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故事很残忍,永远不要溺爱孩子,不然孩子一定会........

真实的故事很残忍,永远不要溺爱孩子,不然孩子一定会........

人生走过二十多年遇到很多家庭,对于他们的孩子有叮嘱有说教,虽然我没有孩子,但现在父母过于溺爱孩子他们永远都长不大的,作为风水地师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过早的成熟与感悟,生活中太多的苦要去尝,所有的事都是个因果吧,我就是那个摆渡人。

真实的故事很残忍,永远不要溺爱孩子,不然孩子一定会........


没有一个孩子会一夜长大

自古以来就有“慈母败子”的说法。所谓“慈母”指的是一种过分的母爱,也就是溺爱。

从字面上看,溺爱的“溺”字兼有过分和淹没的意思,过分地疼爱孩子等于淹没他们。

真实的故事很残忍,永远不要溺爱孩子,不然孩子一定会........

古人云:“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爱之,其实仇之。”这是对“溺爱”一词最好的注解。

韩非子有句话∶人之情性莫爱于父母,皆见爱而未必治也。这是说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没有比得上父母爱子女之情的。但是只有爱,不见得就能教育出好孩子来。


真实的故事很残忍,永远不要溺爱孩子,不然孩子一定会........


有一个脍炙人口的父母溺爱孩子的事例,说的是中国古时候,有一个从小被母亲溺爱娇惯的少年,临刑前要求再喝一口母亲的奶,他妈妈解开衣襟喂他,这少年一口把母亲的奶头咬下。这位少年把母亲的奶头咬下,是恨母亲的溺爱娇惯害了他。

真实的故事很残忍,永远不要溺爱孩子,不然孩子一定会........

无独有偶,著名的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个关于父母溺爱孩子的事例故事,一个偷窃的少年犯被当场捉住,犯缚了双手,被牵到刽子手那里。疼爱孩子的母亲跟在后面,捶胸恸哭。儿子回转身来,说要对她说句心里话。母亲走近去,想不到却被儿子一口把耳朵咬了下来。母亲骂儿子大不孝,犯了罪还不够,又把母亲的耳朵咬下来。那少年犯说:“假如我初次犯偷了同学的写字板拿去给你的时候,你打了我,那我何至于胆子越来越大,被牵去处死呢!”


真实的故事很残忍,永远不要溺爱孩子,不然孩子一定会........


有一个寓言故事,翠鸟为避免灾祸,开始把窝筑在树的高处。孵出小鸟以后,它很喜爱,生怕小鸟从高处的窝里掉下来摔死,于是把窝向下移了移。等小翠鸟身上长出了羽毛,非常漂亮,它更是加倍喜爱,越发怕小翠鸟摔下来,又一次向下移动鸟窝,移到离地面很近的树杈上。这样,翠鸟放心了,然而当路过树下的行人发现小翠鸟时,稍一举手便把小翠鸟掏走了。

真实的故事很残忍,永远不要溺爱孩子,不然孩子一定会........


巴尔扎克笔下又这样一个故事,面粉商人高老头十分娇惯女儿,他把大部分财产作了陪嫁,让女儿挤进商流时候,过贵妇人的奢侈生活。为使女儿们快活,他替女儿的情人还了债,帮助女儿与人通奸。可是,出嫁后的女儿们,在榨取了父亲的最后一点养老金之后,就把他当着榨干了的柠檬一样,无情地抛弃了。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就是溺爱


真实的故事很残忍,永远不要溺爱孩子,不然孩子一定会........



现在是独生子女时代,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呵护有加,爱护过渡成了家庭教育的主流。

呵护有加,爱护过渡的家庭教育就是溺爱型教育。溺爱就是非理性的过度宠爱、迁就、姑息孩子的态度。

具体表现为让孩子在家庭中处于特殊的地位,过度保护,视为家庭的中心人物;对孩子的任性、骄横采取百依百顺的态度;生活上让孩子吃独食,包办代替;对孩子的缺点错误“护短”等。

真实的故事很残忍,永远不要溺爱孩子,不然孩子一定会........


在溺爱的呵护下,孩子无法建立基本的抑制反射,不能很好地抑制自我中心和独立本能。连起码的社会抑制都难以达到社会人的需要,更不用说优良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了。


真实的故事很残忍,永远不要溺爱孩子,不然孩子一定会........


真实的故事很残忍,永远不要溺爱孩子,不然孩子一定会........


孩子懂什么呢?她知道去日苦多、不练出一身硬本事不足以扛起这一生吗?

她只知道你此刻让我舒服快乐,你就是好人。

孩子不懂,大人再不懂,她如何学会自己撑起一片天?

杨绛的父亲说:“教育孩子独立,胜过当第一。”

的确,不独立的孩子,再优秀也很难活得幸福自在。

偏偏中国家长最喜欢包办一切。因为爱,也因为省事。

教孩子系鞋带很麻烦,可能一天一夜都教不会。但你帮他系,三秒钟就搞定。

让孩子整理书包很艰难,要喊八遍揍三回他才去。但你帮他整理,一分钟就搞定。

于是,我们就二话不说代劳了,并暗暗宽慰自己:没关系,这些小事,他大了自然就会了。

真实的故事很残忍,永远不要溺爱孩子,不然孩子一定会........


这是个特别错误的认知。

8岁时你没教他系鞋带,20岁时他的确学会了。但20岁明明已经该打工赚钱养自己了,他却只学会了系鞋带。

人的能力是循序渐进的。

一个从来没有独立能力的孩子,绝不可能在大学毕业的第一天,就忽然可以整理房间,洗衣做饭,照顾好自己了。

更不可能立刻就能兢兢业业工作、方方面面周全、和领导同事相处良好。

就像一个从没读过书的孩子,不可能在18岁那年走进高考考场,就轻轻松松考上了理想大学。

没有一个孩子会一夜长大。

真实的故事很残忍,永远不要溺爱孩子,不然孩子一定会........


真实的故事很残忍,永远不要溺爱孩子,不然孩子一定会........


8岁时你不让他自己整理书包,18岁时你不让他独自处理麻烦,28岁你还给他钱买名牌鞋,就难保他不会48岁依然在啃老。

其实那种从不教孩子独立的父母,才是最无知最残忍的。

就像一只老鹰从不教小鹰飞翔,却在成年后不由分说把它推下悬崖。

养孩子这件事,过程错了,结果一定错。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必须要面对的麻烦和压力,如果你非要代劳,那么所有你替他走的路,日后都可能变成他爬不出的坑。


真实的故事很残忍,永远不要溺爱孩子,不然孩子一定会........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很多人啃老却没有羞耻感呢?

有个年轻人答:

父母如果不能让孩子幸福,生他干嘛?有钱养得起就可以。你孩子成年后出去工作累死累活你很开心?

多可怕。啃老啃出正义感了。

而这种心态,一定事出有因。

我儿子的老师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依赖家长。

红领巾脏了怪妈妈没洗,没穿校服怪妈妈没提醒,没带水杯怪妈妈忘了给他装。

你问他:“你自己会装水杯吗?”

他就特自然地说:“会,但一直都是我妈给我装的啊。”

真实的故事很残忍,永远不要溺爱孩子,不然孩子一定会........


老师也是没辙。

他们学校要求孩子每天听20分钟英语,听完找家长签字,证明听过了。

刚开始常有孩子不签,老师一问,都是“我听了,我妈没给我签”。

言外之意,怪我妈。

老师就明明白白说:让家长签字,这是你的任务,你必须把本子拿给他们,看着他们签好,他们要是忙,就等会再找,两次不签就找三次。总之,这是你必须做的,做不好我就批评你,而不是你父母。

但有一天,又一个女生没签,理由又是“我妈忘了”。

真实的故事很残忍,永远不要溺爱孩子,不然孩子一定会........


老师批评了她。

不想没一会儿,女生的妈妈火急火燎给老师留言,说:“糟了忘了给孩子签字,是我的错,别批评孩子。”

老师说:“她找您签字了吗?”

妈妈说没找,一直都是她主动给孩子签的。

老师有点气,说:“您想过吗,如果孩子将来工作了,很多事要找领导签字,领导会说:‘你不用管,我每天想着签’吗?”

如果她有重要的合同今天必须签字,但领导在开会,她就放那不管了,最后丢了大单子,她跟领导说“没办法那天你在开会”,领导会原谅她吗?

您现在什么都包办容易,但如果孩子学不会处理问题、承担责任,她将来怎么适应社会?

真实的故事很残忍,永远不要溺爱孩子,不然孩子一定会........


的确如此。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很多经历,其实都是在模拟未来的场景,他独自面对、处理的事情越多,将来的适应能力自然越强。

真实的故事很残忍,永远不要溺爱孩子,不然孩子一定会........


最傻的父母,就是放弃自己,一心扑在孩子身上,什么都替他做了,结果——说难听点,一辈子辛辛苦苦,养出个废物。

他痛苦,你更是。

所以,你若真爱孩子,就该让他自己吃饭,自己买画笔,自己处理和朋友的矛盾,自己给同学家长打电话问作业......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简单八个字,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负责。

他会在做事的过程中感知世界,了解自己,掌握生存技能,也慢慢地学会承受压力,权衡利弊,与人合作,收拾残局,逆境中迅速调整,迷茫时保持耐心。

有了这样的独立能力,他才不会在自己面对社会时惶恐不安,不知所措,才不会遇到一次小失败就一蹶不振,又逃回父母身边求保护,求圈养。

真实的故事很残忍,永远不要溺爱孩子,不然孩子一定会........


巨婴不是一天养成的。

飞天的龙凤更不是。

我们不求孩子多么快意人生,起码不能让他四十岁了还躲在我们的羽翼下瑟瑟发抖。

否则,到八十岁忽然意识到“我错了,不该从小样样给他包办”,可是已经不能从头来过。

那该有多难过。

真实的故事很残忍,永远不要溺爱孩子,不然孩子一定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