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金華行政村有序調整 兩個月縮減1600多個村

2019-01-03 07:28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王璐怡 萬笑影

浙江日报:金华行政村有序调整 两个月缩减1600多个村

今日《浙江日報》市縣版,頭條刊發金華行政村規模調整新聞報道,題為《村相融 民更親 業正興》,全文如下:

開欄的話:治國安邦重在基層,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也在基層。基層工作的好壞,關係到國家發展的全局,更關係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本報今起推出《基層亮招》欄目,聚焦基層推進決策部署落實、破解社會治理難點、實現更好更快發展的新招實招好招,以資借鑑,敬請垂注。

浙江日报:金华行政村有序调整 两个月缩减1600多个村

金華市金東區嶺下釜章村進行了行政村規模調整,圖中含參與調整的釜章、王溪、河口三個村。 拍友 洪兵 攝

2018年12月16日,金華市金東區曹宅鎮六大山村與相距800米的金溪村合併,一個全新的金溪村正式掛牌成立,六大山村就此退出歷史舞臺。

短短十多天,“六大山村”村民們驚喜發現,村莊發展像被按下了加速鍵,不僅期盼多年的環村公路終於開建了,打通原來兩村山前的“斷頭路”工程也重新開啟了……

這只是金華1600多個已撤併行政村中的一例。2018年10月,佔全省行政村總量六分之一左右的金華開始探索行政村規模調整,計劃用6個月時間將行政村數量縮減30%左右。截至2018年底,只用2個多月時間,該市行政村數量縮減比例已達35.8%,計劃提前完成了,更可喜的是整個行政村規模調整過程平穩有序。

行政村規模調整是鄉村振興、農村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金華是如何在短時間內實現這一目標的,這一探索背後有什麼故事?歲末年初,記者在八婺大地走訪,一探究竟。

浙江日报:金华行政村有序调整 两个月缩减1600多个村

縮減超三成 一切為發展

調整前,金溪村和六大山村都不大,村民人數都在300人左右,且多以務農為主。“實話講,我們的戰鬥力沒有金溪村強,很多工作以前也想做,可很難推進。”合併後的金溪村村務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喻志有說,六大山村相對豐富的水、山林等資源也被金溪村人所“羨慕”,“我們雖各有資源,但靠單打獨鬥,發展都十分有限。”

在金華,像這樣的村莊並不少見。

金華此前共有4457個行政村,其中,300人以下的佔比達26%。行政村數量多、規模小、分佈散、實力弱,成為制約鄉村振興的一大難題。與此同時,一些地方也產生了農林水基礎設施、文化設施等重複建設、利用率不高等問題。

調整行政村規模勢在必行。金華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金華專門成立了市、縣兩級行政村規模調整辦公室,由市縣兩級組織部門、民政部門牽頭協調,各鄉鎮(街道)蹲點調研後提出方案,在此基礎上廣泛徵求黨員群眾、“兩代表一委員”等意見。

“基本原則是地域相近、人文相通、血緣相親、產業相融,調整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發展。”曹宅鎮黨委委員馬超說,六大山村和金溪村毗鄰,村情又相似,“抱團發展”是條好出路。據瞭解,金華因地制宜,探索推廣“抱團發展”“做大集鎮村”“做強中心村”“以強帶弱”“以富帶貧”“強化產業帶”“特色小鎮發展”等7大並村模式。

一村一方案 誰都不吃虧

行政村規模調整,村莊經濟實力不同,處理好村集體的資產、資金、資源 “三資” 問題至關重要。

要破冰,顯然不易。“一些村民聽說後心裡有了疙瘩。”在調整前的那段時間,武義縣白洋街道百花山村黨支部書記宋樹林的電話幾乎沒停過。百花山村由葉棋、龍源、金畈和石甲洞這4個園區村合併而成,其中,葉棋、龍源兩村的黨建、經濟等實力相對其他村更強。

“葉棋村黨支部是五星黨組織,村書記還是優秀村書記。而我在的龍源村僅店面、廠房出租一年就有200萬元的收入,每個月我們還給60歲以上的老人發補貼,年終村民們能得到2000元至5000元的分紅。”村務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洪小平原為龍源村村委會主任,他也理解村民的擔憂,“‘三資’問題怎麼解決,並村後自己會不會吃虧?這些是村民們非常關注的問題。”

行政村規模調整並非一蹴而就,針對百花山村等遇到的現實問題,武義縣專門出臺了“三資”融合相關辦法。根據新村實際,提出“一村一方案”,對資產總額或年集體經濟總收入差距懸殊,一時難以融合的村,過渡時期允許採取逐步融合方式進行“三資”融合,財務上實行分級核算。縣、鄉兩級將根據計劃每年安排財務收支審計,促進財務透明和運行規範。目前,百花山村已對原各村的“三資”進行清算,經公示和相關部門核實後,已建立新賬,實現逐步融合。

“根據新村對‘三資’融合的不同程度,我們還給出不同的獎勵政策。”武義縣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完全融合的給予每村20萬元獎勵,協議融合的給予每村5萬元獎勵。目前,金華各地也都根據實際情況出臺了不同政策。

實幹論英雄 融村更融心

“並村並人,首先還得靠幹部並心。”站在義烏市佛堂鎮龍溪村一座飛架於半空的旅遊玻璃天橋上,看著村內到處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該鎮黨委組織委員徐小軍告訴記者,“並心”關鍵要有強大的基層黨組織。而當初,為了讓村裡的幹部最先“融”在一起,“真是傷透了腦筋”。

龍溪村由六石村、小六石村、駱村和王新村組建,因4個村的領導班子任期未滿且幹得都不錯,所以決定合署辦公。但想選出一個讓大家都心服口服的“主管”,卻很不容易:小六石村面積最小,但80後村支書周來來帶領村民把鄉村旅遊幹得風生水起;六石村人口最多,今年54歲的村支書丁祥興辦事周到,深得人心……

左右為難時,經常在村裡“轉悠”的聯村幹部傅金豔聽到了一個故事。兩年多前,小六石村“突發奇想”要建造一座玻璃天橋,但因該村的林地和耕地大多分散在其他幾個村莊,整體規劃難度可想而知。最後是丁祥興站了出來,主動幫著一戶一戶做工作,這個項目才得以順利推進。

於是,根據這個突破口,鄉鎮幹部又仔細聽取黨員、群眾意見,再加上各方面考核結果,有了讓丁祥興暫代“主管”一職的想法。最後,無論村兩委班子成員,還是黨員、村民代表,都欣然接受。

據介紹,為了順利推進行政村調整中的班子建設,金華市有關部門深入調研、提前研判人選,排摸新村班子合適人選。同時,為了穩定村調過程中的村幹部隊伍,金華市規定:在換屆前,目前所有在職村幹部相關待遇都不變,併成立村務工作領導小組、村務監督領導小組等不同小組並暫定主要負責人。金華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接下來換屆就以實幹論英雄了。

數據會說話,2個多月來,金華全市行政村調整工作中,行政村調整方案同意率達到了99.7%。

【專家點評】做好“後半篇文章”

長期以來,我省廣大農村數量多、規模小、分佈散。隨著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行政村撤併已成為農村改革的必然選擇。行政村撤併的核心要義包括“並建制、並三資、並人心”,以期提高農村公共資源使用效益,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和發展後勁,實現鄉村組織二次騰飛的目標。

金華市在行政村規模調整中不盲目增減、不搞一刀切,通過“做大集鎮村”“做強中心村”“以強帶弱”“抱團發展”等並村模式,用2個多月時間就基本完成了行政村撤併各項工作。通過金華的經驗來看,行政村規模調整最終實現了優化農村結構、合理村莊佈局、發揮集聚效應的目標,值得借鑑。

當然,行政村規模調整隻是前提、基礎,關鍵是要做好“後半篇文章”。要重點破解並村不併心的問題,在加速“三資”、黨員群眾等方面的融合上下功夫,通過合理佈局黨組織設置格局,科學編制村莊規劃等舉措,以行政村數量的“減法”換取鄉村振興的“加法”。同時,要藉助行政村規模調整的有利時機,激發村幹部幹事創業的熱情。 (作者:王景玉 省委黨校政治學教研部教授)

【記者手記】群眾利益為先

行政村規模調整絕不是拍拍腦袋、畫畫地圖就能完成的事。它合的是村,更是村裡的一位位村民;它關乎村莊的未來,更關乎一位位村民的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

有的村民一時想不通、有疑慮是可以理解的。行政村調整後,辦事是否會不方便,會不會存在大村欺負小村的情況,原有利益會不會得不到保障?這些疑惑看似細小卻又實在。這也正是各級黨委、政府在行政村調整工作中著重要解決的問題。

因此,行政村調整的每一步都要緊緊圍繞村莊發展和群眾利益。制定方案時,要以發展為根本目標科學規劃,充分尊重民意,黨員幹部帶頭把政策規定講明白,及時消除群眾心中的疑慮;調整時,要以群眾利益為先,一步一步穩紮穩打;調整後,更要把工作中心放到維護和擴大群眾利益上來,讓他們真正成為並村的受益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