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小販文化申遺,90歲老婆婆日售200碗麵!


新加坡全國有大約110個熟食中心,合共6000多個檔口總是食客盈門。1970年代當局為改善市容,將街邊攤檔搬遷至熟食中心,至此後者成為新加坡的一大特色。不過近年不少檔主年事漸高,其子女很多受過高等教育,不願接手小店,令許多攤檔面臨後繼無人的問題。

根據新加坡政府報告,熟食中心的檔主平均年齡達59歲,遠超該國勞動力平均年齡43歲。有年老的攤販認為,“新加坡小販文化”將在未來50年不復存在。圖為一名年屆9旬的攤主仍在工作。

今年90歲的婆婆梁月明是新加坡一個熟食中心雲吞麵檔的檔主。她年事已高,卻沒有後代願意繼承攤檔,遂堅持“活到老做到老” 。圖為66歲的兒子送她到店鋪開店。

梁月明擔心自己金盆洗手後,累積多年的經驗和手藝就會失傳,所以仍堅持工作至今。圖為梁月明手捧一碗叉燒面。

每日早上4時,90歲的梁月明就起身梳洗,先做一些會計工作及上香,然後讓66歲的兒子接送她去街市購買食材。

梁月明在傭人的攙扶下,到街市選購新鮮食材。雖然她行動不便,連行10米路都需要別人攙扶,但仍堅持親自負責食材採購。

從上午8時至下午5時,梁月明都在面檔工作。不論是煮麵,切燒味,還是準備其他物美價廉的熟食,她都親力親為。圖為梁月明在切叉燒。

梁月明的雲吞麵是很多新加坡人的共同記憶,現時每日至少賣出200碗麵。圖為她在包雲吞。

梁月明說:“我希望能做多久就做多久,但我年紀大了。”由於沒有子女願意接手這盤生意,她最擔心的就是這幾十載累積的經驗和手藝就此失傳。

新加坡國家文化局3月份內會提交申請,嘗試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新加坡小販文化”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為梁月明在攤檔外與熟客和朋友打招呼。

新加坡的熟食中心很少能看到年青攤販。一名38歲的檔主稱,想在熟食中心找20幾歲的攤販比找金子更難。近年攤檔租金攀升是阻礙新一批檔主入駐的原因之一。

新加坡政府近年也推出一系列計劃解決無人繼承攤檔的問題。例如讓經驗豐富的攤販將技能傳授給下一代,教授新人商業技能,補貼設備和租金以及降低管理成本等。據稱,已吸引一些希望另尋出路的職場年青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