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最喜欢太子和魏王,为何把他们都废了,20字体现良苦用心

李世民最喜欢太子和魏王,为何把他们都废了,20字体现良苦用心

李世民最喜欢太子和魏王,为何把他们都废了,20字体现良苦用心

父母宠爱自己的孩子,自古以来就是人之常情,不管是平常的百姓家庭,还是权贵世家,甚至于还包括历史上的皇家。在唐朝的初期,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当上了皇帝,他当时已经有了好几个孩子。

李世民对于自己的这些孩子非常宠爱,其中最喜欢的当属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只不过后来的李世民却把他们都废了,这又是为何呢?有二十个字能够体现出李世民的良苦用心。

李世民最喜欢太子和魏王,为何把他们都废了,20字体现良苦用心

李渊建立了唐朝的第二年,李世民的嫡长子出生,由于他是在太极宫的承乾殿出生,所以李渊高兴地用承乾两个字为他命名,而在李承乾一岁还不会走路的时候,李渊就把李承乾封为了恒山王。

后来稍微长大点的李承乾,就接受了四方名师的教导,这些人都是李世民亲自请来的大儒。在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李承乾已经八岁了,八岁的他不仅能说会道,而且还熟读《诗》、《礼》,直接就被李世民封为了唐朝的皇太子。

李承乾被封为了太子后,李世民专门请来了李纲教导李承乾,可惜的是李纲只教了他一年就去世了,这让李承乾非常的伤心,还亲自给李纲写了墓志铭。

李世民最喜欢太子和魏王,为何把他们都废了,20字体现良苦用心

虽然李承乾是太子,但也是个普通人,也是会生病的,有一次李承乾生了重病,李世民竟然请来了道士为李承乾祈福,还让很多的人出家,并修建了很多的寺庙,要知道李世民是一个非常开明的皇帝,那时候的他也是不信这些东西的。

由此可见,李世民对于李承乾确实非常的喜欢,在李世民喜欢李承乾的同时,魏王李泰也受到了李世民的厚爱,身为一个父亲,能够同时爱护自己的两个儿子,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情,很显然李世民在这方面没有把控好。

贞观十六年,魏王李泰主编了一本地理书籍,叫做《括地志》,在成书之日,李泰拿着他献给了李世民,李世民一高兴赏赐了李泰无数的财物,并且李泰需要花钱的时候,李世民也从来不加以限制,这让李承乾的内心非常的不满。

李世民最喜欢太子和魏王,为何把他们都废了,20字体现良苦用心

随着李承乾年龄的增长,加上李世民和他身边的老师对他严格的教育,使得李承乾的内心渐渐的开始逆反。由于李世民对李承乾给予了厚望,指望着他将来能够继承大统,带领着唐朝继续走的更高更远,所以慢慢的就忽略了李承乾个人的感受。

但凡李承乾做错一点小事,就会得来很严重的批评,以至于最后的李承乾竟然找人去杀掉自己的老师,因为这些老师虽然有学问,但是经常说李承乾的坏话,不过李承乾没有成功,却也让李世民开始警醒了起来。

不过李世民接下来的做法更让李承乾不满,因为李世民没有反思自己的教育问题,而是更加的疼爱李泰。李世民外表上体现出讨厌李承乾,导致了魏王李泰的心中慢慢产生了想法,一种对皇位的渴望。

李世民最喜欢太子和魏王,为何把他们都废了,20字体现良苦用心

李泰想到做到,开始在朝中拉拢群臣,在李世民面前极力的讨好李世民,李泰的所作所为自然被李承乾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加上这些年的成长,好歹也是知道李世民的皇位是怎么来的,李承乾害怕将来会被李泰夺位,所以准备铤而走险的杀掉李泰,结果事情败露,李泰并没有死,之后的李承乾就伙同功臣侯君集,汉王李元昌,杜如晦的儿子杜荷等人谋反。

李承乾想先下手为强,除掉李泰,然后迫使李世民退位,可惜的是李承乾还和李世民差的远,这件事情没有成功,在古代的历史上,但凡皇子谋反的,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但李世民太喜欢自己的这位儿子了,所以并没有处死他,而是把他贬为了庶民,和李承乾一起被贬的还有李泰,虽然李泰没有成为庶民,但是他的地位已经不复从前。

李世民最喜欢太子和魏王,为何把他们都废了,20字体现良苦用心

李世民之所以把李承乾贬了,很简单,李承乾谋反了,为什么也要把李泰贬了呢?其实李泰被贬也很简单,因为李承乾事情失败后,直接说他的所作所为都是李泰逼他的,这一招不可谓不狠。

但还不是李世民贬李泰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就是李泰在朝中拉帮结派,历史上不管哪个皇帝,都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们拉帮结派,因为那样会严重威胁到皇帝的权力。

李承乾和李泰这两位李世民最喜欢的儿子被贬了,那么谁来当这个皇太子呢?很显然幼小的李治就是那个得利的渔翁。

李世民最喜欢太子和魏王,为何把他们都废了,20字体现良苦用心

李世民册立李治为太子的原因也非常的简单:

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

也正是这二十个字体现了李世民的良苦用心,他想把自己的儿子都给保全下来,不管是李承乾,还是李治。不过李承乾谋反的事情发生后,最失望和最难过的还是李世民,但是事情已然发生,就算失望和难过也没有什么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