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邦和在《浙江日報》發表署名文章

戴邦和在《浙江日报》发表署名文章

8月10日,青田縣委書記戴邦和在浙江日報發表題為《推動華僑經濟文化試驗區建設——僑鄉青田構築開放發展新格局的調研報告》的署名文章。

文章如下

推動華僑經濟文化試驗區建設

——僑鄉青田構築開放發展新格局的調研報告

戴邦和在《浙江日报》发表署名文章

中共青田縣委書記 戴邦和

戴邦和在《浙江日报》发表署名文章

根據省委開展“大學習大調研大抓落實”活動部署和“‘八八戰略’再深化、改革開放再出發”大調研安排,5月份我先後赴僑鄉進口商品城、僑鄉項目交易中心、青田文化會展中心、油竹街道、山口鎮等地,就構築開放發展新格局進行專題調研,累計考察基層點21個,召開座談會4次,與100多位僑商、青商代表和基層幹部群眾進行了廣泛研討,徵集到相關意見建議57條。

通過深入溝通交流,懇切問計問需,逐步摸清了青田在打造開放平臺、發展平臺經濟上的長處和短板,明晰瞭如何依託特色平臺、搶抓省委支持建設浙江(青田)華僑經濟文化試驗區的歷史性機遇,進一步打好“僑牌”,加快構築開放發展新格局的實踐路徑。

戴邦和在《浙江日报》发表署名文章

△陳肖波 攝

一、打造開放平臺、發展平臺經濟有底氣

1.擁有難得的機遇。

“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在我省交匯,特別是近期省裡提出要全力打造新時代高能級開放平臺,支持建設浙江(青田)華僑經濟文化試驗區,為青田發展平臺經濟、提升開放水平提供了難得的歷史契機。

2.擁有豐富的資源。

青田有著300多年的華僑史,現有華僑33萬人、僑眷18萬人,是全省華僑人口占比最高的縣。經過幾十年打拼,青田華僑已具備了較強實力和能力。2017年底,居民人均儲蓄餘額排全省第三,金融服務便利指數位居全國前三,民間資金具備數千億的投資能力,這是青田開放發展的一個“大富礦”。

3.擁有良好的基礎。

近年來,我們立足自身優勢,搶抓有利時機,探索打造了幾個特色平臺,取得了一定成效。僑鄉進口商品城快速成長,年銷售額從2015年的2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10億元。目前,掛牌項目645個,總投資超過3500億元,已有11個項目簽約落地,總投資達21.5億元。同時,物流、金融、商務等開放服務平臺建設也在有力推進,為青田做大平臺經濟、加快建設華僑經濟文化試驗區奠定了堅實基礎。

戴邦和在《浙江日报》发表署名文章

△陳肖波 攝

二、發展平臺經濟存在的短板

1.平臺效應有待彰顯。

儘管青田平臺經濟發展呈現較好勢頭,但仍處在起步階段,發展潛力沒有得到充分釋放。與發達地區相比,還存在應用範圍不廣、水平不高、主體不強等問題,對產業發展拉動作用不明顯。

2.體制機制有待創新。

在調研中,有不少投資主體對創新機制體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的呼聲比較強。現有平臺自身的管理機制不夠完善,部分產業平臺的商家各自為戰,未能形成有效合力。

3.要素制約有待破解。

土地資源稀缺,嚴重製約了青田平臺經濟的規模化、集聚化發展。公共服務體系與發達地區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商務服務、技術評估等第三方服務機構缺乏,高素質的專業化人才引進難、留住難。

4.營商環境有待改善。

部分行政審批程序仍有優化空間,部門“中梗阻”現象依然存在,部分單位主動服務意識不強,全覆蓋、全過程的平臺經濟服務體系有待完善。

戴邦和在《浙江日报》发表署名文章

△蔣 峰 攝

三、壯大平臺經濟的對策

根據調研,結合青田縣情實際,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1.抓好長遠謀劃。

一是拓展領域。科學定位各平臺的主導產業,著力在延伸主導產業鏈、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上下功夫,推動平臺經濟從單一產業向三次產業全覆蓋、由單一產業鏈向多產業鏈交叉融合發展方向邁進。

二是拓展地域。堅持內資與外資並重、青商與僑商並舉,積極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進一步拓寬國際國內合作領域和市場,依託產業發展平臺,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的大文章。

三是拓展形式。深入實施“華僑要素迴流”和“青商迴歸”工程,用好異地青田商會、海外青田同鄉會、僑團組織等各種交流渠道,大力拓展物流、經貿、文化、科研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推動平臺經濟全面發展、多元發展。

2.做強十大平臺。

一是高效運營僑鄉項目投資交易中心。加強與省政府浙商服務中心合作,提升中心線上展示、線下服務功能,做強金融基金、中介評估等配套建設,打造全省乃至全國性綜合項目交易平臺。

二是提質擴容僑鄉進口商品城。啟動B保倉建設,完善海關、商檢服務,發展物流配套,積極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謀劃布點,全力打造全國進口商品集散中心。

三是積極組建世界紅酒中心。加快世界紅酒中心規劃設計、招商選商,籌辦首屆進口紅酒博覽會,發佈青田進口紅酒價格指數,將青田打造成國際紅酒的“中國代言人”。

四是繼續做大僑鄉農品城。加快建設全國優質農產品集中出口平臺、華僑(中國)農產品採購中心,輻射帶動浙西南乃至全國農產品“走出去”。

五是建成運營青商迴歸創業園。建成集展銷中心、生產基地等配套設施於一體的“青商總部迴歸”示範基地,鼓勵更多青商組團迴歸,打造國內領先的創業興業集聚高地。

六是加快建設華僑總部大樓。以華僑總部經濟大樓為主陣地,培育樓宇經濟新業態,打造總部經濟新高地。

七是積極構建石雕交易大平臺。發揮石雕藝術品公司作用,加強與省文化藝術品交易所合作,構建公開透明的石雕交易市場。

八是創新搭建東堡山文化主題公園。以“僑石”文化為主題,高標準編制規劃,形成集民間博物館群、城堡酒店、中西式商業街區等為一體的文養綜合體,把東堡山打造成具有濃郁歐陸風情的大花園。

九是創新打造咖啡小鎮。大力發展咖啡特色休閒業態,建設世界咖啡品牌代理與輸出的區域性總部,讓“青田咖啡+”成為僑鄉百姓外出創業增收又一品牌。

十是培育發展萬國風情集聚區。規劃打造萬國風情康養小鎮,建設一體化配套雙語學校、康養中心、主題民宿,走出一條華僑回鄉興業安居的新路子。

3.深化產業佈局。

一方面支持鼓勵市場主體發展平臺經濟。以產業集聚和產業鏈延伸為重點,支持推動青山產業園、起步—意爾康鞋服產業園、閥門(高端裝備)產業園、鉬深加工產業園等企業平臺建設,進一步提升平臺經濟承載力和人才吸引力。

另一方面,認真對接省市重大平臺建設。以“積極投身創新區建設 全域打造僑鄉大花園”為目標,抓好省市有關大平臺、大產業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進一步提升項目支撐力、執行創造力,推動平臺經濟上層次、上水平。

4.營造良好環境。

一方面,積極改善硬環境。按照各平臺年度建設目標任務,倒排工期,集中推進,在最短時間內完善各平臺的基礎設施。

另一方面,大力優化軟環境。縱深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進一步簡化工商登記、投融資、房產管理等工作與生活領域的辦事程序,為企業和客商提供“媽媽式”服務,努力打造僑鄉特色的審批服務最佳縣。

5.強化工作保障。

一是建機制。探索建立平臺經濟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解決平臺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及時為平臺經濟發展排憂解難。

二是給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進一步提升政策的精準性和專業性,讓投資者知道什麼事情適合做、怎麼做、值不值得做。

三是引人才。推進科技人才服務創新改革,為做大做強平臺經濟提供智力支持。

四是嚴考核。加大對平臺經濟發展的督查考評力度,形成全縣上下齊抓平臺、共謀發展的良好工作格局。

戴邦和在《浙江日报》发表署名文章

△季蔥珠 攝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