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柳的詩句很多,你最喜歡哪一句?

柳暗花明美文苑


泱泱中華文庫,描寫柳的詩句太多了,我唯獨鍾情賀知章的《詠柳》。尤其那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這是一首比喻貼切、構思精巧的詠物詩,以詠柳歌唱春風的偉大力量,體現造化之功。在古詩的意象中,柳與離別總是關聯在一起。古曲《折楊柳》大都為傷別之辭,如李白的《憶秦娥》也有“年年柳色,灞陵傷別”的句子。而賀氏這首詩與之相反,生趣盎然,格調清新,讀之使人心情感奮,活潑舒暢。

冬春之交,總是乍暖還寒,寒氣籠罩之下,春色蕭蕭。只有到了陽春二月,楊柳吐葉掛絲,大地才換上新裝,充滿著生機。於是詩人敏感的心靈融入到這明媚的春色裡,情不自禁地通過詠柳具體形象地謳歌春風,謳歌大自然。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柳樹比喻成碧玉一般,道出了柳的嫩綠輕盈,這樣嫩綠輕盈的柳不是死氣沉沉的,它在春風中婆娑起舞。詩人簡直把柳樹的形、色、神韻都寫活了,這就是一幅美妙的春色圖呀!小時候學習這首詩,特喜歡賀知章這種清新脫俗的格調,但有好幾次在背誦古詩的時候,總把“絛”的讀音念成了“tiao”,沒少挨老師批評。那時候我還沒見過柳樹,後來在偶然的一次春遊中,有同學告訴我,那就是柳樹,真的覺得如詩人所寫,第一次體會了“萬條垂下綠絲絛”的那種美。《詠柳》之所以被傳誦千古,肯定有它獨到之處。




早安樂讀


【雷新宏聊文化之十一】

重溫經典——永遠喜歡的《詠柳》

我和中國的大多數孩子一樣,從小就能將賀知章的《詠柳》倒背如流,而且每一幅場景記憶猶新,如在眼前,而且一定會一生陪伴。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尤其是最後兩句: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一問一答,妙趣橫生。

  仔細看看唐詩中,賀知章之前,沒有誰可以把春風想像成剪刀?

二月春風由無形化為有形,它顯示了春風的神奇靈巧,這無疑使《詠柳》成為唐詩詠物詩的經典詩句。

  作者借柳樹和春風,把春風比作一把剪刀,,讚美春風裁出了春天的美景。整篇詩中洋溢著作者的人逢早春的喜悅。

一句經典,讓人們無法割捨。永遠喜愛的賀知章,永遠喜歡的《詠柳》✌✌





雷新宏369


臘梅吐芳迎紅日,綠柳展枝舞春風。_柳撥煙霞山色翠,…梅含胭脂秋意濃。……梅柳三春飛雛燕,…炎黃一脈是神龍。…(竹枝飼):…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睛卻有睛。…這詩意是;…江岸楊柳青青,一位少女聽到江上傳來了小夥子的歌聲,…歌聲飽含著情意,好比東邊出了太陽,西邊卻在下著雨☔️,說具無睛:(情)卻有睛(情)…吧。…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鶯啼山客猶眠。…畫意,是…桃花的花辯上還含著昨夜的雨滴,…青青的楊柳籠罩在清晨的煙霧中。∵風雨☔️吹落滿地的花瓣,象童還沒來得及打掃。…黃鶯嬌啼,擾不亂主人的清夢。



芝麻161696524


說實話描寫柳的詩句有很多,這裡就不作介紹,但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如下三句:

(一)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長恨歌》白居易

(二)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涼州詞二首》王之渙

(三)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村居》高鼎



森林之王no1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不是專為寫柳,卻是讓我最有畫面感,最引起無限情思的一句詩。

“楊柳色”,三個字,從小時候見到這句就各種嚮往,也是因為此詩喜歡上的王昌齡,甚至後來一度不相信“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竟然也是他寫的😂。

再加上“陌頭”,地點一出,畫面感頓時而生,柳的美好,和折柳送別的意境,以及如今斯人不在,獨自相思的背影,一讀就是一幅畫。



亭林文學


柳,楊柳,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是一個描寫春天和依依惜別之情的美好意象,使用率極高,但我最喜歡的一句是:

“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憶秦娥·蕭聲咽》——李白

簫聲咽。

秦娥夢斷秦樓月。

秦樓月。

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遊原上清秋節。

咸陽古道音塵絕。

音塵絕。

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七十年代初,當萬眾讀毛主席語錄,背誦毛主席詩詞的時候,我意外得到了一本《唐詩一百首》,如獲至寶,愛不釋手。至此,我不僅知道“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還知道“年年柳色,灞陵傷別”這樣悽宛、動人心絃的詩句。它與“西風殘照,漢家陵闕”這樣大氣雄渾的詩句一起深深地烙在我的腦海裡。

多年後,每當我看到初春的柳色,就想起與好友分別時依依惜別的情景,就會情不自禁地吟誦這句詩。

灞陵在長安東郊70裡,是漢代辭親別友,折柳相送的地方。

後來有機會去西安,當火車離開市區向東路過霸陵時,我也會自然想起這句詩,然後憑窗遠眺,期望看到當年古人惜別時的楊柳,儘管什麼也看不到,但這種情愫,久久縈懷。


秋水並刀


寫柳的詩,我最喜歡唐代鄭谷的《淮上與友人別》: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這是首送別詩,是詩人在揚州(即題中“淮上”)和友人分手時所作。兩人就此別過,都要各奔前程。

一、二句寫景,揚子江畔,楊柳依依,牽著彼此依依惜別的深情,楊花漫天飛舞,愁殺即將渡江的兩位友人。這兩句即景抒情,景中寓情,一以青青柳色,抒發依依不捨之情,“柳”諧音“留”,二以“愁殺”一詞點出全詩的情感:離別的憂愁。一種天涯羈旅的漂泊之感洋溢在字裡行間……



三、四兩句,從江頭景色轉到離亭別宴。驛亭宴別,借酒澆愁,席間吹奏起了悽清怨慕的笛曲,天色彷彿不知不覺地暗了,分別的時刻到了。兩位朋友在傍晚暮色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君向瀟湘我向秦”,你就要南下瀟湘我卻奔向西秦。

前兩句以楊花柳絲、江頭春色的樂景,反襯離別的哀情,愈見其哀。後兩句以離亭宴餞、風笛暮靄的哀景,正襯離愁別緒。這樣使揮手告別的黯然神傷,各奔天涯的無限愁緒,南北異途的深長思念,乃至漫長旅程中的無盡寂寞得到充分地表達。

古人由於交通不便,通訊不便,是相見時難別亦難,因為朋友這一別,一生可能再也見不到面,所以才叫生離死別,所以才會那麼難捨難分……


融融118


描寫柳樹的詩句有很多,下面是我記得的詩句。

1.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2.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3.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4.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5.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6.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7.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8.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

9.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

10.桃李風前多嫵媚,楊柳更溫柔。

楊柳在古詩中多以描寫春天,那種柔,那種美,那滋潤萬物使萬物復甦的情景。描寫柳樹的古詩很多,我最喜歡的是“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當年不肯在春天開放,如今卻在無端地在秋風中受盡淒涼,是多麼讓人感傷啊!


餘於娛記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河邊楊柳生芽冒青,路邊的桃花、杏花、薔薇花紅豔無比,煞是好看之極。到處呈現出一派春意盎然旳景象。

說起描寫楊柳的詩詞,翻翻恐怕有一沓子,若在其中挑選,肯定是蘿蔔青菜,各有喜愛!依我淺見比較欣賞晚唐詩人韋莊的《臺城》這首詩。全詩如下: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韋莊生卒於836~910,字瑞已,京兆杜陵(今西安)人。晚唐五代著名詩詞家。他的作品以懷古、傷時、旅愁為背景而作,風格清麗自然,被後人評價為典雅綺麗,風致嫣然。

此詩的解讀就不多說了。因為內容非常明顯。毋須我自作多情了!個人只談點觀感,覺著韋大師寫東西與人不一樣,其詩中透著一種叫人說不出的意境。譬如詩中的鳥空啼,臺城柳,無情,依舊,煙籠,如夢字句,真是觸人心扉,讓人無限遐想。我有時走在江邊大堤上,尤其是煙雨濛濛之時,看見飛鳥從柳樹旁啼鳴而過,特別能體會到此詩的況味,真乃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矣!


夜光珠2


折柳亭,離別苦。

“楊柳”作為文學意象備受青睞,產生諸多含有此意象的佳作名篇。

1.楊柳

[ 宋 ] 陳景沂

美笑千黃金,駐景雙白璧。

東風楊柳津,幾度千絲碧。

款款白麵郎,畫舫宮樣妝。

新堤五里長,回頭意悠揚。

幽人興不忙,得志汀草芳。

2.楊柳

[ 宋 ] 鄭會

憶別東湖兩度春,西湖柳眼又新新。

想因一樣湖邊柳,一樣春風一樣青。

3.楊柳

[ 唐 ] 汪遵

亞夫營畔柳濛濛,隋主堤邊四路通。

攀折贈君還有意,翠眉輕嫩怕春風。

4.楊柳

[ 宋 ] 陳孔碩

臘雪逢春次第消,等閒著腳上溪橋。

柳條畢竟帶兒女,一夜東風眼便嬌。

5.楊柳

[ 明 ] 朱祐杬

金絲縷縷是誰搓,時見流鶯為擲梭。

春暮絮飛清影薄,夏初蟬噪綠陰多。

依依弱態愁青女,嫋嫋柔情戀碧波。

惆悵路歧行客眾,長條折盡欲如何。

6.楊柳

[ 宋 ] 宋自適

絲絲煙雨弄輕柔,偏稱黃鸝與白鷗。

才著一蟬嘶晚日,西風容易便成秋。

7.楊柳

[ 宋 ] 曹豳

春至風花各自榮,就中楊柳最多情。

自從初學宮腰舞,直至飄綿不老成。

8.楊柳

[ 宋 ] 徐橘隱

陰陰垂柳亂蟬嘶,柳外嬌鶯自在啼。

心事太平山色好,開軒坐到日沈西。

9.楊柳

[ 宋 ] 任希夷

嫋嫋吳興柳滿城,春光濃處白蘋亭。

平時金縷黃尤淺,看得枝枝葉葉青。

10.楊柳

[ 宋 ] 王安石

楊柳杏花何處好,石樑茅屋雨初乾。

綠垂靜路要深駐,紅寫清陂得細看。

11.楊柳

[ 宋 ] 賈似道

燕子樓邊柳色新,畫眉人去鏡生塵。

來年羞結空床夢,閒撥琵琶過一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