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一線調查》:用理性和前瞻性提升監督「站位」

浙江日报《一线调查》:用理性和前瞻性提升监督“站位”

全文共3575

閱讀大約需 15分鐘

建設性輿論監督,是新聞媒體履行使命職責的一項重要工作。浙江日報今年8月8日起在頭版全新推出《一線調查》欄目,對做好新時期建設性輿論監督報道進行了探索,一個多月以來已刊發近20篇報道,引發各界強烈關注,產生較好的社會效果。

專欄首篇刊登《這個非法砂場為什麼關不掉》,記者深入現場,揭露了藏身上虞餘姚交界處、破壞道路汙染環境的非法砂場。稿件在浙江在線、浙江新聞客戶端、兩微平臺等同步刊發,點擊量達到33萬。同時,報道立即引起有關部門重視,快速反應、及時查處,浙江日報又在第一時間刊發《一線調查後續丨上虞餘姚交界處非法砂場已被查封》,點擊量超過22萬。

之後,《一線調查》欄目又相繼刊發了《部分高樓安全“大腦”無法運轉——消控室竟成了擺設》《九溪景區這個廁所為何表裡不一》《超載亂變道 貨車太瘋狂》《小區公共收益竟成糊塗賬》《東陽這名村幹部,你好意思嗎?》等多篇輿論監督報道和反饋報道,曝光並解決了消防隱患、交通亂象、基層貪腐等一系列問題。業內人士評價:“《一線調查》讓受眾和社會再次感受到了黨報的鋒芒和力量!”

浙江日报《一线调查》:用理性和前瞻性提升监督“站位”

1

提高輿論監督的“站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也站在了新的歷史方位。浙報集團肩負新職責新使命,必須要有新擔當新作為,切實增強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

習近平總書記所要求的“在基礎性、戰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關鍵處、要害處上下功夫,在工作質量和水平上下功夫”成為浙報集團謀劃新航程的工作指南。在浙江日報頭版推出《一線調查》正是這種工作思路的折射,是報社在新時期謀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之一。

基於此,集團編委會對《一線調查》有著清晰的頂層設計。形成常態化工作機制:要求各採訪部門、各分社每週要報選題,每天的談版會對當日選題進行討論,最終由值班副總編、總編拍板,以平均每週1至2篇的頻率推出。

明確監督報道必須體現出“建設性”:要求記者深入基層一線採訪調查,傾聽群眾呼聲,不為批評而批評,最重要的是“推動相關問題的解決”。到目前為止,《一線調查》每篇報道都對曝光問題的整改情況進行追蹤,力促 “馬上就辦”,充分發揮黨報新聞監督的功能,從而實現通過建設性輿論監督推動黨和政府中心工作、推進社會善治的終極目標。

明確監督的重點領域:強調“以人民為中心”,主要聚焦落實中央大政方針及省委決策部署不力、侵害人民群眾利益、幹部不作為不擔當、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的問題。

明確融媒體報道、傳播形式:文字視頻圖片同步齊發,提高其可信度、權威性,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傳播優勢,報紙刊登的同時,在浙江在線、浙江新聞客戶端首屏、兩微平臺及時推出,形成多元化傳播,達到傳播率最大化、社會效益最大化。

回顧浙江日報以往的輿論監督報道,刊出版面和時間並不固定,絕大多數刊發在內版。而此次,《一線調查》在頭版醒目位置以常設欄目、以全媒體傳播的形式強力推出,可謂歷年輿論監督報道的“升級版”,充分展現了浙江日報作為省級黨報舉旗幟、展形象的決心和信心。

浙江日报《一线调查》:用理性和前瞻性提升监督“站位”

2

點面結合做好深度監督

由破而立,以建設性為價值取向的輿論監督,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應是幫助解決問題和改善現狀,同時以理性和前瞻性引導社會。

“建設性”是《一線調查》的“生命線”。在選題、採訪、寫作上,《一線調查》力求科學、嚴謹、客觀、深入,不是簡單的“一事一報”,而是真正的深度調查,充分顯示黨報輿論監督的力量。總結下來有如下特點:

1、緊扣中心 科學選題

由於出發點和落腳點十分明確,並非為了揭短而揭短,也不是為了曝光而曝光,《一線調查》注重從一個時期黨和政府中心工作的角度,切合老百姓關注的熱點、難點、痛點來確定選題,要求選題必須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典型性。

以8月10日、8月21日推出的兩篇報道《部分高樓安全“大腦”無法運轉——消控室竟成了擺設》《小區公共收益竟成糊塗賬》為例。消控室能否正常使用關係到高樓住戶的生命財產安全,小區公共收益也與城市居民的利益密切相關,這兩個選題都容易引起大家高度關注,同時又扣準了平安建設和基層治理這兩個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的“脈搏”。

2、真實客觀 點面結合

選題確定後,重在調查,用事實說話。高層樓房消控室是否存在普遍安全隱患?記者兵分三路赴杭甬溫,在火災容易高發的深夜,同時對高層消控室進行暗訪,用第一手事實說話。 “小區公共收益糊塗賬”是不是個普遍現象?記者跑遍杭州下城、上城、江干、西湖、拱墅、蕭山6個具有代表性的城區,選擇高中低三種檔次共15個小區進行調查,事實結合數據讓監督報道更有說服力,也為相關職能部門出臺解決辦法提供了充足的證據。

在採訪和寫作的過程中,要求記者堅持獨立思考和問題導向,既呈現問題現象,也表現管理困局;既從點上找問題,也從面上找規律。披露問題不鑽牛角尖、不以偏概全、不斷章取義,堅持用事實說話,以嚴密的邏輯結構開展批評報道。點面結合,有理有據。

3、監督引導 層層深入

言論是輿論監督的利器,《一線調查》在報道事實的同時,注重通過言論提升報道的高度和深度,把輿論監督與輿論引導有效結合起來,幫助當事人和相關方由事入理,明辨是非,提高認識,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8月12日,欄目報道了杭州西湖九溪景區旅遊廁所存在“髒亂差”現象,景區隨即開展廁所專項整治。次日浙江日報對整改內容做了跟進報道。至此,一次正常的建設性輿論監督原本也就收官了。然而記者之後卻發現,自己竟在整改報道見報當日,就被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記者群的管理員移出了微信群,原來的媒體聯繫人也不再回復記者任何微信。

針對這種不正常現象,報社確定在頭版刊發言論予以批評。這篇題為《西湖景區 風度何在?》的文章指出,“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以最美姿態迎接八方來客,本就是景區的天職,而建設性監督則是景區服務遊客的最佳拍檔”,而景區“面對正常的輿論監督,卻持有這樣一顆‘玻璃心’,又該如何面對向遊客提供優質服務的承諾呢?”

言論在浙江新聞客戶端首頁首屏轉發,推送僅1小時點擊量便飆升至33萬,可見引起社會廣泛共鳴。西湖景區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有關負責人帶相關工作人員上門溝通、道歉,浙報對此再次刊發整改反饋報道。

有理性有分寸、有病理有藥方。評論要彰顯輿論監督的本意、善意和誠意,注重中肯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富有建設性。只有這樣才能既引導正確的輿論,也讓被監督對象心服口服,進而推動問題解決。

浙江日报《一线调查》:用理性和前瞻性提升监督“站位”

3

整合資源形成監督合力

我們在《一線調查》的實踐中體會到,黨報監督絕不同於一般的挑刺,更不能如唐吉訶德式的“單方面叫板”。為了最終能推進問題解決、推動中心工作,在監督報道中不妨主動整合資源形成監督合力。

在《消控室竟成了擺設》《小區公共收益竟成糊塗賬》兩篇報道的採訪過程中,記者對此就深有心得。在策劃選題的時候,部門領導和記者就想到最好能聯合相關職能部門一起,既做好新聞監督,又能提供辦法促進問題解決。記者提前與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面對面溝通,讓他們意識到,黨報的新聞監督是在幫助他們推動工作。在溝通中,消防部門說出了消控室管控的難點,房管部門說出了小區業委會監管痛點。於是,黨報的監督選題和部門的管理難題高度重疊,同頻共振,“被監督”變成了“要監督”,省消防總隊防火部參謀甚至還身著便裝帶上執法記錄儀和記者一起參與暗訪,並進行了全程攝錄。

報道見報後,省消防總隊趁熱打鐵,立即在全省部署為期三天的消控室專項檢查,一些老問題老困難藉助黨報監督契機迎刃而解。杭州市房管局相關負責人也給記者發來短信,感謝浙報幫助他們加速推進杭州市業委會工作規則草案的修訂工作。

事實上,一些久拖未決,甚至難以解決的問題,通過《一線調查》報道後,都及時得到了解決,得到百姓的點贊,同時也樹立了政府的公信力。

正如總書記所強調,“輿論監督和正面宣傳是統一的。”我們要讓記者樹立輿論監督就是正面報道的理念,以一種更健康、更有責任感、更具有建設性的姿態去進行輿論監督,更好地發揮社會引導能力,以懲惡揚善趨利避害為目標,推動政府工作和社會建設。而媒體也只有堅持秉承建設性的原則,堅持與人為善,立足於幫助化解矛盾、改善現狀,才能使各類監督對象認識到媒體的立場和善意,認識到雙方一致的利益和宗旨,這樣才能理解、配合和支持輿論監督,從而為媒體贏得一個寬鬆有利的生態環境。

當建設性輿論監督能充分有效地開展,其積極效應就會充分顯現,就能夠與政府部門營造輿論、推進工作的需要產生更多交集或接點,媒體的監督功能也會得到更多的發揮空間,媒體的社會舞臺也會越來越寬闊。

守正創新,久久為功。作為浙江日報打造升級版輿論監督報道的“實驗品”,《一線調查》才剛剛上路。今後,我們將繼續堅持聚焦問題,推動進步,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不斷提升“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凝聚力”為目標,在建設性上狠下功夫,逐步打造成浙江日報最靚的新聞產品。

浙江日报《一线调查》:用理性和前瞻性提升监督“站位”浙江日报《一线调查》:用理性和前瞻性提升监督“站位”

原創|吳妙麗 浙江日報全媒體政治新聞部副主任

熱文回顧

來看看這幾張歐美報紙是怎樣擺脫“廣告依賴症”的

當紙媒編輯更多地向新媒體融合,會結出怎樣的果

傳統媒體搏擊“社群化”運作的優勢何在

《我站立的地方》火了,它火,有它的道理

內容 技術 價值觀,都需要極致地去追求

數據新聞:所有的手段都是為了講好故事

“財新”的數據新聞怎麼能做到”拿獎拿到手軟”

傳媒評論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聚焦傳媒大行業的創新變革

研究全媒體、全產業鏈的融合創新

打造媒體人交流經驗、探討新知的平臺

訂閱《傳媒評論》雜誌其實很方便哦~

您可以在郵局訂閱

郵局代號:32-229

全年定價96元

每冊定價8元

訂閱方法:發送“我要訂閱”至公號後臺

或電話 85310377 85310379

歡迎訂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