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的金融服務費只是冰山一角,還有一些“被貸款”不容忽視

近日,“奔馳女車主坐引擎蓋哭訴維權”的視頻在網絡廣泛傳播,同時也牽扯出了汽車貸款市場關於“金融服務費”的層層糾紛。相關的維權視頻顯示,該名車主以66萬元的價格在奔馳4S店提車後,還沒開出4S店就發現發動機存在漏油問題。除此之外,還被收取了一萬五千多元的“金融服務費”。

所謂“金融服務費”,業內並沒有官方統一的說法,總的來說,金融服務費主要和消費者購車時提供金融服務的公司、4S店有關,一般會根據不同的品牌、車型等,按照貸款金額的3%到5%來收取。有從業人員稱,貸款購車要收取金融服務費並開具發票,如果全款購車則不會收取金融服務費,但會減少優惠力度,購車總價將提高。也就是說,如果整車價格優惠力度較大,就會通過“金融服務費”來保證提高車價。根據奔馳女車主在錄音中的陳述,自己本可以全款買車,但當時工作人員向其推薦貸款利率只有3%左右的奔馳金融貸款,自己被“引誘”做了貸款。

實際上,這名被“引誘”做貸款的女車主只是混亂的場景貸行業中的冰山一角,更多的消費者往往在不明就裡的情況下就成為了如“培訓貸”“手機貸”“租金貸”等信貸產品的買單人,且通常面臨著與奔馳女車主同樣的維權難問題。

貸款根據有無指定用途,可劃分為有場景貸款和無場景貸款。場景貸款根據消費產品對象又可劃分為普通消費貸款、車貸和房貸。普通消費貸款對應的行業領域為消費金融,車貸對應汽車金融,而房貸一般由商業房貸與公積金貸款組成,由房屋所在地商業銀行、公積金中心等負責審核併發放貸款。

2017年12月,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與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下發《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對國內的“現金貸”業務提出了較為詳盡的監管要求。此後,無場景貸款(現金貸)逐漸收緊,諸如“金融服務費”一類的場景貸款迅速崛起,成為各機構間追捧的新業務。

在一般場景消費中,用戶全款支付後即完成了“消費者”層面的角色扮演,不會主動轉換為“借款人”角色,但總有不良商家為了額外利益,設法對原本不存在借款需求的消費者群體進行”搭售”甚至“誘騙”高提成的信貸產品,將普通“消費者”轉化成“借款人”,以此獲取額外牟利。

這類產品中比較典型的是“培訓貸”。

齊魯壹點曾報道,剛從學校畢業的王某帶著身份證來到應聘的技術公司準備入職,根據與公司的約定,剛畢業的王某還需接受為期3個月的崗前培訓,並在對接人員的協助下辦理了一張銀行卡,稱用於崗前培訓。

“他們拿著我的身份證,把我的信息輸入一個網站,我也沒有簽字,就給我辦了兩萬塊錢的。”王某表示,整個過程中他沒有任何簽字,只是手拿著身份證拍了一張照片,所以剛開始並不知道公司在給他辦貸款,而當王某通過短信得知情況後,單位安撫王某稱,三個月後一定安排高薪工作。很快,該公司由於資金鍊斷裂而跑路,王某卻背上了19800元貸款,按照合約,王某需在24個月還款25184.13元,利率達27%。

與“培訓貸”相似的還有“租金貸”和“手機貸”,基本的操作方法都是先讓消費者對該筆較大開支做分期付款,將單純的買賣雙方轉化成為有第三方信貸機構介入的三角債權關係。此時,若商家無良跑路,消費者仍需向第三方繼續還款,導致部分消費者遭遇經濟損失。

在分析受騙原因時,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稱,場景貸款與無場景貸款的區別除了場景本身,面向的客群也大相徑庭。場景交易中的部分普通消費者原本並沒有貸款計劃,多為銷售人員的誘導下臨時起意。因此,這些被動轉化成“借款人”的消費者相比現金貸借款人而言,大多數並沒有做過貸款功課,對相關條款、服務的瞭解基本處於空白狀態,極易受到知情權方面的侵害。

目前,奔馳車主的“金融服務費”已經引起了中國銀保監會的高度重視,要求北京銀保監局對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金融有限公司是否存在通過經銷商違規收取金融服務費等問題開展調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