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碧霞元君黄花洞修真

小说:碧霞元君黄花洞修真

相传,玉皇大帝有一女儿,名叫碧霞。公主长得花容玉貌,美若天仙,性格天真活泼,聪明可爱,因而很受玉皇大帝娇宠。但小碧霞生性顽皮,常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来。

有一次,她偷偷越过金碧辉煌的金阙云宫灵霄宝殿,进入太上老君的炼丹房玩耍。小碧霞对炼丹炉感到很神秘,想看看里边到底有些什么玩艺儿,但一不小心,将玉皇大帝的炼丹炉碰翻了,炼丹炉里的仙丹顿时滚了一地。小碧霞出于好奇,吞吃了几粒。

炼丹炉是玉皇大帝的心爱之物,丹也已经炼了多年,几近成熟。玉皇大帝知道后,怒不可遏,一气之下,将小碧霞逐出了天庭,打入了凡间,要其受苦受难,待获取正果后再回天庭。

玉皇大帝下了旨,又觉得有些后悔:碧霞小女虽然偷吃了自己的心爱之物,触犯了天规,但她毕竟还小,是一不小心所为,将爱女打入下界,着实有些不忍心;再说,女儿被惯成这个样子,自己也有责任。但帝命已下,又不可随意收回。

玉皇大帝犯了难,思索良久,终于想出了一个两全之策:派一武艺高强的天将随其左右,暗中保护女儿的安全。

梦吞凤月 九龙临盆

下界有一国君,是一位开明皇帝。他治国有方,安民有策,公正严明,深受老百姓拥戴。在他执政期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既无国忧,又无外患,老百姓过着无忧无虑、丰衣足食的生活。皇后也知书达礼,是一位有名的贤德皇后。皇后长得眉清目秀,美若天仙。朝臣们对皇帝的治国之道,尊崇有加,佩服得五体投地。

一天夜晚,皇后正坐在床边,等着丫环送茶,朦胧之中做了一个梦。她梦见天莹净静,一尘不染的夜空,九只凤凰围成一团吞吃月亮。这九只凤凰吃完后就钻入了自己的怀中,天空顿时一片黑暗。

皇后被梦惊醒,再也不能入睡,三个月后身感不适,经御医查看,原来皇后已身怀六甲。报知皇上,皇上喜不自禁。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但皇后怀孕十个月后,仍不见“动静”,皇上皇后都非常纳闷,请来御医望闻,也不知所以然。

又过了两个月,一天夜晚,皇后忽感腹部疼痛,知是将要临盆,丫环侍女都忙个不停。这时,天空忽然乌云翻滚,欲雨不雨,九条巨龙高悬空中,口吐白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缓缓洒落在为皇后生产准备的木盆中。皇后在一阵剧烈的疼痛过后,一个天真可爱的女婴降生到了人间。

这一天是古历四月十八日。女婴的降生之时,也就是碧霞的下凡之日。接生婆将女婴包好后,送给皇帝观看,并请皇帝给女婴取一个名字。皇帝见后非常高兴,斟酌良久,取名“千花公主”。

书房诵读 煎药奉母

“千花公主”降生人间后,在皇后与奶妈的精心护理下,茁壮成长。小公主天资聪慧,三岁诵读,七岁写诗答对,样样都行,后请名师指教,进步很快。十几岁后,“四书五经”样样皆通。这些进步早已被皇后、皇帝看在眼里,喜在心中,两个人看着孩子的聪明灵巧而暗自高兴。

有一年,千花公主在专心学习之时,皇后突然身感风寒,高烧不退,经多方郎中调治,病情不见好转,在万般无奈之下,千花公主为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四处求医,最后求得一泰山道人诊治,这道人医术高超,为皇后开了处方。千花公主亲自为母抓药、煎药,侍奉得无微不至,皇后的病渐渐痊愈。

从此,千花公主对道学产生了兴趣。

辞朝修炼 别母入山

千花公主在寻医救母的过程中,踏遍了千山万水,走遍了乡村、山寨和府州的县衙,看到了社会上各种不平的现象和在水深火热中受苦受难的黎民百姓,目睹了社会上尔虞我诈的市侩小人和仗势欺人的社会恶棍,从这些活生生的事例中,她受到了启发和教育,蒙发了学道救世、普渡众生的意念。千花公主见皇后病愈恢复了健康,向父皇和皇后说明自己的想法,证得双亲同意,辞别双亲入山修炼。

樵夫指路 饮餐松子

千花公主怀着一颗救世为民,普渡众生的良好愿望,含泪告别双亲,踏上进山修炼之路。她听说泰山的天空山“黄花洞”很美,是出家修炼的绝妙去处。她沿着崎岖不平的小路,朝泰山走来。走着走着,由于山石陡峭,人烟稀少,森林茂密,山间羊肠小道时隐时现,不一会儿就迷失了方向。

千花公主正不知往何处走时,一时着急万分,就在这时,玉皇大帝下派的仙人,化作一樵夫,肩挑山柴,出现在茂密的森林中,口哼着泰山信天游小曲向千花公主走来:“哎哟来哟,哎哟来哟,山上白云绕山间来哟,山涧溪大川哟,森林茂密神灵在哟,在家生活千般好来哟,那知在外事事难……”歌声由远而近,朝千花公主方向传来……

千花公主看到樵夫大哥向自己走来,高兴得忙迎上去问道:“请问这位大哥,去天空山黄花洞该如何走?”

樵夫很热心地告诉她说:“沿这条小路向前,走九十九条山间小路、越九十九座山峰,翻九十九道山梁,看到古松苍翠,林深似海的地方,就是天空山黄花洞。”说完挑柴而去。千花公主按照樵夫所指的方向继续前行。由于她长途数日,没能得到很好的休息,身体有些劳累,再加上又渴又饿,只好停下来,走到一棵大树下一面休息,一面拣食松子充饥。

中途遇寇 古洞修真

千花公主餐食松子后,精神焕发,疲劳已解,体力大增,觉得浑身轻松,心中非常高兴,稍加整顿行装,便沿着樵夫所指引的进山路线继续前进。

千花公主心中格外高兴,她边走边欣赏着山间的自然美景,边走边看蜂蝶起舞之姿和百花竞放之态,嗅着微微春风送来的阵阵芳香,听着山涧的潺潺溪水和瀑布传来的轰鸣……

公主正在观赏大自然的美景之时,突然从山林中窜出两名山寇,拦住了千花公主的去路,进行百般刁难和污辱。千花公主好言相求,都无济于事。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危险时刻,暗中保护她的天神,施展仙术,将二寇赶走,才使得千花公主脱离危险(实际上这是上天考验千花公主修道之心是否真诚所为)。

千花公主脱险后,气不减,志不移,继续朝着修炼的洞穴进发。经过数日的艰难攀登,终于来到泰山后石坞天空山黄花洞。

这黄花洞位于泰山后石坞。后石坞是泰山绝妙之处,到处是千姿百态的古松,有的侧身绝壁,有的直刺云天,有的横空欲飞,而这万顷松林经山风推波助澜,松涛阵阵,使岱阴石坞越发惊险幽奥。这松涛连同那古洞清泉,瀑流溪潭组成一曲神奇的交响曲,扣人心弦,让人陶醉。

黄花洞是天空山下的古洞之一,西有“黄花洞”,东有“莲花洞”。黄花洞因四周多黄花而名,系宽阔天然石洞,洞顶渗水成珠,串串落入洞底深池,叮咚作响清脆悦耳,故名“灵异泉”。又传松鹤常来此饮水,又名“来鹤泉”。这里因背阴天寒,终日云雾缭绕,瞠目纵眺,犹如削铁,奇峰千朵,前有夷地可半亩,入其中窈然而深,朗然而虚明,石窦涓涓,凝结玉柱大十围,高丈余,晶莹可鉴。有诗赞曰:

这千花公主为什么选择“古洞修真”呢?原来,道学认为“洞”者,“通”也,上通于天,下通于地,中有神仙幽相往来。天下十大洞,三十六小洞,居乎太上磅礴之中,莫不洞洞相通。又有神真往来,无有窒碍。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则人一身之中,亦有洞者,头有九宫,上有寥天,共为十大洞天,柱骨二十四节,共十二重楼,共三十六洞,上通泥丸之九天,下彻尾闾之九地,中有真气幽相往来。是圣人与虚极静笃之中,斡转璇玑,神通气洞,上于天通,所谓三宫升降,上下往来无穷者也。

白猿献桃 雀巢筑顶

千花公主费尽周折,历经数年的长途跋涉,经受了无数次考验与磨难,冲破了各种艰难险阻,终于到达朝思暮想的天空山黄花洞,按照道家无私无欲,安宁不动,尘埃不入,邪恶不生的规则和静坐入门之大法,碧霞元君双腿盘坐静如神,两手结定意静心。

千花公主在洞中虔诚修炼,很快进入到“身心意合”之境界。

相传,千花公主来泰山天空山黄花洞修炼一事,早被在泰山修炼多年的白猿知道,白猿为超度她早日取得正果,前来献桃,并日夜守在洞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精心照料。

白猿献桃,据《仙术秘要》卷记载,灵芝、仙桃视为仙家修炼食用之妙品,初入道家修炼者,视为极品,它质清无渣,滋营丰富,它既能解辟谷前的痛苦之感,又能助修炼者功力的提高。虽然说道家辟谷服水,餐云吸露,那是成功之后的事,初练者必须有外部的支持与扶助,方能成功。

在白猿的精心照料下,千花公主不久就进入了道家所崇奉的无念无欲之“静眠”境界。为此,山雀在她头上筑巢,她不厌,粪布全身,她不烦,达到一切为“无”之境地。

随着修炼的深入和时间的推移,千花公主的修炼之功达到一定的境界,同时,在她头上筑巢的山雀也繁衍出自己的后代,并逐日长大,其胃口也越来越大,雄雌两只山雀成天飞来飞去忙个不停,还是满足不了子女们的需求,叽叽喳喳吵个没完,它们的吵闹使千花公主无法静心修炼,一气之下,弃巢而走,去寻找修炼的最佳境地。

她出洞后行走不远,忽见前面有一块巨石挡住了去路。那巨石形如弯弓,高大无比,从弯弓的缝隙中有水珠不断滴下,砸在底下的岩石上。由于日久天长,巨石已被水击穿。

千花公主绕过巨石再往前走,不远处,见一位老者眉清目秀,鹤发童颜,站在山涧溪水之旁,用根粗铁棒,正在蘸水研磨。

千花公主见后问道:“老伯,您老这么大年纪了,蘸水磨这根铁棒干什么?”

老者慢吞吞地说:“在磨针。”

千花公主听后非常惊讶:“这么粗的铁棒,什么时候才能磨成针?”

老者答曰:“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

碧霞元君听后豁然醒悟,心想:滴水能穿石,铁棒能磨针,只要功夫到,理想变成真。为此她重返古洞,重新修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