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真理的味道 追尋陳望道的思想足跡

2019-04-22 07:19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潘如龍 通訊員 陳錦青 韋悅 龔獻明

浙江日报:真理的味道 追寻陈望道的思想足迹

上世紀二十年代初春的一天,一個小夥子在家裡奮筆疾書,媽媽給他送來粽子和紅糖。這個小夥子埋頭寫書,吃得嘴上全是黑墨水。但是他渾然不覺,還說,“可甜了可甜了”。這個人就是陳望道,當時在義烏家裡,聚精會神地翻譯《共產黨宣言》。這個錯把墨水當紅糖吃的故事,習近平總書記在2012年11月29日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講述了之後,迅速傳遍了大江南北。

是什麼讓年輕的陳望道吃了墨水卻渾然不覺,還說很甜呢?

浙江日报:真理的味道 追寻陈望道的思想足迹

義烏分水塘村。

思想的萌發

從教育救國到實業救國

早春時節,杏花初開。99年後同樣的季節,筆者慕名前往義烏分水塘村,瞻仰陳望道故居和翻譯《共產黨宣言》的柴房——當年吃墨水的地方。

“柴房實際上是他們家的老屋,陳望道在這裡翻譯的時候,房子年久失修,四面漏風,很冷。”陳望道親屬、義烏市委黨史研究室的陳祥有說,他媽媽給他準備了一個‘烘爐子’,陳望道嫌其礙事,也沒用;因為每天總是譯到深夜,他心疼油用得太多,就將煤油燈的兩根線抽掉一根,“若沒有一種特殊的精神力量在支撐著他是很難想象的”。

分水塘是義烏與浦江交界的一個山村,村頭有口水塘,水一邊流向義烏,一邊流向浦江。早春的山村,乍暖還寒。但對我們這些特地趕來瞻仰的人來說,卻是異常的溫暖。

“陳望道原名陳參一,‘望道’是他後來自己改的,不但把自己的名字改了,還把兩個弟弟也分別改為陳伸道、陳致道。”義烏市委黨史研究室負責人吳小鋒說,“望”可理解為展望、追求,“道”即道路、道理、真理。說明他希望自己一直追求救國救民的真理。

早年的陳望道,先是篤信“教育救國”,認為救國首先要破除迷信、開發民智。17歲就從縣城繡湖書院回到村裡開辦村校,教育孩子。後來面對國弱民窮,他又產生了“實業救國”的思想,考入省立金華中學苦讀數理化。他說,“當時有興實業,重科學,希望國家富強的思想”。正是在這種思想驅使下,他一心想赴歐美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

“想著出洋留學要拿大洋一畚箕一畚箕地往外倒,陳望道的父親開始沒有同意。”義烏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陳建英說,後來陳望道的父親被兒子的志氣和抱負所感動,變賣了家裡100多畝水田支持陳望道留學日本。

留日期間,陳望道看到曾給他帶來希望的國內辛亥革命失敗,看到弱國小民身在異國的種種艱辛,進一步激發了他的愛國熱情,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組織的愛國活動。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強烈地觸動了陳望道,他因此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新思潮,逐漸認識到救國不僅要興辦實業,還必須進行社會革命。

浙江日报:真理的味道 追寻陈望道的思想足迹

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的柴房及其蠟像。

思想的演變

翻譯《共產黨宣言》接受馬克思主義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受其感召,陳望道毅然返回祖國,擔任浙江第一師範學校的國文教員,與夏丏尊、劉大白、李次久一起,作為“四大金剛”,配合校長經亨頤,積極投身轟轟烈烈的浙江新文化運動。

“陳望道因為剛剛從日本回來,帶來最新的思想,儘管年紀最輕,卻成了‘四大金剛’之首,” 他們倡導思想解放,提倡新道德、新思想、新文化。杭州高級中學校辦副主任高利指著學校辦公樓二樓西頭的幾個窗戶說,陳望道當時就住在那裡。

陳望道從日本帶回來一些馬克思主義的書籍,在“一師”任教期間,繼續研究馬克思主義,對馬克思主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陳望道不單研究新思想,還積極參與實踐,支持和參加本校師生編輯的多種宣傳新思想的刊物。”高利說,他還指導學生施存統撰寫了《非孝》一文,主張平等的“愛”,反對迷信式、形式主義的“孝”。曹聚仁在《我與我的世界》裡說,《非孝》“只是一個嚇人的題目,內容很平凡,只是說倫理要相對地推行”。沒有想到在《浙江新潮》第二期上發表後,竟引發了轟動全國的浙江“一師”風潮。當局責令校長開除作者,並借題發揮要撤職懲辦“四大金剛”。

“一師”風潮的洗禮,讓陳望道深刻地認識到,所謂除舊佈新並不是不推自倒、不招自來的輕而易舉的事情,而是要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對待任何事情,單講“新”是不夠的,應該學習從制度上去看問題,如不進行制度的根本改革,一切改良措施都是勞而無益的。從此,陳望道進一步深入研究並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終於由一名激進的民主主義者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者。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陳望道回到故鄉義烏分水塘村,開始翻譯《共產黨宣言》,以讓更多的國人學習瞭解,接受馬克思主義。因而他滿腔熱情,以“平時譯書的五倍功夫”,全身心地投入這本讓其他人望而卻步的經典之作的翻譯,也難怪他錯把墨水當紅糖而全然不知了。

1920年8月,《共產黨宣言》在上海正式公開出版,迅速風靡神州大地,受到先進知識分子和工人階級的熱忱歡迎。初版的1000冊,很快售罄;次月重印的1000冊,也很快被搶購一空。到1926年5月,共出版了17次;北伐戰爭中,曾有一個時期在軍中散發此書,人手一冊,其影響力可見一斑。

《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的出版發行,是中國共產黨人“開天闢地”、創造歷史的思想起點。它影響了無數激進民主主義者和改良主義者由此轉變成為共產主義戰士;讓苦苦思索中國出路的先進分子,從中看到了希望,感受到真理的力量。為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礎。

許多有識之士對《共產黨宣言》中譯本出版交口讚譽。魯迅就曾稱讚說:“現在大家都議論什麼‘過激主義’來了,但就沒有人切切實實地把這個‘主義’真正介紹到國內來,其實這倒是當前最緊要的工作。”

毛澤東同志曾在1936年對斯諾說過,有三本書使他建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其中之一是陳望道譯的《共產黨宣言》。他還說,《共產黨宣言》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問題就翻閱——每閱讀一次都有新的啟發。

周恩來同志在1949年7月,第一屆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上,當著代表們的面,對陳望道說:“陳望道先生,我們都是您教育出來的。”

“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為創建中國共產黨提供了理論指導,教育和引導了一大批先進知識分子和有志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其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要的現實意義不言而喻。”中共浙江省委黨史和文獻研究室副主任王祖強介紹道,在當代,《共產黨宣言》仍然是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基礎,是激勵和鼓舞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精神源泉。

浙江日报:真理的味道 追寻陈望道的思想足迹

義烏望道中學。

思想的傳承

從馬克思主義到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我信仰共產主義終身不變,願為共產主義事業貢獻我的力量”。作為黨的創始人之一,陳望道1923年對沈雁冰說的這句話,生動地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

後來,中國共產黨人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才使中國走上了一條強國富民的康莊大道。陳望道的老家——義烏市的發展,就是其中的一個突出例子。

“前面主教學樓的左邊牆上刻著‘真理的味道非常甜’,右邊牆上刻著‘我信仰馬克思主義’。”義烏望道中學校長金小東說,我們要讓學生傳承思想、堅守真理,把望道中學打造成一所富有濃厚思想色彩的“紅色”學校。一進學校大門,一幢氣勢恢宏的主教學樓映入眼簾,上面的兩行紅色大字格外醒目,令人振奮。

“義烏人身上有那麼一股勁。”無論是革命年代,還是改革時期,義烏人都勇於堅守,敢於創新,通過不斷改革,創造了數不勝數的傳奇故事,產生了許許多多令人目不暇接的“首創”和“第一”。

2006年6月8日,在義烏橫塘村座談會上,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稱讚義烏的發展是過硬的,是“無中生有”的發展、“點石成金”的發展,要求全省深入學習推廣義烏髮展經驗,激發廣大幹部群眾創業創新求發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義烏是靠改革開放發展起來,十多年來,我們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引,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要活力,使義烏的發展始終走在前列。”義烏市委常委、組織部長何若偉說,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深化改革,把“以人民為中心”各項舉措落細、落實。

從“最多跑一次”改革到“三服務”活動,浙江省委、省政府近年來狠抓的中心工作,本質上都是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生動實踐。富有創新精神的義烏人深刻領會其思想內涵,更進一步、更深一步,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牽引,深化“三服務”活動,將其打造成具有內生驅動和自我循環能力的工作體系。

“這主要是依託八個閉環機制來實現,比如領導聯繫群眾、發現問題、評價督查、幹部能上能下等。”何若偉說,我們以“辦事不求人、幹部不受禮”為目標大力推進這項改革。

3月初,義烏聘請了100位一線“改革體驗官”,隨機體驗約100個主題,站在群眾的角度,從用戶體驗出發,深入全面地“挑刺”找問題,讓“以人民為中心”的旗幟在義烏這片改革熱土上高高飄揚。

人民立場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根本政治立場。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繼承和創新。陳望道的堅守、義烏的傳承,是現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思想演變的一個生動註腳;義烏的嬗變、浙江的騰飛是我國曆史性變革的一個精彩縮影。

習近平總書記與《共產黨宣言》

2012年11月29日

習近平總書記參觀《復興之路》展覽,當他看到安放於陳列櫃中的《共產黨宣言》中文譯本時,講了一個故事——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2017年10月31日

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央政治局常委赴上海瞻仰中共一大會址。在參觀過程中,總書記仔細端詳了一本《共產黨宣言》。得知這本珍貴的革命文物由一位共產黨員的父親藏在兒子的衣冠冢裡保存下來,習近平總書記連稱很珍貴,說這些文物是歷史的見證,要保存好、利用好,還問起了那位共產黨員。這名共產黨員叫張人亞,浙江寧波人。

2018年4月23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重溫《共產黨宣言》,就是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追溯馬克思主義政黨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理論源頭,提高全黨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當代中國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平,把《共產黨宣言》蘊含的科學原理和科學精神運用到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實踐中去,不斷譜寫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

2018年5月4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年來,馬克思主義在世界上得到廣泛傳播。在人類思想史上,沒有一種思想理論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人類產生了如此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記者手記】

一本書 一種精神

記者 鄭亞麗

思想,總是給人以力量,尤其是置身某種場景,更能體味到那種無形的感染力。

一個早春的上午,下著濛濛細雨,冷風吹得有點涼。我們來到陳望道故居——義烏分水塘村。

初入這個小山村,很難將“高大上”的《共產黨宣言》和她聯繫起來。1848年,一本德文小冊子——《共產黨宣言》在歐洲誕生,開闢了人類思想的新紀元。1920年,在義烏分水塘村,一名青年高舉起思想的火種,照亮了神州大地。這名青年就是陳望道,《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譯者。

更難想象的是,影響了一代代人的《共產黨宣言》是在一間簡陋的柴房裡完成翻譯的。時值冬季,柴房四面漏風;沒有桌子,一張床就既作桌子又當床鋪。條件艱苦,工具簡單,陳望道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一邊對照外文譯本,一邊冥思苦想翻譯。是什麼支撐他甘之如飴地完成這項使命?大概正如人們所說的“真理的味道非常甜”。或許,那個時候,他就已經在書中的字裡行間感受到了真理的味道、信仰的力量。

為什麼是陳望道第一個翻譯《共產黨宣言》?有人說是歷史選中了他,但又何嘗不是陳望道擁抱了《共產黨宣言》。出生在這樣一個偏僻的山村,如若不是自小就有報國之志,如若不是一直關注國家的前途命運,如若不是自身求學上進,陳望道又何來機會翻譯《共產黨宣言》。

重大的歷史事件往往發生在尋常瞬間,只有回過頭來才能看清其中的深長意味和重大意義。當年,誰也沒料想這樣一本書會影響這麼多的人,而正是這些人改變了中國命運。魯迅收到《共產黨宣言》時稱讚:“望道把這本書譯出來,對中國做了一件大好事。”可見,陳望道翻譯的中文譯本《共產黨宣言》,給當時的中國帶來了思想火炬,照亮了中國無產階級革命的道路。

在瞻仰故居的過程中,我們遇到幾批前來參觀學習的團隊。現在,每天來陳望道故居參觀學習的人絡繹不絕。

如今,這種紅色基因早已融入城市血脈。望道路、望道中學、義烏望道信仰線……我們在“勤奮、好學、求真、創新、博愛”的傳承中看到精神的延伸和拓展。一本書、一種精神,可以改變一群人、一個國家;也影響著一座城市,培養城市的氣質,鍛造城市的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