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武汉三镇的汉口,为什么地铁线路这么多,而其他两镇就有些相形见绌了?

凯文Z看世界


武昌的地铁没有汉口密集是有原因的。第一,武昌面积更大,要知道长江以南是武昌,长江以北是汉口和汉阳,换句话说就是武昌面积等于汉口+汉阳。面积大了需要地铁数量自然更多。第二,武昌湖泊众多,且都在中心城区。武汉本身湖泊就很多,但武昌尤为多,全国最大的两大城中湖东湖和汤逊湖都在武昌,再加上中心城区的沙湖南湖严西湖,整个武昌中心都被湖泊包围,在武昌做地铁就必须绕开湖泊,成本很高。第三,武昌虽然是武汉的一部分,但其实武汉市政府理论上就是一个厅级单位,被省级管辖,但是武昌很多企业都是国字头,虽然也是厅级单位,和市政府平级,但是是中央部级直辖,根本不鸟市政府。比如武钢的青山区,武重的中北路,武船的武泰闸,7个教育部直属的211大学又全都在市中心繁华地带,武昌的轴心武珞路是广州军区范围,水果湖省直机关就更不用说了。整个武昌被各个势力划成一块一块。市政府想做点什么非常困难(比如市政要做二环线,做到八一路,武汉大学可以直接叫停,一停就是五年)。所以武汉一直想成为直辖市,因为直辖市是省级,可以管这些国字头的企业。


晕了晕了284


作为一个武汉人,我来说说吧。我原来一直住汉口,对汉口了解也最深。汉口的江岸及江汉区一直是武汉最发达的,经济总量在武汉市的占比一直非常高,基础教育也是武汉前列。居住人口密度也是武汉市最高的。商业经济及金融经济也是武汉非常集中,硚口区虽于上述两区存在差距,但硚口区与江汉区相联,经济发展虽差一些,但人口密度也是非常大特别是汉正街,宝丰等等老城区,商业及人口密度还是不错的。从武汉市公共交通来看,汉口一直是武汉市公共交通的重点,比如原来个位数的公交,基本都是汉口占多数,轮渡也是汉口可以能三镇,比如汉口到青山到武昌,到汉阳都有轮渡。而另外二镇却没有这么完善。因为公交交通汉口通则全市通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也导致了公交的发展重点在汉口是没有错的。所以武汉的第一条轨道交通二号线也是贯穿整个汉口闹市区。很多人说武汉也堵,人口也多。武昌这些年人口增长真的很快,加上武汉市的大学都集中在江南区,即武昌区和洪山区。大家不要忘记,武昌和洪山区相对于汉口来说,要稀散很多,加上学校相对集中,人流的踊挤只是在开学放假期间,以及节假日期间,比如光谷广场即原来的鲁巷广场,这个地方的交通有明显的潮汐现象。所以把大量的有限资金拿去解决有着潮汐的踊堵从经济上来讲显然不是明智的。汉阳因为经济开发区在这里,人口也逐步增加,从目前来看,汉阳的房子盖的很多,但汉阳居住人口却并没有增加很多。所以想在汉阳建很多地铁,只能是已经居住在汉阳人心中的梦想,短时间可能不太现实。市政的规划并不是讲究均衡。特别是香港资本进入武汉地铁之后,地铁的发展也得遵循市场经济原则。去年武汉地铁票涨价就是最好的例子。香港资本做为一个大股东,不可能全部以市民要求为出发点来满足所谓的地铁平衡。武汉人应该都记得8字头的公交,这是一家香港合资公交,当时也是在汉口投入的线路最多,而武昌和汉阳的线路则少很多,从这个例子就能证明为什么汉口地铁建设的密度大了。


修族谱


武汉已建成运营的地铁线路有: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6号线一期、7号线、8号线一期、11号线一期、阳逻线,总运营里程318公里,车站总数216座。按照武汉三镇区域划分:已开通的地铁线路与车站数量最多的是汉口,其次是武昌,最后是汉阳。

武汉三镇地铁站数量分布统计表: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我认为不存在什么阴谋论,地铁建设是综合需求的急迫性、建设难易程度等各种因素后定下来的。

1、汉口地区主城区人口密度大,有布设多条地铁线路的需求。

自明朝成化年间汉水改道形成汉口以来,借助于便利的水运条件,汉口逐步发展成为名闻天下的商业名镇。清末,依清政府与外国政府缔结的不平等条约,汉口被辟为通商口岸。在外商的大规模投资推动下,到民国初年汉口已经成为与“大上海”齐名的大城市,被誉为“东方芝加哥”。时光风云变幻,当年“大武汉”的荣耀已经成为过眼云烟,但是汉口作为武汉开发最早、商业最发达的地区,江湖地位仍然在。

武汉主城区中,江汉区、江岸区、硚口区以约140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承载了约256.11万人,人口密度高达约18200人/平方公里。在这项数据上,这三个区将其他主城区远远甩在身后。由于汉口道路建设时间比较早,特别是像汉正街、江汉路等区域还存在大量单行道,道路难以承受高密度的交通流。地铁拥有大密度、高容量的运输优势,适合汉口的需求,因此建设多条地铁线路是汉口的必然选择。

江南片武昌区、洪山区、青山区总人口虽然超过汉口三个主城区,但是由于区域国土面积大,居住范围分散因而人口密度并不是最高的。在前几期地铁修建计划中,部分线路的急迫程度不如汉口。同理:也正是因为武昌三个主城区面积大,也造成了武昌地区地铁很少的印象。至于汉阳,人口比较少,且集中分布在钟家村、王家湾、汉阳大道沿线等区域,前期修建的3号线、4号线、6号线基本能满足需求。

武汉城市地图:

2、前几期地铁规划着重于解决过江交通问题和主要交通枢纽、商业中心连接问题。两江交汇,形成武汉三镇鼎立的特殊城市格局,过江难一直是影响城市运行的重要问题。修建过江地铁,形成大容量的快速公共过江通道,是破解过江难的重要手段。前几期地铁线路,基本上是围绕着连接两江三地的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在做文章。已经通车的线路中,过江线路就有2号线、3号线、4号线、6号线、7号线、8号线共6条之多。这几条线路基本上串联了三镇所有的交通枢纽(武汉站、武昌站、汉口站、宏基客运站、金家墩客运站、汉阳客运站)和商业中心(街道口、中南路、楚河汉界、徐东、钟家村、王家湾、汉正街、江汉路等),是武汉城市交通网络的骨干。先修建这些骨干线路,可以快速将客流吸引到地铁网络中来,减轻城市公共交通压力。

3、武昌地区在建地铁线路和规划线路多,未来密度并不比汉口低。整个大武昌地区已经批复在建和待建的地铁线路是多于汉口地区的,在建的线路有地铁5号线、8号线二期、8号线三期、11号线二期、11号线葛店段、19号线,待建的线路有新港线、11号线三期武昌首开段、12号线。反观大汉口区域的在建和待建线路不多,在建的有6号线二期,待建的有7号线北延段、12号线、新港线。未来武昌地区的地铁建设将迎来高潮,毕竟汉口地区,特别是三环内线网已经布局的差不多了。


风暴星球


地铁是干吗用的?是给人乘坐的。看看地图,武昌、汉阳多湖泊,而汉口不一样,更方便人们生活居住。相比武昌、汉阳,汉口的人口密度更大,商业发达像繁华的汉正街等等都是人群聚集的地方,建地铁多当然在情理之中。而且汉口以前可是出了名的繁华。

我国古代有很多排名,不是只有前三名,而是更习惯于取四个,像四大发明、四大名著、四大美女、四大名砚、四大名捕、四大天王等等类似的太多了。能被称为四大的,绝非泛泛之辈。大家都知道,我国古代有四大名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


汉口镇,作为四大名镇之首,昔日的地位相较于大上海也毫不逊色。虽然只是一个镇,但因其高度繁荣,曾是世界性的特大城市,被誉为“东方芝加哥”。

汉口和武昌、汉阳被称为武汉三镇,近代因武昌起义,汉口和汉阳的风头似乎被武昌给盖过了。实际上,在明清乃至民国时期,汉口的名气才是最大的。即使现在,年纪大点的老人有的还习惯于用汉口来指武汉。

汉水(汉江)作为长江最大的支流在武汉和长江交汇,类似于丁字型的路口一样,将汉口、汉阳、武昌分开。武昌在长江以东,汉口和汉阳在长江以西。汉口、汉阳以汉江为界,汉口在汉江以北,汉阳在汉江以南。

有朋友可能会有疑问,山南水北为阳,汉阳不是应该在汉水以北吗?没错,其实最早的时候汉水是从龟山以南注入长江的,汉阳在龟山以南,汉水以北。汉口汉阳是连在一起的,汉口地域归汉阳管辖。明朝时期,汉水改道后从龟山以北注入长江,汉口才从汉阳分离出来。也就是说,最初是只有汉阳,没有汉口这个称谓的。

汉口从汉阳分离出来以后,明朝嘉靖年间才正式设镇,距今只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和武昌、汉阳约1800年的历史比起来差远了,但是其发展的速度却将这两个老大哥远远抛在后面,最终形成三镇鼎立的格局。

汉口为何发展如此迅猛呢?汉口坐拥长江、汉江便利的水路交通,明朝中期,湖广的漕粮、安徽的淮盐都是在汉口通过水运送往京师及各地。粮铺、钱庄、当铺、药铺、布坊等等随之出现,汉口迅速崛起。

到了清朝康熙乾隆时期,工商业、金融业等高度发达的汉口和京师、苏州、佛山一起被称为“天下四聚”,就经济繁荣程度而言相当于如今的北上广深那样的地位了。

清朝时期汉口发展成为国内内河航运最大的港口城市,全国各地的商船、粮船于此汇集、中转,然后分发到全国各地。汉口码头的船只,密密麻麻望不到头,可见其繁忙程度。据记载,乾隆年间汉口曾经发生船只失火事件,粮船烧了一百多艘,商船烧了三四千艘,大火足足烧了两天。

随着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的《天津条约》,叩开中国的大门。汉口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受到洋人的青睐,1861年,汉口开埠,英、法、德、俄、日等国先后与汉口通商,并在汉口建立租界。洋人在汉口投资办加工厂、洋行、商号等,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汉口对外贸易的发展,加速了汉口的繁荣。尤其是张之洞督鄂之后,汉口的对外贸易从数据上来看,已经超过京沪。此时的汉口码头不仅仅是内河港口,已经变成国际性的港口。

近代由于陆路交通的崛起,水运的衰落,以及其他一些原因,汉口失去了往日的耀眼光芒。曾经作为武汉三镇之一的汉口,如今不再是以一个行政区划名词出现,而是被分成了武汉的三个区:硚口区、江汉区、江岸区。随着中部特大城市武汉的崛起,汉口或许有朝一日会再续辉煌。


地图帝


我来回答武汉过去发展和现状

1,过去几十年武汉很长时间被国家冷落,加上沿海大开发,武汉在过去基本发展很慢。至于过去几十年被冷落原因,具体可以查武汉大事年表。

2,光谷以前是个大郊区,能快速发展起来,几乎已经耗费了武汉最大精力,这是有目共睹的。现在有些网络喷子,不懂平衡发展,比汉口差一点,就喊自己是捡来的娃娃。

3,配套光谷发展,省市都给予了武昌和光谷区域最大支持,大武昌包含几乎所有农林水电职能部门,其中教育这一块,大武昌区域拥有几乎九成以上的高校资源,使用高校经济带动区域发展。

4,关于地铁建设,汉口的地铁是自己区里掏钱大部分,主要来自税收。


风影大人384


这有什么奇怪么?地铁的分布是按照人口密度来的,而非从辖区面积来。


如果按面积来,是不是960万平方公里全都要修地铁?


我们看看武汉主城区的七个区的常住人口和 面积。注意,时间是2010年,当时的人口形势,决定了后来的规划,也就是现在的地铁分布。



2010年,七个主城区常住人口数量共为572.5万,而汉口三区合计为240.7万,汉阳58.4万,武昌273.3万。


但是面积呢? 汉口三个区加起来只有144平方公里,而汉阳有108平方公里,武昌居然有653平方公里,即使去掉88平方公里的东湖(别忘记汉口汉阳同样有湖),我们计算下人口密度。


汉口的人口密度为1.67万人/平方公里
汉阳的人口密度为0.54万人/平方公里
武昌的人口密度为0.48万人/平方公里(去掉了东湖)


所以各位同学,你觉得应该在哪里修地铁??


闭家锁的红枫


武汉最初的商业街就在汉口,老城区非常多,很多道路只有来往两股车道,连非机动车道都没有,但不可能说把老房子都拆了修马路,优先发展汉口的地铁有助于交通的稳定性,因为汉口真的不适合开车出门,单行线也非常多,还有各种限时限行。而武昌和汉阳有很多新建的城区,道路规划比汉口好太多了,所以优先发展汉口老城区的地铁建设。

我个人认为汉阳新修的路,尤其是四新那边,真的可以说是全武汉市修的最好的路了,开车过去贼爽。

武昌那边光谷整体规划的规模,比汉口、汉阳任何一个地铁站都要大。那边的大学城也多,出门乘车的90%都是大学生,或者来汉创业的大学生。据说2019年年底建成光谷综合体,成为武汉最大的地下城,未来不可限量,相信会比汉口发展的更加国际化。


寻找慢时光


汉口商贸中心,武昌科教中心,汉阳制造中心。我天天在外跑,没有觉得厚此薄彼呀。从天河机场一一藏龙岛二小时,从武汉火车站到蔡甸柏林二小时,从黄陂前川到江夏青龙山二小时,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有经度也有纬度,非常均衡呀。


轻律量先


这样说吧,武汉市政府建设汉口,湖北省政府建设武昌,汉阳是爷爷不亲,姥姥不爱的


寒江雪爱安安


武汉的地铁规划不科学,应该全城规划,而不是区域规划,人口密度大不代表要多建地铁,而是要把地铁通往周边,让人口分流,应该是地铁带动人而不是人带动地铁,汉口中心城区人多房多绿化少,环境空气都差谁愿意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