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古代历史上“垂帘听政”的太后,主要有这几个

1,秦宣太后,开先河

宣太后(?―前265年),芈(mǐ)姓,出生地楚国丹阳(在今湖北省),又称芈八子、秦宣太后。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她把持秦朝朝政四十一载,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垂帘听政”的太后;她足智多谋,任人唯贤;她果敢、霸气又知人善用,辅佐秦昭襄王治理国事,纵横在列国之中。在她的铁腕政权之下,秦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逐渐走向强大,为后来秦始皇扫灭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政绩主要为:诱灭义渠国,灭掉了戎狄,解决了秦国西部边陲的后顾之忧.

盘点中国古代历史上“垂帘听政”的太后,主要有这几个

秦宣太后


2,西汉吕太后

西汉吕太后(前241─前180),名雉,字娥姁,单父县(今山东东单县)人。吕雉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吕雉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被司马迁列入记录帝王政事的本纪,后来班固作汉书仍然沿用。她开启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在刘邦剪除异姓诸王侯中,吕后起了很大作用。吕雉统治期间实行黄老之术与民休息的政策,废除挟书律,下令鼓励民间藏书、献书,恢复旧典。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司马迁在《史记·吕太后本纪》中对她的评价是:"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乱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稀,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给予吕后施政极大的肯定。

盘点中国古代历史上“垂帘听政”的太后,主要有这几个

吕后


3,东汉窦太后

汉章帝的皇后。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十岁东汉和帝即位,尊窦氏为皇太后,窦氏临朝称制。她临朝听政,提拔外戚,造成后来的“窦氏之乱”窦太后的兄弟窦宪、窦景、窦笃等人都在朝中任要职。窦家兄弟为所欲为。在近五年的时间里,窦太后一直把持朝政.永元四年(公元92年),和帝与宦官郑众合谋,将窦氏兄弟一网打尽。窦太后被迫归政,临朝称制5年。

4,唐朝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705年),本名珝,后改名曌(zhào) ,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从临朝称制到自己做皇帝,她主宰了中国历史22年之久。

武后善治国、破格用人和发展科举制度,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盘点中国古代历史上“垂帘听政”的太后,主要有这几个

武则天


5,清代慈禧太后

大清慈禧太后(1835-1908):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 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

盘点中国古代历史上“垂帘听政”的太后,主要有这几个

慈禧太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