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饥饿营销到底对还是错?现在买个无线充电宝也要抢还抢不到,你怎么看?

You十三哥



好像小米自诞生以来,就一直被戴上了“饥饿营销”的帽子,手机要抢、电视要抢,现在连充电宝都要抢,就没有能够顺利买到东西的时候。从最初的F码,到现在的支付预定金。小米就这么喜欢“耍猴”吗?其中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

实体经济下的资金压力

为什么现代人喜欢做互联网产品?为什么做实体经济的公司经常面临崩盘?其实核心就是重模式下的资金压力。我们且不说小米这样的大厂,我们就单拿一个衣服店铺来举简单例子:一个店铺固定成本就是铺子租金、人力成本、水电费,这些大家都明白,除此之外还有压货的成本,仓储的成本、售后的成本,每一环节都是一份钱,一旦资金流断裂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对于从事实体经济的公司,在资金方面一直是相对比较小心的,即便是银行的钱,也不敢轻易全部压在某一个项目上吧。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即便是互联网公司,大家也都想着做平台而不是自营,一旦涉及自营就肯定会有压货压资金的情况出现,没有雄厚的财团支持是很难做到的,比如现在京东面临的困境一样,销售额触顶,但是边际成本降不下来,只能调整员工待遇或者裁员减轻固定资金压力。

被多品类牵制的小米

小米虽然总说自己是互联网公司,但是核心业务还是以出售硬件产品为主。那么我们只能将小米认定为披着互联网外衣的硬件制造商。所以正是因为这样,小米同样有着来自资金方面的压力。尤其是自从米家产品线诞生以来,多品类的产品线就足够给到小米相当大的资金压力。

资金压力从何而来?我们先说一个基础概念:SPU和SKU,SPU指的是一个产品系列,比如小米9系列、小米9SE系列;而SKU指的是单款商品,比如小米9 蓝色 6+128G版本,也就是说一个SPU里面可以包含数十个SKU。

比如iPhone Xr系列,6个颜色+2个存储版本,一共就需要备12个SKU的货。而小米发展至今算上小米和米家所有产品有多少个SKU?超过700个!也就是说如果确保同时发售的情况下,小米要同时为700款商品压资金,这种风险可想而知。

苹果、华为手机的SKU不过在50个左右,加上资金链雄厚自然不怕生产囤货。但是小米仅仅手机一个业务就有接近100个SKU的货款需要压,你说不做预售行么?只有做预售,预估好接下来的产量订货,并且限时限量抢购,确保每生产一批就能稳稳卖掉一批,这样才能够把风险降到最低。

不认同所谓的阴谋论

稍微了解数码行业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数码产品的成本会随着产量的上升和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基本上卖出10W+台设备就可以收回成本。

所以曾经网上有人分析说,小米搞抢购活动一方面就是制造稀缺感顾客拉升产品价格,没有几台小米手机是真正以1999元的售价卖出去的;一方面也是等着零件和产量的爬坡,往后拖四个月成本降下来了再开足马力生产,确保能够赚钱。

我个人是不太认同这个观点的,因为在如今手机这样的红海市场,电子产品的关注度只有3个月,之后肯定就会被友商的新机器给打下去。所以如果小米真像那样做早就错过黄金销售时间,也就不会有今天的小米集团了。大家可以参考当时锤子科技T1时期的惨烈景象。


所以我个人觉得,小米所谓的“饥饿营销”,其实是本身的定位和市场情况导致的。当然最终影响的还是普通消费者,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宋东珂


其实对于小米手机的缺货,小编是理解的,毕竟手机更新换代比较快,热度就那么几个月,成本比较高,小米本身就是薄利多销,不敢积压,需要流水运营,只能边生产边销售,有钱可以加价去买,也没有太大关系!小米的缺货分为:立即预约、暂时缺货、到货通知!



小米生态的缺货就有点恶心了,反正只要是好东西肯定没货,只要是坑,大把的货!比如最近发布的红米真无线蓝牙耳机,米家打印纸,小米无线充电宝,尤其是这个照片打印纸,我就没见过有货,你说成本能有多少?会怕积压吗?工艺很复杂吗?总之,新品肯定抢不到!是不想卖还是供应链问题?


用心生活的小Q


这个饥饿营销,不是小米的专利,各大知名产品,新品发布的时候,从他的产量到货物运送到,销售产地,都有一个时间的过程。

产品为什么要有一个发布会?为什么要有一阵子货物缺货期?

一般来说,发布会都会早于量产期,这个期间,企业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产品销售的预期,而后开始在工厂下产能订单。

第二个,有些产品在新闻发布会后,零部件供应不足,导致产品无法按时量产。

第三个,可以产生一个,免费产品广告顺延时间,留足时间给各大媒体平台,评测拆解,钓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有一个话题,这么说的,人家天天在办公室研究从你兜里把钱掏出来。买的没有卖的精明。做销售的,都在研究人们的心里,他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卖出去。

小米1出来的时候,他从来都没有缺货过,渠道里加价拿货,的有的是货

谁沉不住气,就加钱购买呗。这只是一个销售方法。


鼎盛达人


小米的这种营销手段也是迫于无奈,作为销售方,他们要考虑的事情也是多方面的,不能简单的认为这边生产那边卖,就这么轻松愉快的把钱赚了。

抛去一款产品的研发费用,生产费用也是一大笔钱,没有一家公司是拿出大笔资金让工厂全马力生产,这直接就会吧公司拖垮,万一一款产品销售预期不好,回款时间太慢,公司就得停止运转。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回流资金的办法,先生产一批进行销售,回款之后再进行生产,这样就可以把风险降低。

小米现在也在开展线下销售,也得考虑线下的销量,不能把一款产品全部放在找上,线下加盟商、代理商就不用卖了,一次两次线下就直接被小米做黄了。

产能不足也是其中一个原因,手机零部件很多,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产量,这也是厂商最怕遇到的事情。

总之这种营销方式的形成是多重原因造成的,就是苹果新机发布的时候也不是付款就发货的,情况大致相同。





涂科技


其实小米的饥饿营销是把大部分的利润让给分销商。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普通用户能简简单单抢到手机,那么全国这么多城市的分销商怎么赚钱呢?尤其是在小米主打性价比,价格这么低的情况下!如果抢过几次小米产品的人就会知道,同一时间那些所谓的黄牛其实有很多的货源,只不过价格高个几百块。这些黄牛其实就是小米公司的上帝,众多的分销商。其实小米全指望着这些分销商在拿货,然后最终会流到消费者手中,其实也是无所谓。

这种模式,为什么能长久的存在,其实就是小米和分销商达成的一种默契。谁都不想打破这种平衡,这种舒服的状态。还有一点你会发现,小米手机降价非常快,所以分销商都会抓紧在手机发布的前期抓紧赚钱,后来降价了,有可能利润就没有了。


伊布拉希杨维奇


说错也行,说不错也没问题!在不同人群得到的结果肯定是不同的。

企业:企业就是以盈利为目标的,饥饿营销的本质其实还是为了将自己的成本降到最低,避免自己大量压货导致资金占用,最终让自己的利润最大化。而小米走的性价比路线,手机硬件这块本身利润不高,为了配合这种路线,就必然要极度的控制成本,否则就可能导致亏损,最终公司玩完。因此,从小米的角度出发,这种方式肯定是正确的,为了用户的性价比需求,为了公司能持续下去,不得不这么操作。

用户:当然,在部分用户眼里,饥饿营销是有问题的!你看,怎么老让我抢啊,还总是抢不到,而黄牛这里倒是能加价买到。这类人应该是从来没想过高性价比这个事情,他们又想要低价,又想要高性能的,然后还能随时买到的,那有这种好事哦。这世上从来就没什么鱼和熊掌兼得的事情,所以,想要高性价比,抢是正常的。想要不抢,那就加价买黄牛机器,或者线下门店买机器,而这加价的行为其实只是让机器回到了本身的价值而已。

只要小米还在玩性价比路线,这种模式就不可避免的还将持续下去!有钱的主出门左转买其他品牌,华为、OV都是选择,想要性价比的就留下,接着陪小米玩抢购。

来之安之,没什么好抱怨的!



罗氏虫社


哈哈哈 感同身受 我朋友很早就看中了小米9 提前把无线充电买好了,结果手机抢了好久都没抢到 后来黑鲨2出来了 又抢了好久 他提前给我打电话 让我帮抢 他抢黑鲨 我抢米9 抢了好几次 结果都很感人 (表面笑嘻嘻,内心妈卖批)万恶的饥渴营销 最后买的低配黑鲨2 不用抢的那种 无限充电不知道处理没处理 要不我给你俩搭个线??



晴屮天


从企业角度,能赚钱就好。

做生意的,不会有太多的良心。

这几年可以看到小米是成功的。

一般来说,不求最新的设备,

等过段时间够再买,也就是现货的时候。

这样就不用抢了。

以前小编多花几百买黄牛的,交了智商税

现在不会了,能存钱的时候就不浪费。

过日子嘛。

不能说要过的如何拮据,

但节俭肯定要做到的。


小胖子瘦下来了


赵明躺在家里的床上,哈哈大笑:我的荣耀v20降价了,让你小米好好耍猴去吧。


I数码新视界I


不存在饥饿营销,一些供应量不足的情况,有几种可能:一是设计时,先考虑产品的优秀体验和使用,生产制造过程没有推进,导致用户感觉好,想买,需求量大时生产跟不上(例如早期的MIX陶瓷机身良品率问题之类),还有一种可能设计计划销售量跟购买热情不挂钩,且小米不希望生产大量库存,导致短时间内缺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