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和農村所理解的讀書是一樣的嗎?

柒號論


不一樣吧!

據我所知,這還是有信息偏差和不對稱的差別的。

曾經我也是從小縣城走出來的孩子,在我的記憶裡,農村的孩子接觸上學都已經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了,大多數普通家庭的孩子,如果能上學,接觸文化知識的渠道一個就是老師的引導,一個就是課堂上的基礎文化課知識。只有及其少數的家庭條件優越的孩子,才能通過讀課外書的渠道接觸到更豐富的知識。很多孩子一生也只過著坐井觀天的生活,幸運的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用知識改變了命運,但是來到大城市,面臨的不僅僅是學習這樣一件事,還有很多人生課堂的考驗嚴峻的等著他們。這種差距很多人追了一輩子,也不一定能追上。

而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就不一樣了,他們擁有相對優越的生活條件和很多機會,教育資源傾向城市孩子也更多一點,普通的家庭一般都能做到給孩子接觸良好的文化教育和相應的興趣班學習,節假日基本都會出去旅行,或者參加學校組織的社會大課堂的實踐活動,用這種實際的方式來滿足和豐富自己,這樣的孩子一般到社會適應能力就相對快一點,也能更迅速的融入到大集體裡。因為開闊的眼界和相對豐富的社會活動體驗,變得越來越越自信大方,善於表達交談,在知識上的運用也會很靈活,走的更高更遠。

當然,現在農村孩子的學習條件也改善了很多,國家也在大力扶持貧困地區和家庭教育。但是書籍的廣度和深度,家長自身的教育層次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也還是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孩子們的發展。

就比如看書這件事,大城市不僅學校統一普及,很多家長也會有意識的指導孩子看書。農村的孩子因為家長接觸少,自身生活忙碌或者根本沒有意識,就會做的相對少一些,我過年回家有好幾個親戚家的孩子,就是因為大人沒有那種讀書的意識,孩子也沒有讀書的習慣,僅限於在學校學習的課本,這種讀書跟死讀書也並無區別。

所以從這點上說,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會很大,也會很長久。古時候孟母三遷的故事,也說明了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的重要性。

想要改變這種城鄉差距,不僅要加快農村的經濟發展,還要從大人的身上多做提升,才能慢慢的縮小差距。


遇見安苒


農村讀書人就是識文斷字,城市讀書人就是有文化!


媒體人作家閆建文


基礎受教育在學生時代是一樣,走向:社會後實際應用,則根據自己所從事的行業特點有選擇的讀一些實用工具書,經驗介紹等。


三農領域創作者V


不太一樣,城市裡的讀書面要廣很多,農村裡的讀書就是上學。


向民勝悅寫邦


應該是一樣的吧,讀書就是去上學,上了學是要讀書的。


hanxiang58


有什麼不一樣的?天下學問是一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