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趣闻

自古文采斐然出众者不在少数,但怕是没人多少人能象苏东坡那样,近千年来成为文人骚客与布衣百姓共同喜爱的文化精英。东坡因政治上的不得意,谪居四海,处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有其足迹的地方,便会从古至今流传着有关他的故事,有些史上确有记载,有的就成为詄事。

苏东坡趣闻

据说,苏轼刚中了进士,在京城等着朝庭给分配官职,期间少年得志,自然有些飘忽,一日到乡里去,在田间闲逛,和一个挑着担子的农妇在同一条路埂上,相向而行。两人会面时,苏轼说,我是读书人,你当给我让路,农妇却说,你说是读书人,我出个对子你可对得上,对得上我便与你让路,对不上就请你让路了。苏轼自以为区区农妇,哪会什么对子,便一口应承了。那女子道:“一担重泥当子路”。苏轼大惊,民间竟有这等奇女子,此联暗含仲尼,子路,两位大儒,左思右想对不上,羞得满脸通红,只得掉头回去,给农妇让路,引得两边田里干活的农夫们哈哈大笑,不过这一笑,倒让苏轼有了灵感,对道:“两行夫子笑颜回”,便赶紧跑走了,以后也再不敢小看民夫了。

苏东坡趣闻

苏东坡不但诗词有名,烹饪方面也非常在行,堪称美食家。他被贬黄州时,因当时猪肉贱如泥,一般人不得其法,做出的不好吃。一首《猪肉颂》为证:“洗净铛,少着水,柴头罨烟馅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他便自创了一套红烧肉的方法来:“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他第二次在杭州时,西湖长满水草,湖水四溢,他带领数万百姓,清淤泥,除水草,修湖堤,疏通湖水,使西湖面貌为之一新,苏堤即由此而来。当时百姓为感谢苏东坡,闻听他喜吃红烧肉,便在春节时送来猪肉以表心意,苏东坡收下猪肉,与修堤工匠同享,就叫家人把肉切成大方块,按他的方法来做。并叫家人在做好后和酒一起送到修堤的工匠家里,他的家人在烧制时,把“和酒一起送”领会成“和酒一起烧”结果烧制出来的红烧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无不赞美味道独特,于是慢慢流传开来,名曰“东坡肉”。

苏东坡趣闻

以苏东坡为名的名吃还有“东坡饼”,苏东坡在黄州时,居于城东土坡,称东坡居士(我前面博文中亦有介绍)。其间常到江对面的鄂州西山,和灵泉寺和尚游玩,和尚常用一种油炸的酥饼招待,东坡食过觉其味甚美,十分喜欢这种酥饼,后人便称之“东坡饼”。

苏东坡趣闻

东坡对竹子情有独钟,曾写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为了竹子,连红烧肉都可以舍弃了。后来人用竹笋炒肉,便可既不人瘦,又不人俗了,这可能是一些文人的玩笑了。

苏东坡趣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