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帶一路”,習近平為何提倡“相向而行”?

共建“一带一路”,习近平为何提倡“相向而行”?

(近觀中國)共建“一帶一路”,習近平為何提倡“相向而行”?

中新社北京4月21日電 題:共建“一帶一路”,習近平為何提倡“相向而行”?

作者 鍾三屏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即將在北京舉行。自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框架下合作從願景走進現實,參與國遍及亞歐非美各大洲,成為各方共同打造的全球公共產品。

在“一帶一路”合作走深走實的過程中,“相向而行”既是習近平所倡導的,也是他始終堅持的。“我相信,只要我們相向而行,心連心,不後退,不停步,我們終能迎來路路相連、美美與共的那一天。”

共建“一带一路”,习近平为何提倡“相向而行”?

資料圖:2019年4月18日晚,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內的“絲路金橋”主題景觀點亮燈光。該作品作為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主題花壇亮相。中新社記者 賈天勇 攝

關切舒適度

面對共建“一帶一路”的夥伴,習近平不止一次提及“舒適度”這一概念。在巴基斯坦議會發表演講時,他表示,中方“願做南亞國家的真誠夥伴,同地區國家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照顧彼此舒適度,確保雙方關係長期健康發展”。他還向多國領導人和一些國際組織負責人表示,要“照顧各方舒適度,不強人所難,不干涉他國內政”。

“照顧各方舒適度”,意味著共建“一帶一路”是以尊重、平等為前提,以互利、共贏為結果。誠如習近平所言,“要在發展自身利益的同時,更多考慮和照顧其他國家利益”,“凡事大家商量著來”。

關切舒適度還體現在從文化、社會和制度層面換位思考。習近平說,“如果居高臨下對待一種文明,不僅不能參透這種文明的奧妙,而且會與之格格不入”。

共建“一带一路”,习近平为何提倡“相向而行”?

資料圖:2017年5月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雁棲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圓桌峰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會議並致辭。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中國企業是“一帶一路”倡議的踐行者,更是中國海外形象的代言之一。習近平強調“企業走出去既要重視投資利益,更要贏得好名聲、好口碑”,“遵守駐在國法律,承擔更多社會責任”。

堅持相向而行,正為共建“一帶一路”開啟一條相遇相知、共同發展之路。實踐也表明,中國展現出的擁抱世界的誠意和能力,給其他國家帶去尊重感、舒適度。處於舒適空間,各方更容易找到利益交匯點。

激活參與度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於中國,但屬於世界。作為一個跨越不同地域、不同發展階段、不同文明的合作平臺,倡議向所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敞開了懷抱。

“不是要一家唱獨角戲,而是要歡迎各方共同參與”,“不是要關起門來搞小圈子或者‘中國俱樂部’”,“不是另起爐灶、推倒重來,而是實現戰略對接、優勢互補”,習近平用三個“不是”,表明了中方開放包容的態度,以及順應全球化潮流、尊重既有國際秩序的立場。

共建“一带一路”,习近平为何提倡“相向而行”?

資料圖:2017年5月14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圖為開幕式前的集體合影。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實踐中,“一帶一路”呈現出雙邊合作、三方合作和多邊合作相互促進的局面,目前已有126個國家和29個國際組織同中方簽署“一帶一路”合作協議。各方通過政策對接,實現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合作格局基本成型,一大批互聯互通項目成功落地;中方同沿線國家共建82個境外合作園,為當地創造了將近30萬個就業崗位;亞投行、絲路基金與世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密切互動,“一帶一路”金融合作網絡日益完善;科學、教育、文化等領域合作廣泛開展,人們在交往中加深瞭解。

合作形式的多元化和成果的多樣性印證了習近平的判斷,即“這條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攜手前進的陽光大道”。

本屆高峰論壇期間,各方還將簽署更多合作協議,共建“一帶一路”的參與度將再升級。

共建“一带一路”,习近平为何提倡“相向而行”?

資料圖:2019年3月15日,一列滿載著聚氯乙烯貨物的中歐班列從烏魯木齊集結中心鳴笛出發,開往俄羅斯克拉斯諾達爾,這是烏魯木齊集結中心累計開行的第2000列中歐班列。中新社記者 劉新 攝

追求受益度

聚焦發展這個根本性問題,“一帶一路”倡議正在幫助一些國家打破發展瓶頸。受益度,是中國推進“一帶一路”雙多邊合作中的優先考慮和追求。

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週年座談會上,習近平提出,“要在項目建設上下功夫,建立工作機制,完善配套支持,全力推動項目取得積極進展,注意實施雪中送炭、急對方之所急、能夠讓當地老百姓受益的民生工程”。

共建“一带一路”,习近平为何提倡“相向而行”?

資料圖:2019年4月8日,隨著斯里蘭卡南部鐵路一期工程的開通運營,來自中國的設計者,架接起了一條為該國實現全方位振興的鋼鐵跑道。劉皓 攝

事實上,無論是交通運輸、基礎設施、能源領域的務實合作,還是與各國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大量投資類、融資類合作項目,中方都希望契合當地經濟和民生需求,讓成效真正落地。比如,曾瀕臨倒閉的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廠,2016年被中國河鋼集團收購後,扭轉了連續7年虧損的局面,5000多名員工工作悉數保留。“救活一座廠、帶動一座城”的故事,正是“一帶一路”倡議下合作共贏的生動寫照。

世界銀行的報告預測,“一帶一路”倡議將使全球貨運時間平均減少1.2-2.5個百分點,全球的貿易成本將會降低1.1-2.2個百分點。“‘一帶一路’倡議植根於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土壤,點亮的是未來世界發展的星空。它將推動跨境乃至跨大洲的融通,惠及世界大多數人口。”世界銀行原行長金墉說。

共建“一帶一路”,正從“大寫意”轉向“工筆畫”。人們期待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近平繼續推動各方在共商共建共享中“相向而行”。(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