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四川籍全能型名臣,康熙眼裡的第一廉吏,雍正口中的一代完人

天下廉吏,無出其右——康熙

志行修潔,風度端凝。流芬竹帛,卓然一代之完人——雍正

說到清朝的“第一廉吏”,大家可能第一印象中都會想到于成龍。確實,作為大公無私敢作敢為的北溟公(于成龍字北溟),從44歲開始便將自己的後半生投入在為大清鞠躬盡瘁的道路當中,從羅城的革新利弊到武昌協平“三藩之亂”,再到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的以身許國,20多年的仕途生涯中有三次被舉“卓異”,他去世後更是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親筆篆刻碑文,一代廉吏的名號就此聞名於世。

清代四川籍全能型名臣,康熙眼裡的第一廉吏,雍正口中的一代完人

于成龍劇照

于成龍的事蹟想必我們不論從史書還是影視劇中都可以得知,而我今天真正詳細要講的這位,他也被康熙稱為“第一廉吏”,而且不光如此,連雍正都對其青睞有加,此人是整個清朝268年(1644—1912)歷史當中四川籍官員中最享負盛名者,沒有之一,他就是歷經康、雍兩朝的張鵬翮(he,二聲)。

少有大志,光耀門楣

可能很多人對張鵬翮此人不甚瞭解,他是四川遂寧人,1649年(順治六年)出生於遂寧縣一個叫黑柏溝的山村之中。村中長大的張鵬翮打小就心懷高遠之志,並且展現出異於常人的天賦,再難理解的文章在他眼裡都會變得通俗易懂並過目不忘。經過十年的寒窗苦讀,1670年(康熙九年),22歲的張鵬翮進士及第,光耀門楣,自此開啟了他長達56年的仕宦生涯。

清代四川籍全能型名臣,康熙眼裡的第一廉吏,雍正口中的一代完人

張鵬翮雕像

在50餘年的時光中,張鵬翮從一個正六品的刑部主事,最終官居正一品文華殿大學士,不僅得到了兩代帝王的格外青睞,還深得百姓愛戴,從此足以看出他的一步步高昇一步步成就都是自己腳踏實地努力所得到的回報,他真正做到了“心繫民之所想”、“實為君之所願”。

心繫百姓,殫精竭慮

之所以說張鵬翮是廉吏,主要在於他既做到了廉潔奉公又做到了剛直不阿。不論是兗州知府任上平息冤案十幾起,還是浙江巡撫任上革除舊習,張鵬翮出仕為官的宗旨就是心繫百姓民生大計,正是因為自己的政績卓著,他的治所是一變再變,甚至一年會變好多次,他的官職也逐漸高升,當他每從一地離任時,當地的老百姓都會含淚夾道不捨相送,饒是熱血如他,也不由在此情景之下留下兩行熱淚。

清代四川籍全能型名臣,康熙眼裡的第一廉吏,雍正口中的一代完人

張鵬翮劇照

在吏部尚書任上,張鵬翮還創新性地提出了拒禮之法。大家都知道,古代六部為“吏戶禮兵刑工”,吏部作為國家選拔人才、官吏任免等一系列職能的關鍵所在,自會引起一些人的非分之想,而張鵬翮為了杜絕這種非分之想的產生,於是在自己的府邸大堂之中立了一座關公雕像,每每有人來訪想私下拜託一些事的時候,張鵬翮就會以關公之威來闡發自己心中之志,那些有非分之想之人自然是碰了一鼻子灰,自此打消了這樣的念頭。

在廉潔奉公的同時,張鵬翮為了弘揚正義,他從來都是就事論事,不論什麼人只要犯了法,那就要受到該有的懲罰,哪怕是皇親國戚、王侯將相都無一例外。當時的兩江總督噶禮,其祖先是後金開國五大功臣何和禮,囂張跋扈已久,為了打壓不願依附於他的蘇州知府陳鵬年,特造反詩以誣告之,時為刑部尚書的張鵬翮奉命審理此案,其間他不顧噶禮誅殺其兒的威脅,最終還是公正審判此案,康熙為之大悅,親賜張鵬翮“大清第一廉吏”的美稱,而且以後但凡有重大疑難案件,康熙都會找他這個好幫手來解決。

清代四川籍全能型名臣,康熙眼裡的第一廉吏,雍正口中的一代完人

康熙劇照

全能名臣,雍正股肱

張鵬翮不光在為官之道上很有一套,在其他諸如水利、外交、教育等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

清代四川籍全能型名臣,康熙眼裡的第一廉吏,雍正口中的一代完人

河道總督署舊址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早在張鵬翮進士及第之前,他就對家鄉的山山水水十分熱愛,以致在攻讀四書五經的同時,他也常看《水經注》、《徐霞客遊記》之類的地理名作,而且他不光注重理論知識的積累儲備,還將其展現在實踐層面之上。自康熙二十年起(1681),黃河水患時有發生,頻頻不斷,雖經過很多治河大臣的治理,成效甚微,1700年(康熙三十九年),52歲的張鵬翮被任命為河道總督,他通過無數次的親身實地考察、遍訪沿岸百姓、藉助前人所存經驗等方式,最終創造出“築堤束水、借水攻沙”的方法,經過官民8年多的努力,終於達到了“黃淮大治、漕運通達”的效果,不止如此,張鵬翮還將自己的生平理論撰寫成文,以供後世參考。直至現在,當年治河之處還留有他的著作和雕像供人們瞻仰。

清代四川籍全能型名臣,康熙眼裡的第一廉吏,雍正口中的一代完人

張鵬翮紀念堂

外交上,在17世紀80年代,清政府與俄國的邊界問題屢有爭議,為此,康熙1688年特派索額圖前往俄國商討定界事宜,張鵬翮作為副使一同前往,遙遠路途之中,使團經歷了惡劣天氣的襲擊和少數民族部落的暴亂,最終在張鶴鵬的超前膽識之下得以一一化解,與俄國的討論也甚為順暢,可以這麼說,張鵬翮此行為《尼布楚條約》的簽訂以及中俄東段邊境的劃定奠定了實質性的基礎。

1723年(雍正元年),剛剛繼位的雍正皇帝任命這位先帝朝“第一廉吏”為文華殿大學士,官居正一品,張鵬翮的仕途達到了人生當中的頂峰,但是即使身處如此高位,張鵬翮依舊始終保持那一顆從小就有的初心,不以高位而驕縱,不為虛名而折腰。在大學士的基礎上,雍正又加封張鵬翮為太子太傅,命其入上書房教授諸皇子讀書。同年,收到黃河決口的急報,75歲高齡的張鵬翮繼續走馬上任,以大學士之職前往治理水患。1725年(雍正三年),張鵬翮在任上去世,享年77歲,雍正聞之悲痛不已,不僅將其入祀賢良祠,還專門為其撰寫碑文,以此來紀念這位股肱之臣的一世功績。這也使其成為了有清一代當中四川籍官員中聲名最著者。

清代四川籍全能型名臣,康熙眼裡的第一廉吏,雍正口中的一代完人

雍正劇照

縱觀張鵬翮的一生,為教育事業努力過也操勞過,為水利事業辛苦過也鑽研過,為外交事業據理力爭過,為廉政事業身先士卒過,最終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受到了兩位帝王的一致尊敬與敬仰,即使在現在來說,張鵬翮的精神也值得我們學習。

《清聖祖實錄》

《清世宗實錄》

趙爾巽《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九列傳六十六

蔡東藩《清史演義》

孟森《清史講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