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新高考試點方案:物理歷史為何如此重要?

第三批新高考試點方案:物理歷史為何如此重要?

“3+1+2”,這是4月23日集中公佈的8個新高考改革試點省市方案中最大的亮點。

作為全國第三批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的8個省份,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明確,新方案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

根據公佈的實施方案,“3”為全國統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所有學生必考;“1”為首選科目,考生須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物理、歷史科目中選擇一科;“2”為再選科目,考生可在化學、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個科目中選擇兩科。

此前兩批新高考試點的6省市,採取的是“3+3”的科目組合,即物理、歷史並非首選科目,考生從6門選考科目(浙江為7門)中自由選擇3門參加高考。

“‘3+1+2’方案並非比‘3+3’方案更優,也非對此前‘3+3’方案的否定,而是從各省的現實條件出發,採取與現階段辦學條件相適合的科目組合,隨著這些省的辦學條件進一步完善,也可調整方案,實行‘3+3’方案。”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說。

 原始分和等級分

從2021年起,上述8省市新高考考生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科目成績和學業水平考試選考科目成績構成,滿分750分。

其中,統一高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使用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每門滿分150分。選考科目中,物理或歷史使用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每門滿分100分;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中自主選擇的兩門科目按等級賦分後計入考生總成績,每門滿分100分。

 同為選考科目,物理、歷史為何使用原始成績計入總分?

湖南省教育廳副廳長王瑰曙4月23日介紹,高校在錄取時,將按物理和歷史兩個類別分列計劃、分開劃線和分開投檔錄取,選擇物理或選擇歷史的考生在各自的序列中排隊,成績具有可比性。因此,物理或歷史可以使用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

其他4門選考科目為何需要將原始分按等級賦分後計入總分?

王瑰曙介紹,考生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科目中選擇的2門再選科目,共有6個選擇組合。報考同一高校同一專業的考生,其2門再選科目很可能有所不同,如果直接以原始分計入高考總成績,不夠科學和公平。

比如,甲考生選考生物,乙考生選考思想政治,兩人原始成績都是80分,但是甲考生在所有選考生物的考生中排名第1000位,乙考生在所有選考思想政治的考生中排名第3000位,若簡單將他們各科成績相加計入考生總成績,既不公平也不科學。

各省市普遍設定5個等級。河北省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轉換時將各科目考生原始成績從高到低劃分為A、B、C、D、E共5個等級,各等級人數所佔比例分別約為15%、35%、35%、13%和2%。各科目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時,將A至E等級內的考生原始成績,按照事先確定的比例,依照轉換公式,分別轉換到100-86、85-71、70-56、55-41、40-30五個分數區間,得到考生的賦分成績。

“等級區間比例依據我省往屆考生的實際狀況劃定,比較符合實際情況,可以保持考生每門學科成績排名順序不變,確保成績轉換的公平公正。”上述負責人說。

 必須學好基礎性學科

 第三批8個試點省市為何將物理、歷史列為首選科目?

河北省實施方案起草小組相關負責人4月23日表示,物理和歷史在自然科學類專業和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考生在這兩個科目中選擇1門,便於為進入大學開展專業學習奠定紮實基礎,也有利於高校相關專業對學生的培養。

如果不把物理、歷史列為首選科目,那麼考生自由選擇考試科目,就會出現趨利避害的心理,也就是說,考生選擇哪門學科,會考慮其競爭對手的水平,“誰都想爭做分子而不是分母”。他說。

這一定程度上帶來了新高考試點之初棄選物理等難度較大科目的現象,甚至一些大學對新生的摸底情況顯示,一些實行選考制的地區的大學新生科學素養不足。

此次江蘇省方案雖然要求考生必須在物理、歷史中選考一科,但成績是以等級呈現,學生只要達到B級就可以報考本科大學。

江蘇省一名高中物理老師4月23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物理考試中,只要考入前50%就可以得B,在幾年前,甚至滿分120分的考試只要考50分就能達到B級,使得一些學校不重視物理科目,提出‘血拼語數外’。”

正是出於這樣的背景,華東師範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教授袁振國主持的一個課題組在2018年就建議,把新高考“6選3”的科目組合改為“6選1+2”,物理、歷史作為必選科目,學生必須至少選擇其中一門報考。

 更符合地區實際條件

事實上,近年來,在新高考試點地區招生的大學已主動加強了科目限制,增加了要求選考物理,或者物理、化學的專業數量,從而在錄取端引導考生打好基礎。

2018年5月發佈的《2020年擬在京招生普通高等學校專業(類)選考科目的要求》中,必須選考物理的專業數量大大增加,甚至出現了須選考兩門科目的專業。

比如北京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的工科試驗班類、理科試驗班類、數學類、物理學類、天文學、地球物理學類、心理學類等專業(類)均須選考物理。清華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的理科試驗班(化生類)、臨床醫學類則須選考物理+化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環境工程專業則須選考物理+化學+生物。

4月23日,第二批試點山東省教育廳在舉行的高考綜合改革進展新聞通氣會上介紹,2020年擬在山東招生的高校中,近一半的本科專業對物理科目提出了“選考要求”,遠高於其他科目。而學生一旦選考了物理,高考填報志願時可以報考90%以上的本科專業。

河北省實施方案起草小組相關負責人4月23日表示,物理、歷史為何脫穎而出,這也與河北省各地高中辦學條件存在一定差異有關,將物理或歷史作為考生必選的科目之一,可以與現有師資、教室等條件有效銜接,引導學生合理選科。遼寧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也作出了同樣的解釋。

浙江省實行選考科目的“7選3”,由此帶來了35種選科組合,給高中師資、教室條件提出了很高要求。而實行“3+1+2”後,相應的選科組合變為12種,從而有利於師資、課程、硬件條件不如沿海省份的中西部省份。

新高考選課服務提供商曉羊教育董事長周林曾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曉羊教育曾對中部省份的鄉鎮中學進行過評估,“我們已經給大量學校做過評估,選課走班需要增加的教師和教室數量並不多,大部分學校都可以滿足”。他說。

河北省實施方案起草小組相關負責人還表示,相比改革前文理分科的兩種學科組合方式,“3+1+2”的選科組合不僅增加了學生的選擇權,而且促進了文理交融,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更多機會。

熊丙奇4月23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相對於之前的“3+文科綜合”和“3+理科綜合”來說,“3+1+2”擴大了學生的選擇權(從二選一變為12種選擇),因此,可以把“3+1+2”方案,理解為“3+文理綜合”到“3+3”方案的“中間版”。一步到“3+3”,對高中辦學條件要求太高,而“3+1+2”更現實一些。

4月23日,第二批試點山東省教育廳也舉行了高考綜合改革進展新聞通氣會。“目前,山東省‘3+3’方案實施平穩,安全順利,社會反響良好。因此,山東將堅持實施‘3+3’方案不動搖,按照既定的方法和步驟,積極穩妥推進高考綜合改革。”山東省教育廳高校學生處處長李霞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