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腦復活VS智腦出現 哪個更讓人感受到恐慌?

近些年,從座機電話到智能手機,從汽車輪船到無人駕駛,從現金結賬到掃碼支付......科技的日新月異已經改變了人們的部分生產與生活。

豬腦復活VS智腦出現 哪個更讓人感受到恐慌?

而進入新時代以來,科技的發展還在不斷加快,科學進展更是一日千里。越來越多“新技術”、“新工具”、“新概念”的出現,不僅影響著人們在現實中的方方面面,更從思維認知和道德倫理的角度帶給人們以顛覆與衝擊。

豬腦復活顛覆人類生死認知

近日,在腦科學領域的一項重大研究發現,便深刻改變了人類對“生與死”的探索與認知!

4月17日,《自然》雜誌在封面上重磅發佈了耶魯大學的最新研究,其文章內容講述:耶魯科學家們利用一套名為BrainEx的體外人工循壞程序,向一個已死亡4小時的豬大腦泵入實驗溶液,豬腦不僅神奇的獲得了復活,並且維持了至少6小時的存活狀態。

此消息一出無疑驚起了千層浪。因為該項研究表明,大腦的死亡並不是一個立時而不可逆的過程,相反大腦的恢復能力和存活時間要比我們所預想的強得多。在一定的時間內,人們完全能夠藉助外部設備和技術讓大腦恢復活性,這不僅能對我們治療一些腦部疾病帶來促進,甚至可能實現人腦的“死而復生”。

這項新研究成果對於未來的醫療發展來說,雖然是一個重大的利好福音,但對於當前的人類道德倫理來說,卻是一個徹底的顛覆。

因為按照當前醫學界和法律界對於死亡的界定,認為腦死亡即代表著生命活動的終結,而新研究發現卻表明腦死亡後是能夠施救的,並非真正的死亡,這首先顛覆了人們對於“死亡”的認知。此外,倘若未來腦死亡治療技術真的得到推廣應用,人們對於“生”的概念可能也會更加模糊。

智腦出現改變人類方方面面

當然,讓人類認知感受到顛覆和衝擊並非只有豬腦復活,之前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現,早已讓人類的價值觀碎了一地。

由人工智能技術所打造的智能大腦我們可以稱之為“智腦”。幾年前,這個“智腦”先是在國際象棋、圍棋、遊戲等領域大殺四方,利用“人機大戰”的勝利來展示出自己遠高於人的計算能力、學習能力和智能。之後,“智腦”的打造又深入到自動駕駛、生產管理、生活服務、軍事應用等各種領域,成功入侵到人們生產與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不管是“人機大戰”還是領域入侵,人工智能目前帶給人類的改變和衝擊都還主要集中在就業方面。人工智能的迅速普及,“智腦”對人腦的大量取代,雖然讓人們的崗位和就業遭受到劇烈衝擊,但與此同時,人工智能與各領域的結合發展,也推動了各行各業的智能化轉型和升級。

不過,隨著人工智能從弱到強的不斷髮展,其給人類帶來的顛覆也會越來越大。比如當前智能機器人“索菲亞”的出現,以及人工智能的各種濫用,便讓人類對現有的法律和倫理道德產生了疑惑。此外,在“智腦”的智能程度加速升級的情況下,人類對於自身未來的生存與發展也流露出深深的擔憂。

豬腦復活VS智腦出現 哪個更讓人感受到恐慌?

兩相比較誰更讓人感到恐慌?

那麼,同樣是兩個顛覆人類認知的新技術,豬腦復活和智腦出現,哪一個的發展更讓人感到擔憂與恐慌呢?針對這一問題,筆者認為相比於不可思議的豬腦復活,不斷髮展的智腦可能更讓人倍感壓力。

因為豬腦復活發展到最後終究是一項有利無害的技術,雖然會對人類的倫理與法律帶來暫時的衝擊,但長期來說對人類醫學是重要推動。但人工智能的發展卻不一定,這項技術是好是壞我們無從得知,其作為一把雙刃劍,未來將會對人類帶來怎樣的影響我們是在難以預測。

一直以來,特斯拉與SpaceX的創世人馬斯克就對人工智能秉承著謹慎的態度。他曾在採訪中不止一次警告人們,“人工智能可能比核武器更危險”。馬斯克認為,如果人類創造出更加聰明的智能機器人,那麼將有可能遭到背叛。同時,偉大的科學家史蒂芬·霍金在生前也曾告誡世人,“人工智能要麼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事,要麼就是最糟的”。

豬腦復活VS智腦出現 哪個更讓人感受到恐慌?

從這些名人的言論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如果同樣是兩個顛覆人類認知的新技術,不可預測未來發展的那一項技術永遠更危險。從人類的骨子裡來說,未知往往意味著恐懼,所以相比於未來對人類有益的豬腦復活技術,不斷髮展不斷升級卻無法預料未來影響的人工智能技術,或許更讓人不安和恐慌。

本文轉自智能製造網 。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