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的不成熟是造成其奴隸制長期存在至1861年的根本原因

一、西方奴隸制長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其“綜合生產能力低下"和“民族文化的不成熟”共同造成的。

西方文化的不成熟是造成其奴隸制長期存在至1861年的根本原因

14~19世紀西方的奴隸貿易,和對外大肆殖民、屠殺、掠奪,證明其尚處於奴隸制階段

歐洲中世紀的封建農奴制本質上也是奴隸制,直到1861俄國農奴制改革完成和美國南北戰爭勝利釋放黑奴,西方才真正走出奴隸制。

1、在一般人印象中,歐洲人首創科學和工業化文明,歐洲應該很早進入發達的現代社會。但實真實的情況不是這樣的,直到明代工程師兼科學家宋應星的“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天工開物》成書一百多年後,歐洲的農業和大部分手工業與中國相比還非常落後。這也是西方農奴制長期存在的提供了外在的社會溫床。

西方文化的不成熟是造成其奴隸制長期存在至1861年的根本原因

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勝利釋放黑美國才走出奴隸制

2、人類文化發展經歷“原始文化”、“民族文化”和“天下文化”(即現代文化)三個階段,它們分別對應著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開放文明社會。西方文化長期停留在民族文化階段,其特點是其文化不能包容其他文化,認為組群與族群之間是零和的競爭關係,有機會就會去殺戮、搶掠和殖民。從歐洲國家在14~19世紀進行的奴隸貿易和對其他民族的大肆殖民、屠殺、掠奪看,我們有理由認定在20世紀以前,近代西方並沒有真正脫離奴隸制社會的意識形態。

西方文化的不成熟是造成其奴隸制長期存在至1861年的根本原因

1861俄國農奴制改革完成歐洲才真正走出奴隸制

二、人類文化發展需要經歷“原始文化”、“民族文化”和“天下文化”三個階段

1、原始文化對應的是原始社會。

那時候人類只有語言還沒有成熟文字系統,人們相互之間的交流被限制在氏族內部,社會認知和技能只能口口相傳,知識經驗不能大範圍交流和積累,活動區域被死死限制在族內熟人範圍內——因為單個人無法取得足夠的食物,且一旦脫離自己的族群,遇到其他人類或猛獸就會喪命。

2、民族文化對應的奴隸社會,也包括所謂的農奴社會和殖民地形式。

此時文字已經成熟,人們對自然、社會、歷史等的認知會被提取、記錄和沉澱下來,文化知識快速傳播,科技發明不斷湧現,生產力大幅提高 ,創造大量的社會財富,推動著社會全面進步,在一定區域內的族群因交流增多而形成了具有統一文化的民族。

但這一時期的人們對客觀世界認識有限,需要“神”的參與,在宗教範圍內建立起本民族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體系。民族文化階段人類作為動物的本能還沒有被結構化的成熟文化壓制,再加上宗教的排他性,往往不能平等對待和包容其族,民族同化力極弱,與外部族群是你死我活的零和關係。

國家統治者只要有能力必定會侵略殖民他族,然後把他人控制起來為自己勞動,這就是所謂的奴隸制。古埃及、古希臘、羅馬、商代中國就是如此,如果其綜合生產力和文化不進步,就會長期停留在這一階段。

3、天下文化,即現代文化,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人類文化中文明因子達到較高水平並結構化形成的,更高級的理性主導、以德為準、開放包容的文化。

周朝時期,中國文化中人性和理性驟然上升,有了“天下”和“德”的概念。周人敬祖畏天但不迷信,認為人的價值在“德”,包括周王在內的所有人都應時時反省自己,端正思想,為天下人做事,通過自我修煉成為聖人或君子,即使“蠻”族也是可以教化成“人”的。周人教化蠻族的工具是他們的語言文字、禮樂藝術和以“德”中心的全新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有先進的科學技術生產力所能打造的較高水平的生活條件。

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內到外,層層向外部擴展,個人行為的社會文明性被放大到極限——整個人類,而人作為動物的本性被徹底壓制,這種社會文明的結構化表現是現代文化的重要標誌。

天下文化階段,一個民族內部開始能容得下他族,他們主張文明教化,而不是殺戮他族,這是人類文明的最耀眼的一次質變昇華,也是文化成熟的標誌。人類從此有了唯一的原生、成熟文化——有根有色文化。周文化是中華文化的基石,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為後世各朝代所遵從,也因之更加成熟。

西方文化的不成熟是造成其奴隸制長期存在至1861年的根本原因

周人敬祖畏天但不迷信,認為人的價值在“德”,以德化天下

中華文化發生了質的改變,標誌著跨越民族、種族的現代文化誕生。首先這種文化是非宗教的理性文化,第二這種文化直接導致真政教分離和國家機器公務員化。所以兩千多年前中國社會大體上就跨出奴隸社會階段。

西方文化的不成熟是造成其奴隸制長期存在至1861年的根本原因

“由外到內”約束想變成全民自覺的包容和仁愛文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而西方文化直到二戰以後,美國吸納全世界所有優秀人才,科技大爆發,實現第三次工業革命,以及有色人種的持續抗爭,才逐漸形成全社會的自由平等共識和在法律上禁止民族和種族歧視,但這種“由外到內”約束想變成全民自覺的仁愛包容文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