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潤置地的中年焦慮

樂居財經 王蒙塵 發自深圳

2018年,對於“地產中年油膩男”華潤置地(01109.HK)來說,是一個有故事的年份。

這一年,華潤置地銷售規模首次突破2000億大關;“掌舵人”吳向東離職傳聞不斷(於2019年2月坐實),並帶來一場不大不小的人事震盪;唐勇接手空缺了7年的董事長之位,華潤置地進入“唐勇時代”。

不過,華潤置地的中年焦慮也隨之而來。這一點,從日前發佈的年報中也可窺見一斑。

雙輪不均衡:開發弱於投資

華潤置地的2018成績單看上去還算漂亮。根據年報,2018年,華潤置地總收入同比增長19%至1210億元,其中,物業開發同比增長18%至1050億元,投資物業租金收入同比增長25%至95億元,成為繼萬達之後,行業第二個租金收入近百億的房企。

在規模擴張的同時,盈利能力也在持續提升。2018年,華潤置地綜合毛利率為43.4%,相比2017年的40.2%上升3.2個點。其中,物業開發業務的毛利率由2017年的39.7%提升為42.9%,投資物業(包括酒店經營)的毛利率由2017年的61.4%上升至65.9%。

華潤置地一直實施開發和投資的雙輪驅動戰略,但從營收和毛利率上看,投資業務的表現要明顯優於開發業務。

2018年,華潤置地合約銷售金額同比增長22%至2106.8億元,行業排名第9,保住了前十的地位。

不過,這一規模已經被碧桂園、萬科、恆大、融創、保利這些4000億級的企業甩了好幾條街。2019年,華潤置地將銷售目標定為2420億。在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的情況下,如何才能保持不從第一陣營掉隊,恐怕是唐勇不得不認真考慮的問題。

华润置地的中年焦虑

再次踏空,1500億“補倉”

另一個比較尷尬的是,在全國六大區域中,華潤置地總部所在的華南大區在2018年銷售金額貢獻中排名第二,僅佔比23.2%,僅比第三名華東大區高出一個百分點。

华润置地的中年焦虑

2017-2018年,很多房企受惠於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這意味著,華潤置地再一次在區域佈局上錯失良機。

在華潤髮展的歷史上,區域佈局上的“踏空”不止發生這一次。如2010年,一二線城市樓市受到嚴厲調控,華潤置地根據對市場形勢的判斷,開始向三四線城市轉向,同時收縮一線城市投資。數據顯示,當年其開發業務銷售額僅226億,行業排名第15位,是華潤置地近10年來排名最低的一年。2013年,華潤置地從三四線全面迴歸一二線城市,卻又錯過了“棚改”機遇,以碧桂園和恆大為代表的全區域佈局房企,成為增長最迅猛的企業。

為了抓住大灣區紅利,華潤2018年大手筆拿地。據年報數據,2018年,華潤置地共斥資1513億元拿地,進入70個城市,新增103個項目,計容建面積2213萬平方米,而2016年和2017年公司新增土儲分別為1052萬平方米和1196.6萬平方米。

截至2018年末,華潤置地土儲總面積為5957萬平方米,足夠華潤置地未來3年的開發。其中,華南大區的土地儲備為建築面積1371萬平方米,在六大區域中排名第一。大灣區成為華潤置地“補倉”的戰略重心。

华润置地的中年焦虑

千億拿地B面:有息負債增長28%

作為僅有的幾家2018年全年土地購置支出超出2017年的開發商,華潤置地顯示出了對於規模擴張的急迫性。但是,如何在實現規模擴張的同時,實現財務穩健?這也是華潤置地的中年焦慮之一。

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末,華潤置地負債總額為4750.39億元,總資產6557億元,以此計算,資產負債率為72.44%;而2015-2017年底的負債總額分別為2574億元、2879億元和4021億元。以此推算,華潤置地的負債三年內增長了2176億元,複合增長率為84.54%。

據申萬宏源計算,2018年末,華潤置地淨負債率上升0.7個百分點至37%,同期總有息負債同比增長28%至1350億元。不過,華潤的融資成本是其一大優勢。儘管2108年的平均融資成本上升30個基點至4.47%,但仍處於行業較低水平。

另據WIND數據顯示,華潤置地近5年的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呈現整體下滑趨勢。

土地儲備向來是一把雙刃劍。踏準市場節奏,就能大獲豐收;一旦遭遇市場轉淡或嚴厲調控,公司將面臨龐大的現金流和負債壓力。

【關注頭條號樂居買房,掌握購房好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