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算是一首合格的七言絕句?絕句與律詩的區別之處在哪裡?你如何理解?

王潤璞


絕,本義解作斷。《說文》:絕:斷絲也。

因此,很多人顧名思義,認為絕句就是斷取律詩的一半而成。

其實,絕句的形成,要比律詩早。在魏晉時期便產生,最早是源於文人遊戲,就是由數人,每人作四句五言詩,合成一首樂府。後有人將四句五言詩單獨斷出來,謂之絕。後人為了與格律詩中的絕句作區別,又將其稱為古絕。


現在,我們說七言絕句(簡稱七絕),或七言律詩(簡稱七律),則是默指格律詩的其中兩種形式。

七絕,是指由四句符合格律詩七言句式的句子,通過粘和對的規律,並依規押韻組成的詩體。如下面這首筱靜原創的七絕.望江樓遙謁校書墓(押十二文韻):

了罷風塵了世塵。才情傾國亦煙雲。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望江樓外芊芊草,一片新篁伴古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律詩,則是在絕句的基礎上,每句增加一對句,即由四聯(八句),通過粘和對的規律,並依規押韻組成的詩體。正格要求,中間的兩聯(頷聯、頸聯)必須對仗。



至於如何才算是一首合格的七絕,則沒有明確定義,我個人認為具備如下四個基本要求,可稱為合格:

一、有較明確的主題。

首先,創作一首七絕,你要表達些什麼,肯定是必須具備的。

二、符合七言絕句的基本句法和章法。

沒有明顯的語病,沒有拼湊和不合邏輯之句,基本符合起承轉合的章法,我想這也是合格應該具備的。

三、基本符合七言絕句的韻律要求。

既然將其稱為七絕,那也得基本符合這一詩體的韻律要求。

四、基本能達成主題。

既然定了主題,那麼句子也應扣題展開,並能基本達成你想表達的意思。

至於其他,如能合理運用意象,具備句子凝練、構思新穎等元素當屬良好。再有意境者,可稱佳作。


詩詞書院


問題:

如何才算是一首合格的七言絕句?絕句與律詩的區別之處在哪裡?你如何理解?


前言

簡單說絕句就是四句的舊體詩,按照字數有五言、六言、七言絕句。按照是否符合格律來看,又分近體詩絕句和古體詩絕句。

下面用《唐詩三百首》裡的詩作為實例說明一下。

一、古絕句

唐山三百首裡的七言絕句大部分是近體絕句,即格律詩。但是唐詩三百首中的五言絕句有非常多的古絕句,古絕句是四句的古體詩,不需要遵守格律,只要押韻正確即可。

1、並非四句都是律句的古絕句

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莫學武陵人,暫遊桃源裡。

須盡丘壑美,平仄平仄平,非律句。

2、平聲韻的古絕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第二句平仄仄仄平,第三句仄平中平仄,都不是標準律句。

美人卷珠簾,深坐蹙蛾眉。但見淚痕溼,不知心恨誰。

第一句仄平仄平平,不是標準律句。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第二句:積雪浮雲端,三平調。

3、用鄰韻的古絕句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

紅在一東,宗在二冬,而律詩的二、四韻腳,是不能用鄰韻的。這一種押韻有一種叫法:孤雁出群格。

4、仄韻用律句的古體絕句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四句都是標準的律句。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還有孟浩然《春曉》等,四句也都是用的標準的律句。

二、律絕句

1、標準律絕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2、拗體五言律絕句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向晚意不適,首句五連仄拗體,對句“登”救拗:驅車登古原。

三、古絕句與律絕句的區別

1、押韻

古絕句所有韻腳可以押鄰韻,律絕句只能在第一句允許押鄰韻,2、4句一定要同一個韻部。

近體絕句必須押平聲韻,古絕句可以押仄聲韻。

2、平仄

律絕句一定要講究平仄,必須使用格律詩的句式。其中有四種基本句式,另有”仄平平仄平“孤平自救,平平仄仄仄和平平仄平仄兩種變格,還有幾種拗體句式:例如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中仄仄仄仄等,救拗的對句都是中平平仄平。

3、粘連

律絕句必須粘連,例如《滁州西澗》作者: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有、潮,平仄不同,這種失黏的詩,不是嚴格的格律詩,可以歸為古體詩中。

四、絕句早於格律詩

絕句的出現早於格律詩,因此說絕句都是格律詩的說法是一種誤解。

例如在南朝著名的醫藥家、煉丹家、文學家陶弘景,人稱“山中宰相”。他寫過一首著名的絕句《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

結束語

在上面舉例的詩都是《唐詩三百首》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篇中的作品。可見即使是在唐朝,還是有很多詩人喜歡作古絕句。

如何才算是一首合格的七言絕句?

符合押韻的規則就是合格的七言絕句了,至於是古絕句還是律絕句無所謂。

例如李白的七絕,《遊洞庭五首之一》失黏又出律,是一首古絕句

洞庭湖西秋月輝,瀟湘江北早鴻飛。醉客滿船歌白苧,不知霜露入秋衣。

唐朝孟郊 的《洛橋晚望 》是一首押仄韻的古絕句:

天津橋下冰初結,洛陽陌上人行絕。榆柳蕭疏樓閣閒,月明直見嵩山雪。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七言絕句與五言絕句,跟七律、五律一樣,都叫”格律詩”,唐代稱”近體詩”,用以區別”古體詩”,是唐代文人在古體詩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先談“一首合格的七言絕句”,大概包含哪些要求一一

一,平仄與押韻。古漢語中的平仄區別在於:發音長、緩、低、柔者為平聲(古漢語中的平聲,類於現代漢語中的陰平、陽平。唯古漢語的入聲字到了現代,已“混”入了各個聲區,即“平分陰陽,入派三聲”。)發音短、促、高、硬者為仄聲。七言絕句,就是通過組織不同的平仄結構,結合句尾的“韻腳”,形成了不同的“押韻”格律:

首句平起平腳押平韻。如:琵琶起舞換新聲 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彈不盡 高高秋月下長城(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首句仄起仄腳押平韻。如: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首句仄起平腳押平韻。如: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首句仄起仄腳押仄韻。如:待到秋來九月八 我花開後百花煞 沖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一一尾句依格應為仄仄平平平仄仄,則“滿城”與“盡帶”應平仄互換,此處涉及“不以辭害意”原則,後議。)

如果說,平仄與押韻使詩句產生節奏美和回旅美,那麼七絕格律要求的“粘”(但凡格律詩都要求粘),作用是使絕句的第二句跟第三句之間(七律五律要求首聯第二句與頜聯第一句、頸聯第二句與尾聯第一句,有粘),聲律更加連貫。“粘”,就是上句起首兩字是平聲,下句也必須是平聲。反之,仄聲亦然。上列四首七絕,其第二句與第三句之間,都有“粘”。

上面說的,只是七絕的一般格律要求。如果是一首好的七絕,起碼應有“四美”一一

一眼掠過,未及細讀,便有“詩面美”;放聲頌讀,抑揚頓挫,有”聲律美”;閉目凝神,情景交融,有“意境美”;掩卷細味,詩人浮現,氣韻悠長,有”神韻美”。

篇幅關係,這裡就不展開來講七律了。說的這些,都是皮毛之見。敬請行家不吝賜教!


山海村人


什麼是合格的絕句?絕句和律詩的區別在哪?

很高興為您解答,接下來我將用簡單,並通俗易懂的方式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 絕句和律詩 都是古體詩,是詩都需要韻律,不然就不是詩,這是相同點。

不同之處在於 絕句是四行文字,每行字數相等,而律詩是八行文字,每行文字相等。這是最大區別之一。

第二個區別是,絕句是不需要對仗的,而律詩是一定要對仗的。

另外包括一些詞牌也是有要求對仗的(所以喜歡寫詩詞的人,先學習對聯是很有必要的。)

那麼什麼是合格的絕句?

首先是要符合絕句的平仄規律,第二是需要押韻。如果不去按著一定的平仄韻律去寫,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打油詩了。

細節的我就不說太多了,詩詞是一條永無止境的路,如果你真的熱愛詩詞,還得慢慢學,因為一些怎麼入境,怎麼造境,以及一些詩詞的寫作手法等,確實是非一日之功。

小和尚致力於詩詞對聯的創作與分享,交流與指導,如果您也喜歡詩詞對聯,請添加關注,謝謝!謝謝!謝謝!


對聯小和尚


絕句是四句,律詩是八句。

絕句的“絕”字是裁的意思,是從律詩中裁剪出來的意思。

律詩和絕句都有固定的格律,平仄使用要求很嚴格,上網搜一下,幾種格律方式就會找到。律詩八句中,三四句和五六句是需要對仗的,如果不按照格律寫,沒有對仗,只寫了八句,是不能稱為律詩的。

絕句可以對仗,可以不對仗,但平仄必須按照絕句的格式寫,否則也是不能成為絕句的。




若水國學教育


七言絕句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簡稱七絕。七絕全詩共分有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韻和粘對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要求。它起源於南北朝樂府歌行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晉的民謠,定型成熟於唐代。

七絕屬於格律要求比較嚴格的近體詩,首先篇幅是固定的,全詩四句,每句七字,共二十八字,其次押韻嚴格,要求符合平仄律,平仄交互安排。根據首句頭兩字的平仄,七絕分為平起式和仄起式兩大類。而其中平起式又再分為:平起平收,首句押韻和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韻兩種;仄起式也再分為:仄起平收,首句押韻和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韻兩種。

按平庂律,七絕有四種標準句型:一、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句尾兩字是平平,稱之為平平腳);二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句尾兩字是平仄,稱之為平仄腳);三、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句尾兩字是仄平,稱之為仄平腳);四、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句尾兩字是仄仄,稱之為仄仄腳)。其平仄粘對也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即所謂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但也要避免犯孤平和三平調。只有具備以上這些條件,才能算是一首合格的七絕了。

雖然絕句與格律詩都要講究平仄格律的共同點,但兩者還是有明顯的區別,首先是行數句數上的區別:絕句是每首四句,每句有幾個字就是幾言絕句,如每句七字就叫七絕每句五字就叫五絕;而律詩則是每首八句,同絕句一樣,每句幾字就是幾言律詩了。其次是格律上的區別,因為兩者句數不一樣,所以導致格律上也有稍微的區別。再次是對仗要求的區別,絕句不一定要對仗對偶,沒有嚴格規定要求,但格律詩的頷聯和頸眹則必須要對仗工整。

也就是說絕句和律詩的共同點都是格律詩,而不同點區別在律詩是每首八句的格律詩,絕句則是每首為四句的格律詩。


陳文宗易經協會副會長


在我國的魏晉就有“絕句”,那麼中國的詩體又稱為截句,斷句、絕詩,每首為四句,一般分為五言、七言兩種,簡稱五絕、七絕,偶有六絕,起源於漢及魏晉南北朝歌謠。

對於七言絕句來說指每首四句,每句為七字詩,七言律詩則每首為八句。律詩的起源於南朝成熟於盛唐時期,講究聲律對偶,平仄、對仗和押韻詩歌體裁,因其格律的嚴密性,故名格律詩。分為五言、七言兩體,簡稱為五律、七律,偶有六律,所以稱為七言律詩,簡稱七律。由於七律對仄、押韻,所以對仗有嚴格的要求。

七律 . 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用戶名Mavis


絕句乃律詩之祖!只因其“太絕”而使許多人看不懂!是因為他斷章取義是為“絕”也!也稱斷句!而後來的律詩五律、七律則是每聯兩句,容量加大,字數增多。一聯內分出句與對句。出句與對句有的互為補充,有的互為比較。而使他更接近“韻文”,使人一看就懂!但無論絕句還是律詩不遵守起、承、轉、合這個寫作提綱是不能稱之為詩的!下面看看才哥原創的幾首絕句與律詩:

七絕·相思曲

欲寄君情無好詞,石榴裙下惹相思。

尋花問柳何時盡,創業興家定有時。

七絕·紅顏賦

一曲相思歌盛世,滿懷幽夢寄相思。

何須沉醉情人俏,總把紅顏邀上席。

七律·新春憶邊關

斗轉星移又一年,神州處處換新顏。

青山隱隱遮寒月,綠水潺潺勒燕然。

南海艦船通兩岸,北疆猛士定三關。

花天酒地千家喜,萬里江山誰戍邊?

五絕·遊子吟

紅梅鬥雪開,遊子始歸來。

安得萬千貫,三杯自嘆哀。

改為七絕

臘月紅梅鬥雪開,天涯遊子始歸來。

若能安得萬千貫,何故三杯自嘆哀。

大家看得五絕每句加兩個字成為七絕後更容易讀懂。然而絕句與律詩更是如此,所某種意義上絕句比律詩更難寫!









根據【七律驚世死不休全書】記載,一首合格的七言絕句,讓人讀之,必須有驚濤駭浪,寢食難安,並伴有少許噁心嘔吐的威力。

現摘抄古七言一首,僅供各位親參考。

過年一週是初七,

已經不是年初一。

再別父老去掙錢,

年底回家買鹹鹽。


白這個顏色


七言絕句是指四句詩,每句七個字,第二和第四句尾字須押韻,首句尾字可押可不押韻,必須符合平仄規則。絕句和律詩的區別:一是絕句是四句,律詩是八句;二是絕句不要求對仗,律詩中間兩聯必須對仗;三是絕句首句尾字可以不押韻,律詩則要求首句尾字押韻。

時代發展了,但格律詩的規則不能變,這是我們的祖先留下的文化遺產。不按格律書寫的詩叫順口溜,不能稱為格律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