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檜死後宋高宗說:“朕今日始免靴中置刀矣。”宋高宗如此提防秦檜,為什麼不把他撤職?

一德格天1


首先這段話並不是出自於《宋史》等正史,而是出自明朝陳邦瞻所編撰的一部記錄宋史的《宋史紀事本末》,在卷七中有過這樣一段記載“檜既死,帝謂楊存中曰:‘朕今日始免靴中置刀矣!’其畏之如此。”,其從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當年秦檜死後,趙構跟楊存中說“我今天終於可以不用在自己的靴子上放刀了。”,且其露出的表情是很害怕怕秦檜的樣子。



當然這段話到底是真還是假我們無從得知。畢竟南宋距明雖然不過百年,但是大概也有92年的時間,很多事情也無法準確的得知,而至於陳邦瞻如何得知這幾乎可以算是絕密的話的也自然無法得知。畢竟試想下,一個皇帝怎麼會跟自己的臣子說他害怕另外一個臣子呢?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嗎?而且就算說了,你覺得一個趙構的親信他會傳出去嗎?要知道這可算是皇家的秘事了,在那個時代誰敢亂說。



不過不管如何“朕今日始免靴中置刀矣”的確出現過,而非是今人杜撰,這點到是真的。至於這句話到底是不是趙構說的,也不必去爭論,說實在的南宋最有爭議的就是趙構和秦檜這二人,自南宋之後的史書歷來對其二人的記載就多有貶低之處,而且是真真假假摻雜其中,所以根本無從分辨,那既然如此又何必去爭論呢?



但是至於高宗是否有沒有在提防秦檜,個人覺得實際上趙構雖的確對其有些提防,但更多的對秦檜是信任,而非猜忌。若不是信任,趙構也不會在秦檜死後說出“秦檜力贊和議,天下安寧。自中興以來,百度廢而復備,皆其輔相之力,誠有功於國。”這樣的話,而從這段話可以看出對於秦檜,趙構還是較為信任。



實際上自紹興和議後,趙構對於秦檜就越發的倚重。先是在1142年,秦檜被加封為太師,並進封魏國公,而在這數年的時間高宗又先後將胡舜陟、張九成、張邵、黃龜年、白鍔等上奏彈劾秦檜的人貶出京城。到1145年趙構還賞賜秦檜府第,且對其家眷都進行了加封,後更是親賜“一德格天”的匾額。



到了1146年趙構聞聽秦檜建了家廟,並賜了祭器給他,而這我們要知道在趙構之前,可沒有一個帝王賜給一個臣子家廟祭器的先例。而到了1149年,趙構為了嘉獎秦檜對於大宋的功勞,更是下令為他畫像,並親自做贊。可以說從以上的種種事蹟可以看出,趙構對於秦檜的恩寵是絕對浩蕩的,也可看出趙構對於秦檜也是絕對的信任的。



那麼這裡肯定就會有人說趙構之所以會做這些,是為安撫當時權勢滔天的秦檜,防止他做出過激的行為。的確,當時的秦檜在朝堂的上權力絕對是巨大的,但是遠遠沒有達到能夠威脅趙構的地步,而這點我們可以從1155年,趙構在秦檜未死之前就能直接拒絕秦檜的養子秦熺意圖繼承秦檜做宰相的請求,並直接讓瀕臨死亡的秦檜和秦熺直接致仕就可以看出。



畢竟如果秦檜的實力足以影響到趙構的話,恐怕他的養子也不會以31歲的年齡就被趙構強制退休,要知道正常情況下宋朝的官員最早也要70歲才退休。所以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在當時宋朝的最高權力始終都是在趙構的手中。其實可以說秦檜的權力都是趙構給的,如果趙構不想給他,秦檜將什麼都不是。



但是我們卻看出在當時趙構的確給了秦檜非常大的權力,甚至在他去世後,還封他為申王,更是賜諡號為“忠獻”,要知道這份待遇可不是一個受到提防的臣子能夠得到。所以只能說明在當時秦檜是非常受到趙構的寵信與信任的,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你說趙構為何要撤他的職呢?



不過如果嚴格以上來說趙構也並不是就完全的信任秦檜,對於他趙構還是有些提防的。比如當年秦檜的孫子秦壎本來原定是狀元的,但是趙構因他的身份就將他降到了第三名。但是說實在的,這份提防是任何一個皇帝都會有的,在那個封建時代,不管是忠臣還是奸臣,皇帝對其的提防都是會有的,這是正常的情況。但是對於秦檜,趙構對他的信任和寵愛遠遠要多餘提防。


澳古說歷史


秦檜死後,宋高宗趙構說了一句話,“聯今日始免靴中置刀矣”。有人認為這話有兩層意思,一,趙構怕秦檜,所以刀置靴中以自保。二,靴中置刀,提醒自己,秦檜就是一把刀,要時刻提防。但也有人認為:趙構對權力的掌控非常強,他真要處置秦檜,不過一句話的事,用得著這麼害怕嗎?而秦檜死後,趙構更沒有什麼可怕的,完全可以對秦檜秋後算賬,開棺戮屍都沒問題。但趙構沒這麼做,反而追封為申王,諡號為忠獻。

實際上呢,趙構說這句話時,只有楊存中在場。楊存中是誰?他本名楊沂中,掌管宿衛禁兵,是趙構的保鏢頭子。楊存中馭軍寬而有紀,樣貌威嚴卻善於逢迎,是趙構的絕對親信。不過呢,楊存中是主戰派,反對向金朝稱臣求和。而趙構呢,鐵了心要求和,別讓割地賠款認幹叔,就是認幹爺爺也不含糊。

宋金紹興議和後,趙構始終把這件事當成自己的豐功偉績四處炫耀。金朝也不想打,宋金保持著脆弱的和平,直到海陵王完顏亮上臺。完顏亮志在滅宋統一,這就讓趙構非常為難了。趙構本想再讓出一部分利益,完顏亮就此罷兵。可完顏亮堅持滅宋,趙構吹的泡泡破滅了,臉上沒光。但他是皇帝,不能背這個黑鍋,只能讓秦檜當背鍋俠。

趙構對楊存中說這句話,就是誇大秦檜對權力的掌控,為甩鍋做輿論宣傳。無非是對天下人說:求和不是朕的責任,這都是秦檜作的惡,與朕無關。而趙構在秦檜死後不追究他的罪,也不過是趙構在心裡還是沒徹底放棄求和的最後一絲幻想。如果給秦檜定罪,就等於把自己定性為主和派,再主和就沒有多少轉寰餘地了。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趙構的臉皮非常厚,和著名的曹操有的一拼。

先說一下曹操,因為曹丞相害怕,害怕在夜晚,在自己睡著了的時候,身邊的人會趁機暗殺自己,於是曹操就編故事,說自己喜好在夢中殺人,讓身邊的人,晚上不要靠近自己。可是這話光說還不行,曹操還得實踐一下,別人才會真的信啊,於是,著名的表演就開始了。

曹操先是故意裝睡,然後,再把被子給掉到地上,一個傻BB的侍從,居然擔心曹丞相會著涼,就過去給曹操蓋上被子。機敏的曹操馬上摸出短刀,“噗呲”,把人殺了,然後,繼續再去睡覺。

到了第二天,曹操還假裝吃驚的模樣,假惺惺的掉了幾滴淚,還厚葬了被殺的侍從。於是周圍的一群人,都紛紛配合曹操的表演,四處傳播曹丞相的夜間殺人傳奇。主簿楊修有些愣,自己不配合曹操的演出,那也就算了,居然還就出來扮聰明,敢於去譏笑那個可憐的侍從,說:丞相非在夢中,君在夢中爾。

此言一處,把曹操氣的差點中風,書上記載說曹操的嘴都歪了,此事沒過多久,曹操就找個藉口,把楊修給弄死了。

於是,曹操的這段表演,也就被大家給記住了。

到了趙構的時候,這個鬼精鬼精的賊皇帝,等秦檜死後,想要和秦檜劃清界限。於是不要臉的趙構,居然去學曹操。因為趙構的水平,比起曹操來差太多,所以趙構的開始動作,完全是按照曹操的劇本來演。

趙構先找到了楊存中,一個自己身邊的楊姓侍衛,趙構先問了問這位楊侍衛:楊修和你祖上啥關係啊,是親戚不?知道楊修的下場嗎?

等這樣的關係都搞明白以後,表演才進入高潮,趙構才開始洗白,開始痛斥秦檜不是個東西,然後,再編出自己的苦逼,自己竟給秦檜這個奸賊,逼到要靴中置刀的鬼話。

作為一個沒什麼文化的侍衛,他書讀的可能不多,但故事嘛,一定聽得不少,人也夠機靈,要不怎麼在皇上身邊混。皇上這話裡話外的意思,楊侍衛能不明白嘛。雖然趙構胡扯的一塌糊塗,扯得良心上都有些虧欠,可是楊修的故事在前,自己扛個腦袋在後,事實上,楊侍衛還想多活幾天,多吃幾天閒飯呢。

於是這識時務的侍衛,撲通一聲就跪下了,為了表演的徹底,楊侍衛居然還哭了出來,說:皇上您,可是太不容易了。

在君臣的大力推廣之下,這個趙構藏刀的故事,果然就給流傳了開來。在趙構一朝的大臣們,雖然個個都精得很,可這是皇上擔任男主角的劇,即使是狗血一樣的劇情故事,大家也只能配合著演。誰敢不配合?想提前到陰間找楊修聊聊,交流一下諷刺皇帝的感受?犯不著啊!

宋朝人演這樣的段子,主要是迫不得已,最後自己心裡一樂,也就過去了。

別人都是在表演,到了現在,怎麼還有人當真了?


圓窗觀點


不知大家有沒有讀過《蘇綽答宇文泰》,可謂道盡千古帝王心術,文章主旨是帝王用貪官,反貪官。高宗和秦檜就是一對相互利用,狼狽為奸的君臣典範,這裡的邏輯是帝王用奸臣,反奸臣。這理論對高宗這種心理陰暗,沒有子嗣,輿論支持不強的皇帝尤為適用。

皇帝不怕奸臣,貪官,但皇帝會怕忠臣,清官。為什麼呢?因為忠臣,清官得民心,會危及皇帝的權威!而奸臣,貪官對皇帝構不成威脅,相反一旦失去利用價值,就會被皇帝清算,不僅財產充公,皇帝還可以把責任往奸臣身上推:你們看,不是朕不聖明,朕只是被奸臣矇蔽了而已!


秦檜與高宗的關係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是紹興元年到紹興二年秦檜第一次拜相,因為提出南自南,北自北的口號與主戰的主流輿論不合,加之高宗厭倦秦檜,於是秦檜從紹興二年到紹興八年罷相。

第二階段是紹興八年到紹興十二年,秦檜得張浚推薦二次拜相,隨後排擠張浚,趙鼎,獨相十八年,高宗此時用秦檜,主要是找個代理人在臺前執行投降政策,順便打壓下得民心的主戰派,高宗在雙方關係中仍然佔據主動。秦檜很清楚,自己不過是個棋子,所以不負所望害死岳飛,達成和議,搞得自己臭名遠揚。


第三階段從紹興十二年到二十五年,秦檜已經完全掌握了高宗的心態,為了避免自己活著被清算的那一天,秦檜一邊不遺餘力打壓忠臣良將,搞臭自己,讓皇帝放心:你看我還是甘心做個奸臣,我不會威脅你的位子。一邊大肆培植親信黨羽,擴充個人勢力,安排親信佔據朝廷要害部門。這時君臣之間的權力對比態勢已開始轉變了,高宗當然很清楚秦檜已經尾大不掉,但是廢掉秦檜就是對自己過去求和投降路線的否定,將會更加危及自己的統治,於是索性眼開眼閉。如朱熹所說,假若秦檜掌握兵權,或秦檜再多活幾年,那麼南宋天下將姓秦不姓趙了。


高宗頂著這樣幾乎玩脫的風險熬到紹興二十五年,心理壓力不能說不大,終於秦檜死了,他趕緊採取兩手措施收拾人心。第一,約束秦檜的勢力,消除秦檜的影響,對內部的明白人訴苦說朕過去都是被秦檜脅迫了,朕自己褲管裡都帶著刀呢;第二,給秦檜加諡號追贈,對外繼續宣佈秦檜是個好同志,一貫堅決執行朕的正確路線得力,然後培植了跟秦檜一路貨色,但是基礎不深好控制的湯思退做尚書右僕射,直到紹興三十一年金軍再次南下,投降總路線最終破產為止。

所以說,高宗和秦檜不過就是各取所需,共同賣國肥己而已,兩人都該遺臭萬年,要不是因為高宗是皇帝,後代皇帝都忌諱,岳飛墓前跪的就該是五個人,五個罪人不僅跪嶽王,更是向拋頭顱灑熱血的南宋全國軍民,向淚盡胡塵裡的大宋北方遺民下跪謝罪。


每日一段歷史


在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些什麼東西,我也不知道。我跟大家一起稍微瞭解一下整件事情的經過。

當時秦檜病重,宋高宗趙構去看望秦檜,秦檜的意思是要宋高宗趙構見自己的兒子作為宰相來保持全整個秦氏一族,但是顏值完全明白這件事情的宋高宗趙構從看望秦檜一直到他離開,從始至終都沒有提這件事情。

被逼急了,秦檜家人也就是他那個兒子在宋高宗趙構臨走的時候,死死抱住他大腿,哭著求他把這個宰相的位子稍微確定一下。

宋高宗趙構只不過輕輕撇了一句話,說這件事情到時候再說,你們先不要著急回頭,把秦檜的兒子給摁下去,以後直接走了,秦檜說了一句話,完嘍。

事實上,從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宋高宗趙構和秦檜雖然說二者狼狽為奸,但事實上,兩者之間都互相提防著。

宋高宗趙構本身是一個權力慾望極其強烈的人,秦檜又是一個對於功名特別有強烈慾望的人,所以當二者面臨共同的敵人,比如說岳飛的時候,兩個人可以聯繫手來一起做掉岳飛,但是一旦兩者就像兩頭狼一樣,(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遇見同一塊肉的時候,二者之間就互相提防起來了。

果然,當秦檜死了以後秦檜的家人可以說在宋高宗趙構在的時候沒有得到重用,如果不是秦檜提前投資了宋高宗趙構的皇后的話(關於這個事情,我跟大家稍微講一下經過,宋高宗趙構由於早些年經歷過戰亂,所以不孕不育,因此,對於擁立皇后這一點表示沒有興趣,不想去立皇后,後來秦會出面使了一點手段,讓宋高宗趙構擁立的皇后,所以這個皇后對於秦檜是感恩戴德。)秦檜一族極有可能被面臨滅族的危險。

你們知道為什麼宋高宗趙構給秦檜的諡號會這麼尊貴了吧,枕邊風一吹,骨頭都酥了。

對於宋高宗趙構,他最擔心的一件事情是什麼的自己失去了民心這一點是最恐怖的,當時金國的統帥完顏兀朮,只是曾經給自己的小皇帝寫過一篇奏摺,就是如果說你真的打不過南宋的軍隊,你把宋欽宗拉到汴京,也就是開封府,讓他做皇帝,我保證南宋軍隊不敢越過淮河一步。

秦檜手裡有什麼東西能夠讓宋高宗趙構感到忌憚的,四個字,東窗事發

如果說宋高宗趙構他害死岳飛,他指揮的整個過程,讓秦檜暴露給了當時南宋所有的人民,這麼一個鐘君愛國的將領,被你這麼猜忌,直接給害死了。你認為當時的南宋人民會認同你這個皇帝嗎?大家奮鬥就是為了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你現在把一切都給否定了,國家何等存在,人民將如何看待你?即便你不會從皇帝這個位置上掉下去,不死也得脫層皮,大家能夠想清楚這其中的厲害問題嗎?

他害怕岳飛幹什麼事情,就是害怕他不死,逼著開封府不放,然後逼著金國把還活著的宋欽宗直接調到開封府做皇帝,那麼他的位子就是一個擺設,他的位子名不正言不順,(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他皇帝的位子沒有人會認同,所以即便弄得一身狼狽,也得把岳飛給弄死,但是他就是需要一個幫手。

這就是宋高宗趙構一直就防備著秦檜拿這件事情要挾他,我不相信秦檜有這樣大的膽子,敢自己做這件事情,12道金牌調回岳飛這件事情必須經過宋高宗趙構的同意,所以說事情說到底是誰害死岳飛,誰是主謀已經很清楚了。

所以說,某些人,做賊心虛。


漩渦鳴人yy


靖康恥發生於1127年,岳飛被害於1142年,相距已14年。風波亭是演義之話,宋史未見記載,但岳飛以莫須有罪名被害於大理寺詔獄確實史實。1163年即為岳飛平反。以前多為尊者諱,多罪於秦檜,畢竟南宋朝以趙構為首。現分析主因在趙構,原因多為功高震主,有宋一代防武將的傳統。也有人分析岳飛政治上犯錯,在迎二聖,立太子一事上妄議等等。

無論如何從事態發展來看,紹興和議在十一年十一月,岳飛被害在第二月即十二月。從此可看出岳飛的確是議和的犧牲品。此後南宋和金雖也有徵戰以及後來的隆興和議 、嘉定和議,但大致維持這以後的邊境直到蒙古興起。

靖康恥發生在1127年,此後二帝均被俘虜至北方,太宗一系的皇子皇孫均被一網打盡,只跑了一個當時已到磁縣去求和的的八哥趙構。最要命還不是這些事,宋由於唐藩鎮割據的教訓,一直執行的強幹弱枝的做法,聚天下之兵於開封,並採取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做法,這種做法平時對穩定宋朝不失好辦法,但在戰時問題就大了。這種方法是把天下安危寄於一地。一旦開封有問題,倉促之間,地方無兵無糧根本無法對開封形成有效支持和支援。

此時趙構就面對這個問題,僅空有一大元帥的名號。金朝當時立國時間太短,根本無力對中原進行有效的管理。所以,留了張邦昌的偽楚,但實際上這種依附於強權的傀儡政權,名不正是沒有什麼統治力的。所以,趙構得以南京應天府繼位,也就是現在的商丘,但隨即在金兵威脅下,無法只得跑往健康。安史之亂時張巡死守睢陽就是指的這個地方。就是同一個地方,在當時兩京已經失守的情況下,能夠死死擋住安祿山不得前進一步。但到趙構這裡就無任何辦法,雖有個人原因。但背後的故事就是,唐藩鎮雖有其割據和混戰不休的問題,但同時這種辦法也使得地方有足夠的人力,物力,戰力以備不時之需。宋朝矯正過枉的辦法使得地方基本沒有辦法應對這種情況。

此後趙構一直在跑路,直到1130年,韓世忠黃天蕩戰役後,金軍不敢輕易過江,趙構才算在臨安安穩下來。中間有段時間長達四個月漂泊在海上。此時在川陝之地還爆發了福平之役,和以後的和尚原戰役。這說明金宋之間在其他地方依然還進行著拉鋸戰。

但在此之前的1129年,苗劉兵變則是嚴重刺激了趙構。苗劉後,趙構的三歲太子估計受驚死去。此後,據史料記載,趙構在被金兵追擊時也是一樣受驚過度,此後無子。此時趙構才22歲。苗劉兵變解釋為士兵不滿趙構重用宦官,小人等,此類寫法一般為儒家過於道德化的春秋筆法。其實 造反的士兵均為北方士兵 ,不滿趙構重用南人,想急於打回北方,人心浮動之中一場不成功的政變。這其中,已經暴露出趙構政權的不穩定性,可以說趙構一路走來並沒有自己穩定的團隊,為了安全也得重用宦官,文臣。由以上顯示出,一切均需從頭來的過程中,不同的人利益衝突。苗劉兵變中質疑趙構的合法地位,也使得趙構對這個更加敏感,此後三歲兒子也沒了。以後一生無子嗣。這一切都顯得那麼弔詭,使得南宋猜忌之心更重,比北宋更加不自信。

說了這麼多,就是說趙構此時只是名義上的共主。有宋一代強幹弱枝執行的過分,開封一旦有事,地方根本無法對付。岳家軍等等帶姓名氏的軍隊充分說明,此時的軍隊都是倉促之間自己建立了,多少已經有了私人性質的部隊。苗劉以後,趙構加快對軍隊控制,這之中重用文臣就是應有之議。

1131年至1135年,南宋一邊穩定,這期間岳飛主要是平定南方的諸多叛亂,一邊南宋和偽齊在江淮一線相互征戰。但1138年發生了淮西兵變。事情暫且不說,但事情不僅僅影響當時的北伐準備,而且影響了趙構的判斷,從此趙構就失去北伐的雄心,使得趙構對武將的防備達到頂峰。

此後岳飛的故事就可以看出趙構的脈絡,實在是對武將疑心大起。但1140年也本就不是南宋的計劃好的北伐。金攻南宋不成,反被岳飛反攻至郾城,也就是黃河一線。此時十二道金牌召岳飛回兵。這可能是南宋離勝利最近的一次了,感覺可惜 ,然後岳飛是被冤死的,再加上南宋最後的悲慘的結局。這一切都顯得岳飛的悲壯和朝廷的昏庸。

其實不然,當時各路兵馬已撤離,岳飛孤懸在外非常危險,而且糧草已跟不上了。朝廷也不是傻子,不要一味的好人壞人去看歷史。對付遊牧民族最大的風險不是對戰,而是糧草不及時的撤退時的崩潰。宋一朝多次敗於此。看似敵人敗了跑了,其實不然,騎兵一直在遠遠吊著你,一旦糧草不及,馬上反攻。這種戰鬥最怕就是撤退,一旦混亂就是崩潰。

此後的問題其實很簡單,趙構殺岳飛是小心過度。中興四將中就岳飛被殺,這其中的奧妙是,1130年岳飛才第一次見趙構,其他均是趙構的老人。苗劉之變時,趙構被逼退位時,是其他三人救得趙構。岳飛不是這其中的人。

後世可惜的是岳飛是這其中唯一的進攻型將領,其他三人是防守型,北伐只能如此。岳飛1140年的只搗黃龍多少有點幻想。

也可以用前世後世的事對比看北伐之難。魏晉南北朝事南朝劉裕滅南燕後,基本上就把國境線壓到了黃河一線,並攻下了西安,洛陽。但後來依然是守不住。南朝一有內亂,黃河一線就丟失了,最後依然守淮河一線,直到隋統一。

明朝北伐時,朱元璋戰略規劃就非常有遠見。出徐州攻濟南,從東邊威脅華北和中原,然後從襄樊攻潼關,守潼關關閉關內,然後不用打西安,直接北上威脅太原,適機北上。徐達北出攻北京,元順帝不戰而逃,兵不血刃佔領北京,但隨即大同太原方向元軍攻過來,不守北京,直接西出大同太原一番血戰,這才驅逐元朝出中原。北伐戰略上的方向就是不能以中原為目標,有宋一代的武將由於有靖康恥,感情上一定會以拿下開封為第一步,但這恰恰不可行。

趙構的問題在於他就是一個自卑的人。趙構是不得寵的人,第一次開封被圍被送出去當人質,第二次開封被圍被送出去求和。父兄不把他生死當回事。後又被金兵追得滿世界跑,心理的恐慌感只能是越來越多。

對於岳飛根本沒必要殺,議和不成,拉倒。繼續打。可惜沒這血性。其實,應該把岳飛的背嵬軍放出去,在北方不要計較一城一市得失,專事騷擾。打擊敵人力量才是唯一目的。燒殺也不是不可以。一切從權,美國南北戰爭時,北方後來就是在南方一路燒殺後才有了主動權。只是趙構不行。歷史在合適的時間沒遇到合適的人。趙構就是這個不合適的人,不過這人活得挺大,八十多歲。


沙中土大溪水


《宋史》是元代蒙古人修編的,脫脫根本就不瞭解中原,對中原文化也不熟悉,修編《宋史》都是招聘,社會上的文人。《宋史》放著南宋史官的史料不用,偏偏採用岳飛孫子岳珂杜撰出來的私史。以至於“五百破十萬”“朱仙鎮大捷”“十二道金牌”“必殺飛,始議和”岳飛被“莫須有”處死,孝宗皇帝給岳飛“平反”等等,亂七八糟的謊言,出現在《宋史》裡。

關於這句話的描寫,一看就小孩子瞎扯。高宗皇帝怕秦檜什麼?還需要藏刀?別說高宗皇帝本來就是武功皇帝,身強力壯,赤手空拳打十個秦檜都易如反掌。高宗皇帝想殺秦檜,不過放個屁那麼簡單。在宋史裡,殺個岳飛都需要,聯合丞相,聯合樞密使,聯合御史,再收買岳家軍將領。簡直就是胡說八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權社會,高宗皇帝想殺誰都比放個屁簡單。

而且,秦檜是被罷過相的,南宋高宗時期,監督體制健全,根本不會給任何人獨大的機會。而且,如果秦檜威脅高宗皇帝,秦檜死後,高宗不把他挫骨揚灰,才奇怪了。恰恰相反,高宗皇帝給了秦檜最高的讚譽“精忠全德”,和孔子一樣的高度。諡號也是“忠獻”。還封了申王,都是最高的評價。


曉風2016


宋高宗對秦檜的態度是矛盾的,一開始委以重任時他離不開秦檜,因為只有秦檜願意替他去和金人議和;後來秦檜黨同伐異結黨營私,幾乎到了指鹿為馬的程度,局面如此之壞可能也是高宗皇帝沒有想到的,秦檜當時任宰相加樞密使,總攬軍政大事,朝廷官員幾乎全是他的黨羽,與秦檜政見不和的都被他清理乾淨了,因此趙構不敢隨隨便便把他撤掉,甚至秦檜單獨覲見時高宗都要靴中藏刀以防不測,高宗只能等秦檜自己病死,才敢著手清除他的黨羽。



據《宋史》的記載,秦檜在一開始還真不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奸臣形象,甚至有些正面人物的作風。靖康之變後,秦檜被一同俘虜,金國人打算立張邦昌為中原皇帝,秦檜堅決反對,他要求中原的皇帝必須還要由趙宋皇族的人來當,宋室基業不能斷,原話是:"宋於中國,號令一統,綿地萬里,德澤加於百姓,前古未有。雖興亡之命在天有數,焉可以一城決廢立哉?"此外他還認為,北宋之所以亡國,張邦昌脫不了責任,原話是:"張邦昌在上皇時,附會權幸,共為蠹國之政。社稷傾危,生民塗炭,固非一人所致,亦邦昌為之也。"因此絕對不能讓張邦昌當皇帝。可見,秦檜絕非毫無立場的庸俗之人,敢於反對金國人的決定,至少還是有些血性的。



後來,高宗繼位,南宋建立,高宗想要與金人議和,但礙於群臣的反對,猶豫不決。秦檜對高宗說:"臣僚畏首尾,多持兩端,此不足與斷大事。若陛下決欲講和,乞顓與臣議,勿許群臣預。"意思是說,畏首畏尾不足以斷大事,如果陛下下定決心議和,那我願意代陛下出面協商,這件事不要理睬那幫主戰派的意見。高宗說:"朕獨委卿。""朕就全拜託給你了。"

看了上邊的敘述,可以想見,在初期,趙構對秦檜應該是非常信任的。議和是揹負罵名的事,秦檜願意替趙構出頭去議和,趙構肯定願意給他高官厚祿,所以拜他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把軍國大事都交給他處理。



到了後來,尤其宋金達成和議之後,高宗對秦檜的依賴度沒有那麼高了,但此時想要限制秦檜的權力已經來不及了。《宋史》記載,當時南宋朝廷內的忠臣良將幾乎被秦檜驅逐殆盡,朝廷重臣中有二十多人都是秦檜的死黨,這讓趙構根本不敢下手處理秦檜,甚至要靴中藏刀來防止秦檜的刺殺。

但即便如此,我還是覺得,直到秦檜死,宋高宗都沒有真正對他下過殺心,甚至在秦檜死後給了他"忠獻"的諡號,何為忠獻?忠誠奉獻,這就是宋高宗對秦檜的態度。

還有一個細節是值得注意的,秦檜病重時高宗前去探望,《宋史》記載:"檜無一語,惟流涕而已。"秦檜病的已經說不出話,但仍激動的淚流滿面,可見當時君臣二人的關係並不是劍拔弩張的,從常理猜測,秦檜不會去刺殺宋高宗。


用戶3278175866


當秦檜死後,高宗皇帝趙構說:朕今日始免靴中置刀矣”。這句話到底是真話還是假話呢? 對此,我也有話要說,我先從趙構刑殺岳飛說起,我把這個過程化為詩文與大家分享,希望能引起大家喜歡和共鳴!

北宋皇妃公主押赴上京圖

忠烈岳飛 ——江南醉臥說岳

嶽武穆前良久立,感君當年之忠義;

珍愛和平保家國,驅除韃虜匡社稷。

少年岳飛立奇志,光復宋室淪陷地;

聞雞起舞練武藝,'精忠報國'刺四字。

狼煙四起從軍易,烽火連天戰事急;

放在心上勝和負,置之度外生與死。

千重虜騎皆披靡,十路王師任奔襲;

金兵丟卻破旌旗,將軍守得殘甲衣。

一鼓作氣好戰機,十三金牌催人急;

主帥火線被召回,誆回朝中戰事議。

朝政問誰來把持?擄北大臣秦進士;

情商更比智商高,禍國殃民一豎子。

岳飛一心迎二帝,直搗黃龍潰北敵;

高宗偏安於南境,西湖歌舞享安逸。

秦檜審時復度勢,指使爪牙亂聖意;

羅織罪名'莫須有',愣說岳飛要謀逆。

奸佞當道天良蔽,'還我山河'怎可期;

風波亭裡忠魂去,棲霞嶺上星沉寂。

至今猶聞戰馬嘶,多少男兒御外敵;

奸人遺臭唾千載,英雄流芳傳萬世。


中間我寫了有一句是:擄北大臣秦進士。 道出了他被俘北上的經歷,像這樣被放回的擄北大臣還不止他一個,金人不可能隨意就把他們南放了,中間必然有一個策反的過程,這些策反人員南下杭州,必然結成生死命運共同體,他們在朝中的勢力很容易膨脹壯大。宋高宗趙構被秦檜等左右就不難解釋了,加上趙構也不想丟了已經到手的皇位,他也就順理成章的促成了刑殺岳飛這件事。 秦檜有如此龐大的政治團體,能架空宋高宗,趙構自然不敢輕易將秦檜撤了。當岳飛說北伐好,秦檜說不好,還有朝中更多官階高於岳飛的大臣都附和秦檜,那高宗也得附和秦檜,否則高宗就成了與主流背道而馳的孤家寡人了,加上趙構本來也不願意二帝獲救南迴,他只願用議和稱臣賠款的方法來解救他的母妃韋后,以完成一個小男人追求母愛的心願,當然他的這種小心思也是一廂情願啦!緊急時議和的不二人選自然是秦檜。由秦檜出馬,萬一金兵打來,他覺得還可以緩和一下。凡此種種,都搞得趙構惶惶不可終日,須置刀於靴中才安心,直至檜亡。


江南醉臥


宋高宗即趙構,字德基,徽宗第九個兒子。資性郎悟,博學強記,讀書日誦千餘言,挽弓至一石五斗。靖康元年,金人入侵大敗宋軍,辛未,金人逼上皇召皇后、皇太子入青城。三月丁酉,金人立張邦昌為楚帝,後裹脅徽宗、欽宗及家眷北上。第二年五月,趙構即位於府治,改元建炎。建炎三十二年詔皇太子孝宗即位,始稱太上皇帝。

宋高宗即位時,正值南宋危機四伏,奸臣當道,內憂外患,兵弱財匱之機,萬事舉步艱難。再加之內相李綱,外任宗澤,四方勤王之師,所有國家大事任意妄為。而尤甚者秦檜身襲兩任相位,從靖康十九年間獨斷專國,決意議和之時起,就已包藏禍心,挾持徽宗、欽宗二帝,倡和誤國,製造冤案,一時間忠臣良將,皆以“莫須有”之罪被陷害誅殺略盡,最著名的就是岳飛父子的冤假慘案。

秦檜專權之後,他所建立並佈置在朝政要職,執掌大小朝政事務的人員就多達二十八名之多,皆世無一譽,沒有一個好東西,全部是當朝奸臣,賣國之賊。但凡是有忠義之人擢升要職,或一月不到,或最多半年即被秦檜罷免而去。如李光曾與秦檜在朝堂發生爭論,秦檜一句:“李光無人臣禮。”高宗就不得不忍痛割愛。



到晚年後,秦檜更是囂張跋扈,不闢行跡,把高宗更不放在眼裡。並且他更加殘忍,數興大獄,提拔重用喜歡奉承奸佞之人,弄得朝綱一片烏煙瘴氣。而且為了中飽私囊,秦檜開門受賂,所搜刮的財富,富可敵國;外國珍寶,無奇不有,堵的門都快進不去了;無日不鍛酒具,收藏書畫,奢侈成糜。


宋高宗名為皇帝,實則傀儡,朝綱朝政處處受制於秦檜把持自做主張,而自己不能做主,“終制於奸檜,恬墮猥懦,坐失良機。”“偷安忍恥,匿怨忘親,罪不免來世之誚,悲夫!”所以當秦檜一死,趙構對人說出“朕今日始免置刀於靴矣”這樣悲哀又感到一種心情放鬆下來的嘆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