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自我造血」新模式(二)│對話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馮乃恩:網際網路重構傳統文化 社會公衆應存包容心

博物馆“自我造血”新模式(二)│对话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冯乃恩:互联网重构传统文化 社会公众应存包容心

從故宮貓、朝珠耳機、到“朕亦甚想你”……600歲的故宮總能找到細微的點撩撥時代的心絃,成為人們心中的“網紅”。

“我是覺得無論是數字故宮也好,文創產品也好,都可以看到一個很明顯的傾向,就是故宮注重對青年心理進行研究。”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馮乃恩在接受每經影視(微信ID:meijingyingshi)記者採訪時表示。

不過,在青年文化心理、互聯網語言與傳統文化碰撞時產生的不只是火花,還會有爭議性摩擦。博物館面對庸俗和通俗的問題,在馮乃恩看來,就像在走一根搖搖晃晃的鋼絲。

“只要沒有事實錯誤和保持敬畏之心,我希望對於博物館探索式的文化創新,社會公眾能留出更多試錯的空間。”

重構傳統文化 探索文創生態

“故宮不再將年輕人當做教育對象,反而年輕人的反饋會教育我們怎樣去轉化傳統文化。”馮乃恩向每經影視記者表示。

與傳統觀念裡青年人被博物館教育不同,馮乃恩更希望青年人和故宮是一個互動的關係。“如果未來的文化建設沒有青年的參與,那麼是不可想象的。”

互動的前提是溝通。很多博物館與互聯網的融合就是簡單地將研究成果機械地搬到互聯網上進行傳播。與此相比,馮乃恩更強調真正將互聯網變成一種解讀的語言,“用互聯網的技術、語言來重新解讀或重新架構我們的傳統文化。”

博物馆“自我造血”新模式(二)│对话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冯乃恩:互联网重构传统文化 社会公众应存包容心

騰訊與故宮在去年底舉辦的數字文化展(圖/主辦方供圖)

“我們總說傳統文化是神聖的,是不可侵犯的,我不這麼認為。”馮乃恩表示,“傳統文化始終處於演化遞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它必須有所改變。當代人也會有一個重新的解讀,如果你把它神聖化了,那就跟公眾是脫離的。”

不過,這種融合往往也會伴隨爭議。例如曾經刷屏的H5《穿越故宮來看你》中,朱棣從畫像上跳下,戴上墨鏡和項鍊開始freestyle,社會對此評價也褒貶不一。在重新闡釋中,如何把握好庸俗和通俗的尺度,故宮也在探索中。

馮乃恩將這個過程比作走鋼絲。

“在走綱絲的過程中我們也會左右搖擺,這個平衡也不是那麼好拿捏的。對於博物館探索式的文化創新,我希望社會公眾要容許出錯,不要出問題後就一棒子打死。”

博物馆“自我造血”新模式(二)│对话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冯乃恩:互联网重构传统文化 社会公众应存包容心

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豆瓣評分9.3分(圖/豆瓣)

但這並不意味著百無禁忌。“首先是不允許傳統文化的專業解讀者犯史實性的錯誤,其次要對傳統文化保持敬畏,這是我們的底線。”馮乃恩強調,“我們不要過多地去談文化的神聖性,不代表可以用調侃的心態來對待我們的傳統文化。”

今年的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是“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在馮乃恩的設想中,超級連接的故宮在未來將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其實超級連接不僅僅是數字技術,我們過去傳統的展陳方式、宣教方式、開放方式、文創方式等都要去探索新方法。”

採集基礎數據 把控內容質量

無論如何強調連接和溝通,其實根基仍在基礎數據的採集。馮乃恩提出“數字文物”不僅包括三維數據,還包括製作文物的配方和工藝的數據,即使將來文物滅失也可以進行復原,也可以作為展覽、出版等產品強大的數據源。

博物馆“自我造血”新模式(二)│对话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冯乃恩:互联网重构传统文化 社会公众应存包容心

故宮文物(圖/主辦方供圖)

這個過程說來容易,實則極為考驗耐心。即使技術人才儲備豐富如故宮,目前186萬件文物中也只有約三分之一完成了影像化的採集。

目前故宮計劃用10年左右時間完成採集,但還要算上技術更迭。

“10年後,很有可能現在我們覺得很高清的照片,到那時候手機上看都很模糊。”故宮博物院資料信息部主任蘇怡對每經影視(微信ID:meijingyingshi)記者稱,有時候他們也覺得很焦慮。“但後來我們逐漸意識到,博物館的有些工作先天就需要時間去積累,我們和外面的節奏,往往有時間差。”

這是因為博物館不得不尊崇文化行業裡特有的一些規律。比如建博物館要比建機場耗時久得多,“因為機場的航班、航線,很多都是成熟的流程,建築完成之後就水到渠成了,但是博物館除了要尊重文物保護和管理的客觀規律來設計和建造,更重要的是對外呈現,要有藏品,要對它們有充分的研究,還要發掘它的文化內涵。所以博物館是先天就需要時間去積累的一個東西。”

博物馆“自我造血”新模式(二)│对话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冯乃恩:互联网重构传统文化 社会公众应存包容心

騰訊和博物館聯合打造的AR掃一掃(圖/主辦方供圖)

“以端門數字博物館為例,我們目前看到的八個或九個展項,每一個項目都會分別去找不同的公司,然後跟他們的技術團隊有一個非常漫長的磨合時間,我們這裡現在連學外語的小姑娘都能脫口而出人工智能的術語。”蘇怡笑道。

雖然平均下來每個項目的推進時間要長達半年,但與外包給公司,公司再轉手分包相比,這樣的“笨辦法”可以換來博物院對項目公司面對面地把控內容。

“否則公司手頭可能會積累一些既有素材,然後重複利用,以達到價值最大化,並不會沉下來量身定做,你看以前有時候N個博物館的片子,看起來都似曾相識。”蘇怡表示。

每經實習記者 張春楠 每經記者 宋紅/每經編輯 楊軍 溫夢華

每經影視已入駐網易號、搜狐賬號、頭條號、企鵝號、百家號、一點號等平臺

博物馆“自我造血”新模式(二)│对话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冯乃恩:互联网重构传统文化 社会公众应存包容心
博物馆“自我造血”新模式(二)│对话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冯乃恩:互联网重构传统文化 社会公众应存包容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