咐錦衣衛的人不要傷害楊溥,他想把楊溥這樣的人才留給自己的接班人,楊溥在牢中一看就是10年的時間。 朱棣去世之後,太子朱高熾當上了皇帝,當即便把楊溥給放了出來。 朱高熾對於楊溥十分的愧疚,不僅給了他很多的賞賜,還給家加官進爵,後來更是成為了內閣首輔,差不多就是以前的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楊溥在牢中的那段時間,博覽群書,通曉古今,學識更加的淵博,幫助皇帝建立了明朝的盛世。楊溥去世之後加贈左柱國、太師等。


天清子


在《繡春刀2修羅戰場》中有一幕,身為錦衣衛的殷澄為了不去詔獄,寧願自刎而死,由此可見詔獄之恐怖。胡惟庸案之後,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為了進一步加強皇權,逐設立錦衣衛,而其最初的職能便是守衛值宿、偵察逮捕和典詔獄三項,詔獄中有十八套刑具,而很少有人能夠扛過五種,可以說一入詔獄、九死一生,那麼有沒有人能夠扛過來呢?事實上還是有的。

△《繡春刀2》中殷澄寧死也不去詔獄

詔獄有多恐怖,為何讓人談之色變

明朝時期的詔獄,其實不是唯一的,經皇帝同意後,錦衣衛、東廠、西廠、內行廠其實都相繼設立過,不過我們一般提到詔獄,指的都是由錦衣衛控制的錦衣衛詔獄。錦衣衛詔獄的恐怖是多面的,不僅環境糟糕、刑具眾多,更可怕的是他們的濫用刑罰。

首先,詔獄環境極度惡劣。史載獄中“水火不入,疫癘之氣充斥囹圄”。和一般建在地面上的鑑於不同,詔獄是一種半地下室的監獄,詔獄四面也不設窗戶,不僅陰暗潮溼,且隔絕了一切聲音和光線,能看到的僅是微弱的燭光,而聽能到的就只有用刑時的慘叫聲。而由於終日不見陽光,詔獄的空氣質量也極差。待在這種環境中,完全就是一種從心理到生理上的全面折磨。

其次,刑具極度恐怖。按照記載,詔獄中主要用到的刑具有拶指、上夾棍、剝皮、舌、斷脊、墮指、刺心、琵琶等十八種,而除了這些之外,詔獄中的錦衣衛還經常發明一些其他的懲罰方式,例如梳洗、灌鼻、釘指等等,其中“械、鐐、棍、拶、夾棍”被稱為全刑,很少有人能夠全部挺過去。根據明朝《刑法志》記載,“其最酷者曰琵琶,每上,百骨盡脫,汗如雨下,死而復生,如是者二三次,荼酷之下,何獄不成”。因此,每次用刑下來,囚犯哀聲震壁,血肉潰爛,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慘毒難言。

最後,詔獄用刑不受約束。錦衣衛詔獄直接由北鎮撫司管理(洪武年間為南鎮撫司),他們可以直接拷掠刑訊,取旨行事,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等三法司根本無權過問。最初,詔獄只有審訊之權,審理完成後還要送交三法司定罪,但在成化十四年(1478年),錦衣衛詔獄審理完犯人之後,直接提交皇帝,三法司連定罪之權也沒了。錦衣衛這種獨立於司法體系外的存在,為他們濫用刑罰提供了可能,以至於嘉靖時期的刑科都給事中劉濟抱怨道,“國家置三法司,專理刑獄,或主質成,或主平反。權臣不得以恩怨為出入,天子不得以喜怒為重輕。自錦衣鎮撫之官專理詔獄,而法司幾成虛設。”

正是由於詔獄如此恐怖,當時的人一入詔獄便魂飛魄散,而一旦能從詔獄中轉送法司,竟然覺得不啻於天堂之樂。

有沒有人能夠扛過刑罰,從詔獄中活著出來

雖然詔獄如此恐怖,入之便是“九死一生”,令人談之色變。不過,雖然有人能夠將在錦衣衛的刑具中活下來,但能夠走出詔獄的卻少之又少,而且就算能夠走出來,也已經是半死不活。

△楊漣扛過了刑具,但並沒能活著走出

楊漣、左光斗等人雖然扛過用刑,但並未活著走出。楊漣因彈劾魏忠賢而被罷官,後魏忠賢又指使北鎮撫司指揮許顯純捏造供狀,誣陷楊漣、左光斗收受賄賂,兩人逐被押入錦衣衛詔獄。根據記載,許顯純將錦衣衛的諸多酷刑逐一用於兩人,持續一月有餘。左光斗直接被折磨致死,而楊漣則被折磨的遍體鱗傷、氣息奄奄,導致後來提審楊漣時,楊漣已經被折磨的無法坐、立,只能躺在地上受審。即使這樣,楊漣仍不屈服,在獄中寫下《絕筆》,但兩人最終還是沒能走出詔獄,被許顯純處死於獄中。

△錢若賡走出詔獄時僅比死人多了一口氣

錢若賡被投入詔獄長達三十七年,走出詔獄已經形同死人。萬曆年間,臨江知府錢若賡因得罪權貴,被明神宗朱翊鈞投入詔獄長達三十七年之久,直到明熹宗朱由校繼位之後,才將其釋放。其子錢敬忠曾上書稱,“臣父三十七年之中……氣血盡衰……膿血淋漓,四肢臃腫,瘡毒滿身,更患腳瘤,步立俱廢。耳既無聞,目既無見,手不能運,足不能行,喉中尚稍有氣,謂之未死,實與死一間耳”。

△海瑞便活著走出了詔獄

其實,詔獄可以看作是皇帝處置大臣的私人監獄,雖然也曾被權宦用於打擊政敵,但也並不是說進入詔獄就“十死無生”,一切還要看皇帝的態度,當然運氣也很重要。例如海瑞也曾被打入詔獄,但在明世宗駕崩之後,明穆宗朱載垕,海瑞便被大赦出獄。


香茗史館


詔獄基本上每朝每代都有

沒什麼恐怖的,裡面的一應刑罰在普通監獄裡都有,只不過普通監獄對於權貴士大夫階層有豁免力,不是有什麼自古刑不上大夫之說嘛。而詔獄獨立於王朝司法體系之外,不受三司管控,專門查辦權貴,該部門工作人員依照皇帝詔書辦事,只對皇帝負責

相對來說,詔獄比地方衙門更廉潔

說詔獄恐怖,那是因為進去的都是權貴士大夫,而這些人又掌控了輿論風評,他們出來就會寫文章譴責,久而久之,詔獄名聲就臭了。其實各個地方衙門、監獄,或者京城的大理寺監獄,裡面更亂更黑,該有不該有的刑罰裡面都有。不是有這麼句諺語嘛

八字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

而詔獄呢,雖然只對皇帝負責,但下獄的官員權貴畢竟是統治階層,除非罪大惡極的或者株連案子,不然皇帝還是會給他們一定面子的,就算不給面子,所有刑罰也是在明面上

明朝詔獄,進入的多出來的也多

大明詔獄專指錦衣衛的北鎮府司獄,這個詔獄很有意思,裡面關押的都是欽犯,所謂欽犯就是皇帝下旨查辦的犯人,但他們罪名有大有小

罪名小的,比如殿前失儀,金鑾殿上打個噴嚏,皇帝一個不開心也會讓你去詔獄裡反省一下,這樣的進去的會出不來麼……

罪名大的,例如造反謀逆,都造大明朝的反了,進去還想好過,還想出來?和這類大罪沾邊的,進去了,基本沒什麼好結局。比如胡惟庸藍玉案件,很多人都倒了大黴

還有一種可大可小的罪,比如官員諫言,也有很大可能享受一下詔獄幾日遊,運氣不好,也不會有什麼好結局,運氣好了,反省一下就能出來。像當年的大禮儀之爭,一關就好幾百人,不知多少人享受了詔獄廷杖之罰,多少人沒熬過去……

明朝很多名人,都享受過詔獄待遇

比如最後一個聖人,心學大師王陽明,他就蹲過。陽明先生在他的書《王文成公全書》中有記錄:

正德丙寅年十二月,以上疏忤逆瑾,下錦衣獄作

明史中記錄那年王陽明得罪了劉瑾,被打了四十大板,然後發配貴州龍場。結合他的書,基本可以確認,王陽明先是被打四十大板,然後進詔獄呆了一段時間,最後被貶王貴州做驛丞

進詔獄的很多,沒出來的很多,出來的也很多,把詔獄當做平常衙門監獄一樣看待就好,沒什麼特別的,只不過一個是皇帝管官員,一個是官員管老百姓罷了


靈石蘊珠寶


“詔獄”並非只是在明朝存在,但在明朝時期,“詔獄”這個地方,更可怕。

“詔獄”中“詔”這個字,在古代,屬於是皇帝專用的“字”,而“詔獄”,通俗說,就是皇帝直接掌管的監獄,是獨立於正常司法機關之外的地方,在明朝,詔獄是由北鎮撫司這個錦衣衛機構所管理,奉皇帝旨意行事,如“三法司”這樣的正常司法機關無權過問詔獄。

錦衣衛獄者,世所稱詔獄也……漢武帝始置詔獄二十六所,歷代因革不常……明錦衣衛獄近之,幽系慘酷,害無甚於此者。


在明朝,不管是錦衣衛還是東廠,都是特權機構,直屬於皇帝,皇權特許,可以逮捕任何人,並且進行審訊。而詔獄就是他們審訊“罪犯”的地方,也是讓人心驚膽戰之地,詔獄之中,酷刑眾多,花樣百出,如上夾棍、用鞭子抽打都是平常的刑罰,還有如彈琵琶、剝皮、斷脊等這種讓人生不如死的刑罰,總之,進了詔獄,就等同於進了地獄,在這裡,乾脆利落的死反而是一種奢望。

獄禁森嚴,水火不入,疫癘之氣,充斥囹圄。

而在明朝期間,有沒有人從詔獄這個地獄中扛過去,並“活”著出來呢?是有的。

在明朝萬曆年間,有一個官員叫做錢若賡,這個人曾被關進了詔獄,而且一關就是三十七年,在天啟年間,方被釋放,當時被放出來的時候,已經是“四肢臃腫……耳既無聞,目既無見,手不能運,足不能行”,可以說已經是一個還有口氣的將死之人,跟死也差不了太多了。


參考文獻:《明史·刑法志》


說與山鬼聽


當年明月筆下有一個歷史上真實從詔獄裡活著出來的人,名為楊繼盛。一個鐵骨錚錚漢子,在明月所有人物中他的篇幅不長,但卻最是鮮活。


鐵索寒江2019


明朝,前兩個帝王,還算治國之君,,後著一個比一個遭孽,無有治國良策,更無有勤學和掌管,國家權利之能,知天下,憂天下,民安天下安,實在不能進入明名君行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