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哪兒去養老?“醫養結合”探路


4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從深化放管服改革、拓寬養老服務投融資渠道、擴大養老服務就業創業、擴大養老服務消費、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促進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六方面佈局養老服務發展。

201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將發展養老服務業列為重點工作,但正如《意見》所言,我國養老服務市場活力尚未充分激發,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有效供給不足、服務質量不高等問題依然存在。

哪些養老機構可供選擇?

根據《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截至2018年末,中國60歲以上的人口首次超過15歲以下人口,老齡化趨勢愈演愈烈,我國現有養老資源已經難以應對如此大量的養老需求。

《意見》首先明確了未來我國養老服務提供者的基本類型。

正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江宇所希望的那樣,未來,我國將充分發揮公辦養老機構及公建民營養老機構兜底保障作用。在堅持公辦養老機構公益屬性的基礎上,我國同樣鼓勵有力量的社會資本舉辦規模化、連鎖化養老機構。

值得一提的是,《意見》鼓勵探索具備條件的公辦養老機構改製為國有養老服務企業。

目前,我國很多城市相繼探索將符合條件的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轉型為養老機構。2019年全國“兩會”總理答記者問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表示,我國將重點發展社區養老服務。與政策大力推動相對應的是,大部分基層醫療服務機構普遍缺乏提供養老服務的能力與動力。

發揮醫療機構優勢,我國還將促進現有醫療衛生機構和養老機構合作,發揮互補優勢,簡化醫養結合機構設立流程,實行“一個窗口”辦理。為此,《意見》從行政審批等方面給予政策優惠。

哪些專業人員提供養老服務?

我國養老資源不足不僅體現為養老機構數量不足、質量不高,還體現在我國缺乏養老、護理等相關專業人才方面。

《意見》從建立完善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和教育培訓制度、在基層開發一批為老服務崗位等方面為養老人才隊伍擴容增量。

《意見》提出,要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與老年人家庭建立簽約服務關係,建立村醫參與健康養老服務激勵機制。

此外,《意見》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支持家庭醫生出診為老年人服務;鼓勵醫護人員到醫養結合機構執業,並在職稱評定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養老機構可享哪些優惠?

發展養老產業,針對公辦養老機構與社會辦養老機構,國家給予一系列優惠政策。

例如,《意見》提出,民政部本級和地方各級政府用於社會福利事業的彩票公益金,要加大傾斜力度,到2022年要將不低於55%的資金用於支持發展養老服務。

在拓寬養老服務投融資渠道方面,我國將大力支持符合條件的市場化、規範化程度高的養老服務企業上市融資。支持商業保險機構舉辦養老服務機構或參與養老服務機構的建設和運營,適度拓寬保險資金投資建設養老項目資金來源。

對在社區提供日間照料、康復護理、助餐助行等服務的養老服務機構,我國將給予稅費減免扶持政策。《意見》還提出,我國將落實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政策,落實養老服務機構用電、用水、用氣、用熱享受居民價格政策,不得以土地、房屋性質等為理由拒絕執行相關價格政策。

為老年人提供便利的醫療服務,對養老機構內設診所、衛生所(室)、醫務室、護理站,我國將取消行政審批,實行備案管理。《意見》要求各地開展區域衛生規劃時要為養老機構舉辦或內設醫療機構留出空間。

誰為養老服務買單?

發展養老服務業,支付方式同樣被視為撬動市場的“利器”。

讓老人安心養老,《意見》支持商業保險機構在地級以上城市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業務,並在房地產交易、抵押登記、公證等機構設立綠色通道,簡化辦事程序,提升服務效率。

此外,《意見》支持老年人投保意外傷害保險,鼓勵保險公司合理設計產品,科學釐定費率。鼓勵商業養老保險機構發展滿足長期養老需求的養老保障管理業務。支持銀行、信託等金融機構開發養老型理財產品、信託產品等養老金融產品。

除了幫助老年人提高自身支付養老服務費用的能力,《意見》規定,醫療保障部門要根據養老機構舉辦和內設醫療機構特點,將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納入醫保協議管理範圍,完善協議管理規定,依法嚴格監管。

與此同時,我國還將加快實施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推動形成符合國情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框架。鼓勵發展商業性長期護理保險產品,為參保人提供個性化長期照護服務。

(科普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