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丨4+7未中标药企:大跌、血战,还是拱手让人?

  • 部分流标企业向国家医保局表达了能再有一次机会的想法,其他的补位措施也持续出炉。

“公司突然召集中高管进山封闭培训,抱歉我不能过去了。”

这是大王(化名)两周之内第三次收到类似的回复了。她本想约之前的合作客户来谈谈今年的方向和内容,但是却陆续收到了不能赴约的消息。

看来真是影响不小啊,大王无奈地摇了摇头。她的客户主要是制药企业,从年初到现在她不停听到周围的同事聊起“4+7”带量采购,现在算是真正感受到了它的“威力”。

这家拒绝大王邀请的大型本土药企在这轮“4+7”带量采购中落标,如果说,所有中标企业都是“惨胜”的话,那么落标企业就是“惨上加惨”。不仅仅是在11个试点城市中50%市场的“拱手让人”,还要面对由此造成的资本市场剧烈动荡。

2018年12月6日当天,医药板块应声大跌,医药制造行业指数下跌2.66%,A股中20只股票跌幅超过5%,申万医药生物板块市值蒸发近1300亿元。

第二天,医药板块继续下跌,医药制造行业指数下跌2.61%。两天之内,申万医药生物板块总市值蒸发超过了2300亿元。

而最终,31个试点通用名药品有25个集中采购拟中选,成功率81%。与试点城市2017年同种药品最低采购价相比,拟中选价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6%。

在这场带量采购的“厮杀”中,中标者带着“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悲壮,落标者掩面无语,而流标企业则后悔了。

特写丨4+7未中标药企:大跌、血战,还是拱手让人?

01

血战到底

2018年12月26日,恒瑞医药(以下简称“恒瑞”)将安徽省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2ml:0.2mg)的价格拉到了123元,而根据恒瑞2017年年报显示,该产品中标的价格区间在136元~224元之间。

恒瑞的主动出击显然是针对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在“4+7”带量采购中落标。根据中标结果,扬子江药业(以下简称“扬子江”)的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以每支133元的价格顺利入局,正式杀入11个试点城市。

事实上,在扬子江之前,国内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市场上已经有恒瑞、恩华药业、辰欣药业、国瑞药业、湖南科伦制药5家企业在竞争。其中,恒瑞为市场份额最大的企业。根据平安证券和PBD数据显示,其产品占据样本医院销量的85%,而恩华和国瑞两家加起来的市场份额不足10%。

2018年7月,扬子江的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通过一致性评价,成为首家该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企业。然而,由于没有通过一致性评价,恒瑞这一品种没有资格参与这一轮的带量采购,这也直接造成了其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这一品种上的失利。

而在拿下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11个城市的2019年准入权之后,扬子江趁势展开更为凌厉的攻势,先后在甘肃、山东以“4+7城市带量采购中选价”为利剑主动出击、攻城略地、抢占市场。

对于恒瑞来说,盐酸右美托咪定是其主要核心产品之一。根据年报显示,2017年恒瑞的盐酸右美托咪定销售量共有1088.47万支,同比增长30.66%,位列恒瑞产品销售前三甲,是其主要的增长动力之一。

因此,彼时选择在安徽主动降价,旨在打破由于集采带来的困局影响。此外,由于安徽并不在“4+7”试点范围内,恒瑞此举也可谓先行一步,在价格联动还未传导至安徽市场时,率先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有业内人士向本刊记者直言,在他看来,由于盐酸右美托咪还没有构成充分竞争,因此这样的降价更多只是“噱头”。“如果过了一致性评价的产品都像打麻将一样,四个人凑成一桌,那才是血战到底。”

而血战到底,已经开始。

2019年2月,齐鲁制药(以下简称“齐鲁”)的吉非替尼主动在山东省申请降价,由1562.61元一盒下调到498元一盒。而在此前,齐鲁已在浙江、吉林、黑龙江等多省下调了该药品的价格。

在这轮“4+7”带量采购中,阿斯利康成为仅有的两家中标跨国药企之一,吉非替尼最终价格为54.7元/片,降价幅度达到76%。而这样的降幅直接“保送”阿斯利康进入“直通车”,即不需要再议价。

“直接打懵了。”在采访中,有多位业内人士向《医药界》·E药经理人表示,作为原研药企的阿斯利康,如此大的降价决心和幅度显然让齐鲁没有意料到。

事实上,自从2016年齐鲁吉非替尼的首仿上市以来,其与阿斯利康的价格战就没有停止过。齐鲁首仿定价原研三分之一,就在其上市之前,阿斯利康的吉非替尼通过药价谈判成功纳入国家医保目录,降价幅度超过50%。而如今,阿斯利康又将价格拉到了不到600元一盒,齐鲁显然坐不住了。

截至目前,国家医保局已经发布《关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医保配套措施的意见》,明确了相关药品的医保支付标准,并鼓励非中选企业主动降价,向支付标准趋同。而上海、天津、北京等试点城市也出台相应政策,要求提高未中标药品的自负比例或对未中选药品进行价格调整等。不难看出,对于落标产品而言,要面对的不仅是市场份额的减少,还有降价的大势所趋。

02

流标后悔

在这轮“4+7”带量采购中,包括注射用阿奇霉素、卡托普利片、阿莫西林胶囊、阿法骨化醇片、盐酸曲马多片以及阿奇霉素片这六个品种,由于在价格上“谈崩”,而最终流标。

有媒体报道,在流标产品中,石药欧意的阿奇霉素250mg规格和500mg规格报价分别比原最低招标价高了61.5%和172.1%,曲马多口服常释液报价高出121.12%,常州制药的卡托普利口服常释剂型报价甚至高出580%。

根据此前《医药界》·E药经理人了解,有部分在此次“4+7”带量采购中的流标企业曾向国家医保局表达了能再有一次机会的想法,对于当时没能降价到位而流标感到后悔。

《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文件》拟中选品种确定准则中提到,若不参加或不接受议价谈判的,该品种作流标处理,且将影响该企业在试点地区所涉药品的集中采购。

这也就意味着,流标企业受影响的不仅仅是11个试点城市,而且还将可能有这些地方所有的医院市场。

“什么东西都是第一次很重要,说白了,流标就是‘不给面子’。”有业内人士如此表示。

不可否认的是,医保支付方正在由此前单一的、被动的支付角色,慢慢的向更为强势的、拥有话语权的主动采购角色进行转变。

这轮大部制后,国家医保局将招采职责纳入麾下,正是如此,才可以撬动整个链条。而对于企业来说,降价已经不再是一道需要思考的选择题,而是一个只有唯一答案的必答题。

除了流标企业,在这轮带量采购中漏标的大部分跨国药企也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此前有医保专家表示,由于大部分跨国药企漏标,没有降价,因而第二轮带量采购要考虑的就是要通过扩大规模来让外资原研药降价。而标的对应的也是跨国药企使用较多,金额较高的产品。该专家透露,已经有若干家跨国药企准备在第二轮带量采购中大幅降价来应标。

暂且先不说第二轮带量采购开始的时间,但可以肯定的是,国家层面对于已过专利期药品的逻辑是让其普遍降价,然后同时带动国内企业降价。因为国内企业定价大部分是以跨国药企来做标杆,前者不降价后者也不会有变化,从而推动整个仿制药市场从原来的“带金销售”模式转向成本和规模的比拼。

此外,通过带量采购使得某类疾病的治疗费用降低,也就让这类疾病出现了价格天花板,其真正制约的是背后更多的同类药品,让其他药品很难维持过高的价格。

而对于国内企业来说,转型是必然趋势,而一致性评价也将是必考的基础题。但面对带量采购的“大杀价”,没有哪家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企业能说是轻松的。目前,已经有企业放弃正在进行的一致性评价项目,直接转向创新药的研发。

业内人士向本刊记者表示,对于一致性评价,要做就是争取前三名做出来,这样还有机会参加国家的带量采购,否则后面出来的企业连资格也没有,也就更谈不上收回一致性评价的成本投入。

*本文版权均属E药经理人所有,如需转载请在后台留言,经允许后方可转载,并在文首注明来源、作者。更多4+7系列文章敬请关注E药经理人2018年4月刊封面报道《4+7带量采购:医药浮世绘》

特写丨4+7未中标药企:大跌、血战,还是拱手让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