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銀行票據貼現翻倍飆升 帶動人民幣貸款衝高

2018年和2019年初的票據貼現業務,秀了一把“存在感”:從社融數據看,票據貼現帶動了一波人民幣貸款的衝高。

融資融券目前,隨著年報季收尾,多家上市銀行披露了票據貼現業務的數據。其中大部分銀行的票據貼現業務出現大幅飆升,且不乏翻倍暴增者。作為支持中小企業短期融資的重要業務,票據貼現的火爆背後,究竟是什麼在助力?


中小銀行票據貼現翻倍飆升 帶動人民幣貸款衝高



百倍狂飆背後

在上市銀行中,長沙銀行的數據特別“惹眼”。雖然該行2017年票據貼現不到5000萬元,但到了2018年該項業務已經飆升至54.52億元。由於基數小的原因,導致該行一年之間票據貼現整整增長了123倍。

一般來說,公司貸款、個人貸款和票據貼現是銀行發放貸款及墊款的主要組成部分。2018年,隨著銀行票據市場的發展,上市銀行調節了票據融資規模,票據貼現業務的大幅攀升,助推銀行信貸數據大幅增長。

票據貼現業務爆發者中,中小銀行表現搶眼。其中,青島農商行、鄭州銀行、平安銀行、青島銀行以及建設銀行的2018年票據貼現較2017年呈現翻倍式增長,分別增長460.80%、272.04%、182.61%、129.49%以及128.60%。寧波銀行、浦發銀行、農業銀行和光大銀行的2018年票據業務的同比增幅也均在50%之上。

隨著票據貼現業務的攀升,票據在信貸中的佔比也大幅增加。以鄭州銀行為例,該行2017年票據貼現業務僅佔發放貸款及墊款總額的1.63%,經過一年近3倍的增幅後,2018年該行的貼現業務佔比達到了4.88%。再如青島銀行,截至2018年末,該行票據貼現67.73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29.49%,佔發放貸款和墊款總額的5.36%,而2017年該項數據還是3.01%。

上市銀行票據貼現的火爆與上海票交所公佈的整體數據相互印證。上海票交所數據顯示,2018年整體的商業匯票貼現發生額為9.94萬億元,較上年增加2.78萬億元,同比增長38.83%;其中截至2018年末,貼現餘額為6.68萬億元,較年初增長45.3%。


中小銀行票據貼現翻倍飆升 帶動人民幣貸款衝高



為何現在火了?

對於票據貼現業務的大幅增長,多家銀行在年報中解釋稱,是為了滿足企業的短期資金需求。但從多家上市銀行年報中可發現,雖然票據貼現業務“紅”了,但是公司類貸款中的企業短期融資的規模呈現下降態勢。以建設銀行為例,截至2018年末,該行票據貼現3083.68億元,較上年增長151.74%;但該行短期貸款減少493.28億元,佔比也從2017年末的15.20%,下降到2018年末的14.52%。

票據專家趙慈拉對記者表示,融資工具票據化趨勢明顯,例如央行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企業短期貸款同比增幅僅1.8%,票據融資同比增長45%。同樣是短期融資,為什麼公司類短期貸款“冷”了,而票據貼現業務“火”了?

對此,華東某城商行業務人士表示,去年央行多次“放水”,增加了再貸款、再貼現額度,資金持續寬鬆。在支持中小民營企業融資方面,票據貼現比單純的短期貸款的風險小、效率高,加上很多銀行推出的在線貼現業務,一起助推了票據貼現業務的“跑步式”發展。

上述人士提及的在線票據貼現產品在多家銀行年報中均有體現,且多家銀行的票據業務系統在去年上線,提升了企業的高效體驗感和融資效率。例如,招商銀行2018年的票據在線貼現業務量達2058.80億元,票據在線貼現客戶數9110戶,其中,中小微企業佔比達88.44%。

不僅增量上升,受市場利率高企影響,2018年貼現收益率也隨之上升。據記者粗略統計,上市銀行票據貼現的平均收益率也從2017年3%左右的水平,普漲至2018年4.4%以上的水平。例如,招商銀行2017年的票據貼現平均利率只有2.81%,而到了2018年這一數據就上升到了4.47%。

票據承兌、貼現、轉貼現環節屬於不同的銀行業務範疇,一般來說,票據承兌計入表外項目;票據貼現業務是企業短期融資的業務本質,所以貼現納入銀行信貸規模;轉貼現業務則屬於金融機構間資金投資範疇。所以,票據貼現業務也被市場人士認為是銀行調節信貸規模的工具之一。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