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三国名将, 功劳比张辽大, 死得比夏侯渊惨, 却被骂1700年

此人是三国名将, 功劳比张辽大, 死得比夏侯渊惨, 却被骂1700年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曹操能够一统北方,除了个人能力超群之外,手下的名臣良将也是很大的助力,尤其是曹操麾下的名将,不胜枚举,如五子良将的张辽,威震逍遥津;如八虎骑的夏侯渊,虎步关右等等,而今日小编要讲述的人物,也是三国名将,此人功绩在张辽之上,死的比夏侯渊还惨,因一次惨败,晚节不保,身上污点没指望洗干净了,还被骂了1700多年。

此人是三国名将, 功劳比张辽大, 死得比夏侯渊惨, 却被骂1700年

说到这里,大将都知道他就是于禁,一个晚节不保,一生背负骂名的三国名将。

于禁,字文则,最终跟随曹操的部将,在五子良将之中,就他和乐进是最早跟随曹操的,于禁更是从最低级的小军官,一步步升上来的大将,先是军司马,陷陈都尉,杂号校尉,裨将军,偏将军,虎威将军,到216年,于禁封左将军,假节钺。当时,曹魏外姓将领之中,唯独于禁已经晋升到了四方将军序列,并且拥有假节钺的特权。假节钺在战时,是一个很实用的任命,战时,假节可专杀两千石以下官吏,假钺则专征,可自主发动战争,无需请命。而在非战时,假节钺则是一个莫大的荣耀。

此人是三国名将, 功劳比张辽大, 死得比夏侯渊惨, 却被骂1700年

如果让曹操自己来选一个武将代表曹魏,相信于禁一定是他的第一选择。他是五子当中第一个被封将军的人,而且是被封的左将军,地位最高,持假节钺,这种地位,在曹操那里几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类似于关羽在刘备手下的地位。这位跟随曹操三十多年的历史名将,从很早开始就经常单独领军作战。最早的单独领军作战记录,为193年,讨伐徐州陶谦过程中,独自领军攻拔广威。之后,于禁自己指挥的战役:

此人是三国名将, 功劳比张辽大, 死得比夏侯渊惨, 却被骂1700年

(1)太祖召见与语,拜军司马,使将兵诣徐州,攻广戚,拔之,拜陷陈都尉。(攻,胜)

(2)太祖初征袁绍,绍兵盛,禁愿为先登。太祖壮之,乃选步骑二千人,使禁将,守延津以拒绍,太祖引军还官渡。刘备以徐州叛,太组东征之。绍攻禁,禁坚守,绍不能拔。(防,胜)

(3)陈兰、梅成以氐六县叛,太祖遣于禁、臧霸等讨成,辽督张郃、牛盖等讨兰。成伪降禁,禁还。(攻,不战而胜)

(4)复与乐进等将步骑五千,击绍别营,从延津西南缘河至汲、获嘉二县,焚烧保聚三十余屯,斩首获生各数千,降绍将何茂、王摩等二十余人。(大胜)

(5)冀州平,昌豨复叛,遣禁征之。禁急近攻豨,豨与禁有旧,诣禁降。(胜)

(6)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于樊,又遣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大败)

由此可见,于禁除219年败给关羽之外,于禁从军三十余年,几无败绩,可以说曹操统一北方,一半的战功都是于禁打下来的,征黄巾,平叛乱,北拒袁绍,几乎扫荡了北方。曹操也给于禁极高的评价“虽古之名将,何以加之”,功绩绝对在张辽之上。

此人是三国名将, 功劳比张辽大, 死得比夏侯渊惨, 却被骂1700年

然而,这位三国名将,却因为一场失败,投降,导致晚节不保,公元219年,这是于禁最尴尬的一年,也最具有争议的事情。襄樊之战,于禁率精兵七军疑似五万人来救援曹仁,可紧急来援,结果才刚扎营,五万精兵就被暴涨十几米的汉水所淹,近乎全军覆没,樊城的城防也因此受到了很大损害,庞德殒命,于禁投降。于禁投降关羽,这让于禁这个历来以毅重和忠诚形象出现的武将彻底被打脸。

此人是三国名将, 功劳比张辽大, 死得比夏侯渊惨, 却被骂1700年

大家都知道,曹魏大将夏侯渊,是在汉中之战被黄忠战死的高级名将,算是曹魏阵亡级别最高的了,作为军人,战死是光荣的,也说得过去,不悲催。而于禁,死的比夏侯渊还不如,完全是羞愧而亡,他死于魏国大臣们的指指点点,更是死于曹丕的刻意羞辱。

而关于于禁,一失足成千古恨,身上污点没指望洗干净了,被骂了1700余年,

因为人们始终只记得的于禁,不是治军有法的于禁,而是那个奸诈自私的于禁;不是战无不克的于禁,而是那个兵败被俘的于禁;不是忠诚毅重的于禁,而是那个贪生怕死的于禁。

却没有考虑于禁,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真是贪生怕死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