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旱码头之称,建有我国第一座非遗地方小吃的“活态”博物馆

这里有旱码头之称,建有我国第一座非遗地方小吃的“活态”博物馆

周村,是章丘的东邻,所以,儿时的我便跟着家中的大人常常去串门儿。平日里会去周村大集上买上三五斤王村醋,还会捎带上一纸袋的周村烧饼。逢年过节,或是女儿嫁娶,也会去周村,买回各色的绸缎,裁几床新棉被,做几件新衣裳,吹吹打打的就坐进了红花轿。当然,蒲松龄老先生笔下的妖狐鬼怪也早早的就镌刻在了我们这些孩子的心底里。

周村,在老人们的回忆中,是沧桑的,一家家挂着各色招牌的铺子,推门进去,就是一段充满着传奇的过往。

周村,在年轻人的眸子里,是时尚的,只要你静下心来去寻,那天南海北的新奇玩意儿,都会带着欢欣的笑脸静候你的到来。

大街漫步

这里有旱码头之称,建有我国第一座非遗地方小吃的“活态”博物馆


来周村,是一定要去古商业城的。周村人习惯把这条街叫大街,是周村古商业城的主要街道,也是周村最大、最古老的一条商业街。

走在古旧的青石板路上,会让你觉得仿佛穿行在历史之中,抚摸那古老的门楣,穿过青砖的小巷,触摸到繁华的过往。路边有忙碌的商铺,也有闲适的老人,或对弈,或闲聊,间或还会有一只慵懒的猫儿从幽深的巷子里走出,仿佛日子一直是如此,在光阴的忙碌与闲适的影儿里交汇着,然后幻化成一条岁月的河,载着人间百态,载着烟火人生。

大街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明崇祯九年,初步奠定了大街的雏形。它南起丝市街、银子市街交口,北至朔易门,长约两华里,北极阁拦腰横跨中间,把大街分为南北两段,现状保留完好的的基本为南段。南北长度只有短短的两华里,却大到能容纳大江南北的春夏秋冬,大到能容下明清遗韵中的星移斗转。

周村没有河,或者说曾经一条河隐匿在季节深处,今天的我们已经难以寻找昔日的痕迹。但这并不妨碍地处山东中部的周村成为交通的要塞,华丽柔美的丝绸从此而过,泛着清幽光泽的瓷器依然从此而过。明末清初,周村作为商业名镇,与南方的佛山、景德镇、朱仙镇比肩,成为无水路相通的全国四大旱码头之一。清光绪三十,周村正式被清政府批准开辟为商埠,使得周村商业更加繁荣昌盛。清朝后期,章丘旧军孟家“八大祥号”先后移居来此,周边商贾云集,逐渐形成了布行杂货聚集的商贸中心。自此,大街商业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曾经有这样的谚语:“大街不大,日进斗金”,我们耳熟能详的大染坊的故事也就是在此繁衍而来。

百年风雨,世事沧桑,而今,在那栉比林立的商铺中,南腔北调的叫卖声里,大街仿佛一位慈祥的老者,缓步而来,随手就是一阕词一首诗,平平仄仄里都是人生百味。细细品味,大街又像是一幅丹青妙笔,徐徐铺展,悄悄渲染着岁月流年里的平地春远。

食味清欢

这里有旱码头之称,建有我国第一座非遗地方小吃的“活态”博物馆


博山的酥锅周村的烧饼,多年来一直是淄博佳肴小吃中的典范,特别是周村的烧饼,酥、香、薄、脆,是小孩儿家常常惦念的美食,虽然我已人到中年,但儿时的味儿一直在记忆深处回旋,寻找着适当的时日复苏。

都说爱吃的人对美食有种独特的敏感,而我们也就是寻着味儿般走进了周村古商业城中烧饼博物馆,据说,这是我国第一座非遗地方小吃的“活态”博物馆呢。烧饼博物馆,古香古色,呈现出浓郁的清代建筑的风韵。进门,在一楼和地下一层的扶梯旁,百人吃百饼的巨幅颇为引人注目,百张性格年龄迥异的面庞咬着浓香酥脆的芝麻烧饼,满脸的笑容仿佛要从画面上流淌下来一般。此刻,我的心是温暖的,民以食为天,布衣百姓憧憬的就是在吃中得到满足与幸福。看着博物馆中的各种史料,仿佛看着烧饼这道小吃从街边的小摊走进百姓的家中,看着昔日的孩童样的自己小手中捏着圆圆的烧饼,是的,我的记忆我的童年,都是悄悄的复苏,在往事里伸展着腰肢。

在楼下一层的有着硕大的玻璃隔断,在隔断里,我们清晰的看着做烧饼的师傅若舞蹈一般的身姿,从和面,揉面,做饼,到烧饼进炉,整个过程若行云似流水,流畅的如同在历史这把七弦琴上弹奏着古老的乐章。不一会儿,烧饼出炉,我是第一次吃到热乎乎的手工烧饼,捧在手中如同捧着一轮金黄的月儿,那种芝麻的浓香还真是从未品尝过的呢。而且,这轮月儿还带着温度,带着一种让人温暖的安定与踏实。

这里有旱码头之称,建有我国第一座非遗地方小吃的“活态”博物馆

旁边的朋友是老周村人了,戏称自己是土著。他说,他的祖辈就在这条街上为生计奔波,他的父辈也在周村这条街上彳亍而行,他也在漂泊多年之后选择回到了故乡,在这条街上守着一个安静的小茶楼,看春秋交替,看花落花开。朋友说,据史料记载周村烧饼已经有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从当初厚实的胡酥饼到今日的薄脆香酥的烧饼融合了几代人的琢磨与心思。眼前的烧饼,薄如秋叶,形如满月,咬在口中,酥脆醇厚,满满都是芝麻的馥郁小麦的醇香,古人曾做诗云“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无穷。”吃罢了一个热乎乎而烧饼,心头是满足的,口中不由得轻轻絮叨,古人不欺我也,怪不得当年的大清皇室也巴巴的把周村烧饼当成贡品征进宫中呀。

朋友说,由于周村烧饼一来耐储存,羁旅行程中可以充饥果腹;二来味道独特,颇具地方特色,极为适合馈赠亲友。据说当年八大祥与外地商贾礼尚往来的的时日,都会专门订购周村烧饼作为宾客来往的馈赠佳品呢。

临出门的时候,回头,看见年过半百的烧饼师傅依然在忙碌着,是的,他们就是这段历史天空中的一粒星子,是悠悠长河中的一朵浪花,正在用自己的坚持把周村烧饼延续成一文化品牌,一座美食的丰碑。

故人情

这里有旱码头之称,建有我国第一座非遗地方小吃的“活态”博物馆


今日,我想,我是来赴一个约会的!我一直相信,我与古城,与自己,与岁月,与一行行诗文一个个故事中熟悉的身影在冥冥之中订下了文字之约,

拂开沧桑的面纱,走进岁月的门楣,我仿佛听见老宅深处传来的叹息声,是那么悠长,悠长!

我去大染坊寻找那个倔强的面孔,我去孟洛川的故居寻访那个睿智的背影,我去蒲松龄书馆倾听那些穿越流光掠影的朗朗书声,我相信,他们一定是在的,悄悄隐在风里,隐在书中,他们或者粗犷豪放或者幽默风趣,都在用其独特的方式招待我这个迟来的故人。

牌匾上的大染坊几个字在阳光下泛着一种温润而古旧的气息,跨进门槛儿,那一口口大缸静默着,那一座座老屋静默着。只是,我们都记得,周村的大雪记得,一弱冠少年从这里出发,带着满腔豪情,带着一抔热血,在青岛印染业竖起了一面鲜艳的旗帜。你穿过血雨腥风,走过硝烟战火,一直走进岁月的暮色之中。此刻,我来了,看见憨厚的你,看见睿智的你,看见不屈的你,看见白发苍苍却依然傲然而立的你,只想,端一杯酒,与你击掌大笑,看我古城今日,三千繁华,蓬勃生机。

这里有旱码头之称,建有我国第一座非遗地方小吃的“活态”博物馆

走进瑞蚨祥,算盘声里,时光倒转,店铺里的陈设典雅,一件件精致的旗袍,或素净端庄,或妩媚典雅,一匹匹绸缎铺陈开来,若流水,似月光,仿佛是一首韵致柔婉的小令。我算是孟雒川的故乡人,曾经去过他的故居,但是,在瑞蚨祥的百年历史中,周村古城才是他起步的原点,他从这里出发,在天津,在北京,在大江南北开花散叶,葳蕤葱茏。也只有在这里,我们才能愈发明晰的看清那个儒商的背影,甚至能听到他用极为缓慢声音讲述着瑞蚨祥延续百年的从商宗旨:“至诚至上,货真价实,言不二价,童叟无欺。”

走过大街,穿过小巷,我把自己定格在蒲松龄书馆的门外,却迟迟不敢走进这座老宅。穿过时光之镜,走进梦幻之门,清瘦的先生端坐书屋,一管竹笔写不尽鬼狐妖仙的良善妩媚,数点墨痕画不完人间的世态炎凉。小时候常常坐在父亲的膝盖上,看他翻着一本线装的聊斋志异,给我讲崂山的道士,讲爱笑的婴宁,讲寺庙的书生,讲月下的狐女。多年之后,猛然回头,才发现,原来在无觉之中,蒲公妙笔已经在点化茫茫众生。蒲松龄书馆原为明末户部尚书毕自严的故居,其后人相邀蒲公在此设馆开课三十三年,那些魅惑众生的故事便是诞生于此。萧条冬日,绰然轩前一池莲花虽然凋零,但却别有一番风骨。安然小坐,以心为盏,鞠一捧冬日暖阳,酿一盅陈年老酒,捧一卷聊斋志异,品读蒲公嬉笑怒骂中的悲悯情怀。

不远处,突然传来一阵热闹的锣鼓声,侧脸看去,盈盈花轿飘然而至,原来是民俗表演开始了,古城呵,是一个慧黠的老者,看遍风雨,豁达宽容。古城呵,又像是一个纯真的孩童,眼眸清亮,充满欣喜,迎接着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故友旧交。


这里有旱码头之称,建有我国第一座非遗地方小吃的“活态”博物馆


这里有旱码头之称,建有我国第一座非遗地方小吃的“活态”博物馆


作者简介:箫陌:生于清照故里百脉泉畔,自幼学画,栖身校园执笔画梦二十载。2011年初以心撰文,迄今在各类省市级刊物发表数十万字,2015年参与出版了《不要忘记温暖时光中的自己》、《有些伤害,有伤还有爱》《如果你害怕,那你就输了》等青春合集,读书码字,喜乐随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