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集團2018年收入預期超1300億,乳業板塊IPO獲批,劉永好稱要投資孵化50餘家科創公司!

10月9日,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在2018全國雙創週上提到,2018年新希望集團銷售收入預期將超過1300億元。這是新希望集團首次公開今年業績預期!

他還提到,新希望在熟悉的農業和食品領域,投資孵化了50餘家科技型創業公司,培育了150餘名事業合夥人。

新希望集团2018年收入预期超1300亿,乳业板块IPO获批,刘永好称要投资孵化50余家科创公司!

在劉永好看來,傳統企業為國家和社會做出非常大的貢獻,生產很多產品,提供很多就業崗位,但目前傳統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問題。

“問題就是傳統企業的產品飽和了,沒有跟上消費升級,同時85後和90後一代正在引領消費,但傳統企業沒有精準匹配上他們的需求。”劉永好稱。

實際上,作為新希望集團旗下乳業板塊的新希望乳業公司,由於抓住了消費升級的發展機會,初步完成全國化佈局,並於“十一”假期之前成功闖關IPO,這也是新希望集團旗下第二家上市公司。

招股書對新希望乳業2015~2017年度的業績進行了披露,營業收入分別為39.15億元、40.53億元和44.22億元;

淨利潤分別約為2.97億元、1.46億元和2.16億元。

新希望集团2018年收入预期超1300亿,乳业板块IPO获批,刘永好称要投资孵化50余家科创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新希望乳業是一家專業從事乳製品及含乳飲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的企業,歷經多年發展,業已成為國內區域性領先的乳製品生產企業。

公司的產品主要包括低溫奶製品、常溫奶製品和奶粉3個品類,9個大類。

據悉,新希望以“鮮戰略”為品牌綱領,著重發展低溫乳製品,通過重點佈局、輻射周邊的發展方式,通過優勢區域佈局開拓市場業務。

低溫乳製品是新希望乳業營收的主要增長引擎。

招股書上披露的數據顯示,2015年~2017年,新希望乳業旗下低溫奶產品銷售額,在整體銷售中的佔比不斷提高,從2015年的47.31%提升至2017年的58.18%,逐漸確立其在公司各產品類別中的主導地位,符合行業的發展趨勢。

新希望集团2018年收入预期超1300亿,乳业板块IPO获批,刘永好称要投资孵化50余家科创公司!

有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經營低溫奶產品的企業數量已超過400家,其中區域龍頭乳企的低溫奶增速達到了20%左右。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梁銘宣向《五穀財經》特約、獨家撰稿人王詣予指出,國內低溫奶與常溫奶的消費比例為3:7,而歐美髮達國家這一比例為6:4,這也意味著,低溫奶存在潛力巨大的發展空間。

而且低溫產品的毛利率顯著高於常溫奶產品。

新希望乳業方面表示,在保持公司整體規模增長的情況下,持續提高低溫奶產品銷售收入的佔比,有利於改善公司整體銷售毛利率水平,從而提升公司的競爭力,實現與全國性乳企的差異化競爭、進一步鞏固其在低溫乳製品和區域乳製品市場的領先地位。

但隨著低溫奶發展的美好前景,越來越多的乳企都想在低溫乳製品市場中分一杯羹。

對此,新希望乳業董事長席剛表示:“現在有一個這樣的變化,大的企業也在往低溫上轉,大企業的集中度越來越高,這對我們區域品牌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是不能迴避的一個現實。但是我相信新希望乳業一直站位比較清晰,我們就是一定要做出自己的特點,儘量更加精準地去理解用戶,更加高效地去響應用戶服務的需求。從這個角度來講,我覺得我們未來的成長還是可持續的。”

新希望集团2018年收入预期超1300亿,乳业板块IPO获批,刘永好称要投资孵化50余家科创公司!

不同於伊利、蒙牛等龍頭企業的單一企業品牌加產品品牌策略,新希望乳業而是選擇了多企業品牌加產品品牌協同發展、依託區域優勢市場建立消費者忠誠度的差異性競爭策略。

公開資料顯示,從2002年開始,新希望集團通過控股或參股杭州雙峰、河北天香、鄧川蝶泉等國內6家區域乳企,迅速在乳業領域大展拳腳,並於2006年成立了新希望乳業。

自2015年起,新希望乳業開始進行第二輪收購,先後收購了蘇州雙喜、湖南南山、西昌三牧等區域型乳企。

最新的一輪收購在2016年底,新希望乳業買下了日本朝日集團在山東的兩個子公司(朝日綠源乳業、綠源農業公司),後者主營奶牛養殖、乳品生產和銷售。

截至2017年12月31日,新希望乳業目前控股乳製品生產型子公司13家,分別為四川地區的四川乳業、西昌三牧,雲南地區的昆明雪蘭、雲南蝶泉、昆明海子、七彩雲,華東地區的杭州雙峰、安徽白帝、蘇州雙喜,華北地區的河北天香、青島琴牌、朝日乳業以及位於湖南的湖南南山。

對此,乳業專家王丁棉告訴《五穀財經》特約、獨家撰稿人王詣予,新希望乳業所收購的諸多地方乳企,其體量更為小,新希望乳業面臨的是旗下“小而多”的情況,每個地區的子企業的實際情況不盡相同,在標準的問題上很難實現一蹴而就,所以就選擇保留品牌,再逐步發展更替,“未來在標準化的問題上,新希望乳業還是需要繼續整合,以形成全國性品牌,謀求上市在獲得資本的同時可以獲得更多的品牌效應,為將來進軍一線城市造勢。”

目前,新希望乳業銷售收入規模較大、具有一定區域競爭優勢的區域是四川、雲南、河北及浙江等省份。

招股書披露,新希望乳業將進一步開拓華北、華東、華南等重點區域性市場,擴大國內銷售網絡並進軍國際市場。

實際上,從收入上來看,新希望乳業在新希望集團中的佔比並不高,但是,由於新希望乳業增長勢頭強勁,這在新希望集團“增量”發展上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在“增量”上,新希望乳業可以施展拳腳,而在“存量”上,新希望(業界俗稱“新希望六和”)才是新希望集團的“頂樑柱”。

2018年上半年,新希望(000876.SZ)實現營業收入約為316.43億元,同比增長6.2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8.46億元,相較於上年同期的11.31億元,降幅為25.20%。

新希望集团2018年收入预期超1300亿,乳业板块IPO获批,刘永好称要投资孵化50余家科创公司!

從數據可以得知,雖然利潤有所下滑,但是,新希望在收入上取得了正增長,並且,新產品表現可圈可點。

對此,新希望方面表示,2018年上半年,國內農牧業經營環境呈現出禽好豬差、整體下行、宏觀趨緊的嚴峻形勢。

在禽產業上,因去年H7N9流感、環保嚴管等多重因素引發的產能下降,使得禽價走高,行業整體較為景氣。

在豬產業上,豬價從年初開始持續下跌,5月份跌出了近八年來的最低價,導致全行業大面積虧損。

在飼料產業上,由於長時間豬價下行使得豬料需求明顯減弱,以及上年度的禽產業低谷使禽料需求也處於低位,給行業增長造成了不利影響。

在宏觀環境上,因中美貿易摩擦導致進口大宗農產品成本上升,資金面的持續收緊又使得企業、農戶的融資成本上升,給行業盈利帶來了巨大壓力。

“由於近兩年農牧行業行情劇烈震盪、環保嚴管,疊加今年以來的資金面收緊及貿易摩擦等宏觀不利影響,給公司常規經營活動之外造成損失,主要表現是去年開始的禽養殖大幅虧損、今年開始的豬養殖大幅虧損、環保嚴管引發的禁養、限養,使得大批養殖戶陷入經營困難或退出養殖,同時資金面收緊又使養殖戶在今年開始難以繼續融資維持經營,造成貸款逾期並難以償還,導致公司其它應收款-代墊款壞帳準備增加。”新希望方面稱,受此影響,在公司的合併報表中,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出現下滑。

公開資料顯示,新希望經營的主要業務包括飼料生產、畜禽養殖、屠宰及肉製品,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形成畜、禽多元化業務組合與農牧食品一體化經營模

式。

據瞭解,飼料的生產經營目前仍是新希望業務的主要支柱,經過長期發展,已經在國內飼料行業多年保持市場份額第一的地位,其中肉禽料、蛋禽料全國第一,豬料、水產料及反芻料也位列全國三甲。

新希望集团2018年收入预期超1300亿,乳业板块IPO获批,刘永好称要投资孵化50余家科创公司!

2018年上半年,新希望飼料銷量逆勢增長,共銷售各類飼料產品795.10萬噸,同比增加52.30萬噸,增幅為7.04%(重點180同比下降約5%);實現營業收入約為231.18億元,同比增加約22.17億元,增幅為10.61%。

同時,飼料產品的結構也在進一步優化,豬料銷量達203萬噸,同比增加14%(重點180同比下降約14%);

禽料銷量為509萬噸,同比增長4%(重 點180同比下降約4%);

水產料銷量近38萬噸,同比增長24%(重點180同比增長約7%)。

其中,豬料與水產料銷量的提升也促進了飼料整體毛利率水平的改善,實現毛利潤約14.34億元,同比增加約1.86億元,增幅為14.94%。

並且,新希望一批新產品都取得了大幅增長,如在全國首推的生物環保飼料在今年上半年銷量同比增長128%,特種水產料及水產動保產品銷量也同比增長47%,與豬料、禽料共同成為其營收增長的主要來源。

近年來,我國飼料行業已經進入成熟階段,增長速度放緩,全國飼料產量在2013年首次出現同比下降,2014年同比增長3.8%,2015年同比增1.4%,2016年同比增長4.5%。

相比行業整體產能過去多年的大幅擴張,下游養殖環節的需求則逐漸趨穩,甚至在一些區域還因於嚴格的環保政策要求開始限產、停產,由此造成飼料行業供過於求,產能利用率偏低,整合集中的趨勢愈發明顯。

但在一些細分領域,仍存在漸進性的創新機會,飼料行業產品技術與生產工藝升級趨勢明顯。

在生產上,擁有更大產能的單廠越來越多,通過更集中的規模化生產提升效率,同時也通過專業化車間或專業化生產線提升品質,在高效物流的支撐下,業務涉及地區範圍也越來越廣。

據統計,2013-2016年,全國飼料企業的數量從1萬多家下降到7000多家。

此外,由於下游養殖業的需求存在明顯的週期波動性,使得飼料業的銷量和利潤水平在短期中也經常發生上下波動。

而在飼料行業整體產能過剩,利潤水平呈現週期性波動的背景下,新希望依託行業領先優勢順應行業變化,在飼料環節持續打強採購力、產品力、生產力,推出生物環保型飼料,淘汰落後產能,打造大產量標杆工廠,實現了營收與毛利的雙豐收。

在此基礎上,新希望還積極地探索商業模式的轉型升級。

新希望方面表示,一方面,公司充分利用過去佈局的下游產業鏈基礎,通過新設投資、或內部業務結構調整,積極發展飼料-養殖-屠宰一體化項目,積極投資與收購食品、銷售的相關項目,穩步推動自身從飼料企業向養殖、食品企業轉型;

另一方面,公司在全行業率先推出了為農戶提供技術服務、信息服務的福達計劃,以及面向大型養豬場的託管服務,在養禽和養豬領域都設立了養殖培訓管理公司或養殖服務公司,促進與規模化養殖場或養殖戶的直接對接,同時穩步發展擔保業務,積極探索農業互聯網金融業務。

在禽養殖方面,新希望在國內覆蓋了種禽養殖與商品代養殖兩個環節,是國內第一大父母代鴨苗,第二大商品代雞苗、鴨苗供應商。據悉,新希望的雞苗、鴨苗一部分對外銷售給其他廠商,另一部分用於自己下游的商品代養殖。

在商品代養殖上,新希望目前以“公司+農戶”合作養殖方式為主,並正從傳統的合同養殖模式逐步向委託代養模式升級,同時也在一些條件適合區域發展了小部分商品代白羽肉雞的一體化自養,通過以上各種模式的商品代養殖總量目前已接近8億隻,在白羽肉禽行業位居第一。

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新希望共銷售雞苗、鴨苗25144萬隻,同比下降5511萬隻,降幅為17.98%;

銷售自養商品雞及委託代養商品雞鴨13458萬隻,同比增加4804萬隻,增幅55.51%,實現營業收入約為35.34億元,同比增加約14.56億元,增幅為70.07%;

實現毛利潤約為1.89億元,同比增加約2.55億元,增幅為385.45%。

近年來,國內的禽養殖總體發展較為平緩,但同時週期性波動較為明顯。

2016年上半年開始,白羽肉禽業務出現了一輪行情景氣階段,由此刺激了全行業產能的增加。

但從2017年初開始,這種相對過剩的產能,疊加上H7N9流感疫情影響,又很快地讓行情進入多年不遇的低谷,但2017年夏天的環保嚴管客觀上又促進了產能的削減。

因此,從短期看,禽養殖業的重要機遇是抓住環保升級的要求,以環保改造、棚舍升級為抓手,積極掌控符合環保要求的商品代養殖資源。

長期看,則還是需要與下游食品環節形成協同,使在養殖環節的高標準投入,能在食品環節得到更高溢價的回報。

據此,新希望打破了去年禽養殖產業虧損的僵局,扭虧為盈,銷量與毛利均有較大水平增長,這與其順應禽養殖行業發展趨勢,對於種禽養殖與商品代養殖採取不同的發展策略有關。

新希望方面指出,對於種禽養殖,由於當前種禽行業整體供應較為過剩,且近年來利潤上下波動過於劇烈,再加上各家種禽廠商之間在品質效率上沒有十分明顯的差別,公司將適度削減當前的種禽養殖規模,並逐步減少對外銷售,更多轉向內部自供;

對於商品代養殖,則抓住當前環保升級帶來的機遇,一方面通過環保改造、棚舍升級,推動更對的‘公司+農戶’模式下傳統合同養殖戶向委託代養模式轉型;

另一方面公司在條件適合區域進一步加大自養模式的投入,除了可以獲取短期內商品代養殖環節回升的毛利空間,從長遠看則是為下游提供全程可控的安全禽肉,獲得更高的食品環節溢價。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以“2B”業務模式起家的新希望開始兼顧“2C”業務模式,不斷推出直接面向大眾的產品,比如快速火鍋。

在業界人士看來,由於消費升級,加之新生代主力消費崛起,“硬通貨”零售業務發展前景巨大,新希望、雙匯發展甚至溫氏股份都在躍躍欲試,“2C”業務佔比會進一步提高。【注:孫學南對本文也有重要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