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有旱碼頭之稱,建有我國第一座非遺地方小吃的“活態”博物館

這裡有旱碼頭之稱,建有我國第一座非遺地方小吃的“活態”博物館

周村,是章丘的東鄰,所以,兒時的我便跟著家中的大人常常去串門兒。平日裡會去周村大集上買上三五斤王村醋,還會捎帶上一紙袋的周村燒餅。逢年過節,或是女兒嫁娶,也會去周村,買回各色的綢緞,裁幾床新棉被,做幾件新衣裳,吹吹打打的就坐進了紅花轎。當然,蒲松齡老先生筆下的妖狐鬼怪也早早的就鐫刻在了我們這些孩子的心底裡。

周村,在老人們的回憶中,是滄桑的,一家家掛著各色招牌的鋪子,推門進去,就是一段充滿著傳奇的過往。

周村,在年輕人的眸子裡,是時尚的,只要你靜下心來去尋,那天南海北的新奇玩意兒,都會帶著歡欣的笑臉靜候你的到來。

大街漫步

這裡有旱碼頭之稱,建有我國第一座非遺地方小吃的“活態”博物館


來周村,是一定要去古商業城的。周村人習慣把這條街叫大街,是周村古商業城的主要街道,也是周村最大、最古老的一條商業街。

走在古舊的青石板路上,會讓你覺得彷彿穿行在歷史之中,撫摸那古老的門楣,穿過青磚的小巷,觸摸到繁華的過往。路邊有忙碌的商鋪,也有閒適的老人,或對弈,或閒聊,間或還會有一隻慵懶的貓兒從幽深的巷子裡走出,彷彿日子一直是如此,在光陰的忙碌與閒適的影兒裡交匯著,然後幻化成一條歲月的河,載著人間百態,載著煙火人生。

大街始建於明永樂年間,明崇禎九年,初步奠定了大街的雛形。它南起絲市街、銀子市街交口,北至朔易門,長約兩華里,北極閣攔腰橫跨中間,把大街分為南北兩段,現狀保留完好的的基本為南段。南北長度只有短短的兩華里,卻大到能容納大江南北的春夏秋冬,大到能容下明清遺韻中的星移斗轉。

周村沒有河,或者說曾經一條河隱匿在季節深處,今天的我們已經難以尋找昔日的痕跡。但這並不妨礙地處山東中部的周村成為交通的要塞,華麗柔美的絲綢從此而過,泛著清幽光澤的瓷器依然從此而過。明末清初,周村作為商業名鎮,與南方的佛山、景德鎮、朱仙鎮比肩,成為無水路相通的全國四大旱碼頭之一。清光緒三十,周村正式被清政府批准開闢為商埠,使得周村商業更加繁榮昌盛。清朝後期,章丘舊軍孟家“八大祥號”先後移居來此,周邊商賈雲集,逐漸形成了布行雜貨聚集的商貿中心。自此,大街商業的發展進入了鼎盛時期,曾經有這樣的諺語:“大街不大,日進斗金”,我們耳熟能詳的大染坊的故事也就是在此繁衍而來。

百年風雨,世事滄桑,而今,在那櫛比林立的商鋪中,南腔北調的叫賣聲裡,大街彷彿一位慈祥的老者,緩步而來,隨手就是一闋詞一首詩,平平仄仄裡都是人生百味。細細品味,大街又像是一幅丹青妙筆,徐徐鋪展,悄悄渲染著歲月流年裡的平地春遠。

食味清歡

這裡有旱碼頭之稱,建有我國第一座非遺地方小吃的“活態”博物館


博山的酥鍋周村的燒餅,多年來一直是淄博佳餚小吃中的典範,特別是周村的燒餅,酥、香、薄、脆,是小孩兒家常常惦念的美食,雖然我已人到中年,但兒時的味兒一直在記憶深處迴旋,尋找著適當的時日復甦。

都說愛吃的人對美食有種獨特的敏感,而我們也就是尋著味兒般走進了周村古商業城中燒餅博物館,據說,這是我國第一座非遺地方小吃的“活態”博物館呢。燒餅博物館,古香古色,呈現出濃郁的清代建築的風韻。進門,在一樓和地下一層的扶梯旁,百人吃百餅的巨幅頗為引人注目,百張性格年齡迥異的面龐咬著濃香酥脆的芝麻燒餅,滿臉的笑容彷彿要從畫面上流淌下來一般。此刻,我的心是溫暖的,民以食為天,布衣百姓憧憬的就是在吃中得到滿足與幸福。看著博物館中的各種史料,彷彿看著燒餅這道小吃從街邊的小攤走進百姓的家中,看著昔日的孩童樣的自己小手中捏著圓圓的燒餅,是的,我的記憶我的童年,都是悄悄的復甦,在往事裡伸展著腰肢。

在樓下一層的有著碩大的玻璃隔斷,在隔斷裡,我們清晰的看著做燒餅的師傅若舞蹈一般的身姿,從和麵,揉麵,做餅,到燒餅進爐,整個過程若行雲似流水,流暢的如同在歷史這把七絃琴上彈奏著古老的樂章。不一會兒,燒餅出爐,我是第一次吃到熱乎乎的手工燒餅,捧在手中如同捧著一輪金黃的月兒,那種芝麻的濃香還真是從未品嚐過的呢。而且,這輪月兒還帶著溫度,帶著一種讓人溫暖的安定與踏實。

這裡有旱碼頭之稱,建有我國第一座非遺地方小吃的“活態”博物館

旁邊的朋友是老周村人了,戲稱自己是土著。他說,他的祖輩就在這條街上為生計奔波,他的父輩也在周村這條街上彳亍而行,他也在漂泊多年之後選擇回到了故鄉,在這條街上守著一個安靜的小茶樓,看春秋交替,看花落花開。朋友說,據史料記載周村燒餅已經有已經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了,從當初厚實的胡酥餅到今日的薄脆香酥的燒餅融合了幾代人的琢磨與心思。眼前的燒餅,薄如秋葉,形如滿月,咬在口中,酥脆醇厚,滿滿都是芝麻的馥郁小麥的醇香,古人曾做詩云“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無窮。”吃罷了一個熱乎乎而燒餅,心頭是滿足的,口中不由得輕輕絮叨,古人不欺我也,怪不得當年的大清皇室也巴巴的把周村燒餅當成貢品徵進宮中呀。

朋友說,由於周村燒餅一來耐儲存,羈旅行程中可以充飢果腹;二來味道獨特,頗具地方特色,極為適合饋贈親友。據說當年八大祥與外地商賈禮尚往來的的時日,都會專門訂購周村燒餅作為賓客來往的饋贈佳品呢。

臨出門的時候,回頭,看見年過半百的燒餅師傅依然在忙碌著,是的,他們就是這段歷史天空中的一粒星子,是悠悠長河中的一朵浪花,正在用自己的堅持把周村燒餅延續成一文化品牌,一座美食的豐碑。

故人情

這裡有旱碼頭之稱,建有我國第一座非遺地方小吃的“活態”博物館


今日,我想,我是來赴一個約會的!我一直相信,我與古城,與自己,與歲月,與一行行詩文一個個故事中熟悉的身影在冥冥之中訂下了文字之約,

拂開滄桑的面紗,走進歲月的門楣,我彷彿聽見老宅深處傳來的嘆息聲,是那麼悠長,悠長!

我去大染坊尋找那個倔強的面孔,我去孟洛川的故居尋訪那個睿智的背影,我去蒲松齡書館傾聽那些穿越流光掠影的朗朗書聲,我相信,他們一定是在的,悄悄隱在風裡,隱在書中,他們或者粗獷豪放或者幽默風趣,都在用其獨特的方式招待我這個遲來的故人。

牌匾上的大染坊幾個字在陽光下泛著一種溫潤而古舊的氣息,跨進門檻兒,那一口口大缸靜默著,那一座座老屋靜默著。只是,我們都記得,周村的大雪記得,一弱冠少年從這裡出發,帶著滿腔豪情,帶著一抔熱血,在青島印染業豎起了一面鮮豔的旗幟。你穿過血雨腥風,走過硝煙戰火,一直走進歲月的暮色之中。此刻,我來了,看見憨厚的你,看見睿智的你,看見不屈的你,看見白髮蒼蒼卻依然傲然而立的你,只想,端一杯酒,與你擊掌大笑,看我古城今日,三千繁華,蓬勃生機。

這裡有旱碼頭之稱,建有我國第一座非遺地方小吃的“活態”博物館

走進瑞蚨祥,算盤聲裡,時光倒轉,店鋪裡的陳設典雅,一件件精緻的旗袍,或素淨端莊,或嫵媚典雅,一匹匹綢緞鋪陳開來,若流水,似月光,彷彿是一首韻致柔婉的小令。我算是孟雒川的故鄉人,曾經去過他的故居,但是,在瑞蚨祥的百年曆史中,周村古城才是他起步的原點,他從這裡出發,在天津,在北京,在大江南北開花散葉,葳蕤蔥蘢。也只有在這裡,我們才能愈發明晰的看清那個儒商的背影,甚至能聽到他用極為緩慢聲音講述著瑞蚨祥延續百年的從商宗旨:“至誠至上,貨真價實,言不二價,童叟無欺。”

走過大街,穿過小巷,我把自己定格在蒲松齡書館的門外,卻遲遲不敢走進這座老宅。穿過時光之鏡,走進夢幻之門,清瘦的先生端坐書屋,一管竹筆寫不盡鬼狐妖仙的良善嫵媚,數點墨痕畫不完人間的世態炎涼。小時候常常坐在父親的膝蓋上,看他翻著一本線裝的聊齋志異,給我講嶗山的道士,講愛笑的嬰寧,講寺廟的書生,講月下的狐女。多年之後,猛然回頭,才發現,原來在無覺之中,蒲公妙筆已經在點化茫茫眾生。蒲松齡書館原為明末戶部尚書畢自嚴的故居,其後人相邀蒲公在此設館開課三十三年,那些魅惑眾生的故事便是誕生於此。蕭條冬日,綽然軒前一池蓮花雖然凋零,但卻別有一番風骨。安然小坐,以心為盞,鞠一捧冬日暖陽,釀一盅陳年老酒,捧一卷聊齋志異,品讀蒲公嬉笑怒罵中的悲憫情懷。

不遠處,突然傳來一陣熱鬧的鑼鼓聲,側臉看去,盈盈花轎飄然而至,原來是民俗表演開始了,古城呵,是一個慧黠的老者,看遍風雨,豁達寬容。古城呵,又像是一個純真的孩童,眼眸清亮,充滿欣喜,迎接著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故友舊交。


這裡有旱碼頭之稱,建有我國第一座非遺地方小吃的“活態”博物館


這裡有旱碼頭之稱,建有我國第一座非遺地方小吃的“活態”博物館


作者簡介:簫陌:生於清照故里百脈泉畔,自幼學畫,棲身校園執筆畫夢二十載。2011年初以心撰文,迄今在各類省市級刊物發表數十萬字,2015年參與出版了《不要忘記溫暖時光中的自己》、《有些傷害,有傷還有愛》《如果你害怕,那你就輸了》等青春合集,讀書碼字,喜樂隨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