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大連普蘭店張姓人的尋根經歷,祖先在乾隆年間闖關東

(編者按:對於大連人來說,“海南丟”、“登州府”這兩個詞可謂相當熟悉。追根溯源的話,不少大連人的祖先都是在闖關東的大潮中,從一海之隔的膠東半島遷徙過來的。幾百數十年後,這些闖關東的後人,很多都踏上了尋根之路,想要找到自己在膠東的祖籍。尋根之路,頗不容易,需要有毅力才能堅持。本文就是大連普蘭店一位張姓朋友記錄下的自己近年來的尋根經歷。)

以下是正文——

前幾年春節回我岳父家,去親戚家拜年,偶然間閱覽了汪氏(親戚姓汪)的宗譜。看到十幾卷家譜記錄了千百年來的家族史,我萌生了一些想法:我從哪裡來?我們家族是否有家譜?如果沒有,我是否可以編一部自己家族的家譜?

心動不如行動,2017年春節回遼寧大連老家過年,我和父親和堂兄談了我的想法,他們非常支持我。

追溯家族史,我認為應該“順藤摸瓜”,由近及遠,層層上溯。據我所知,我的祖父三兄弟是從我們(普蘭店)同益鄉的曲溝村(原來叫做瓦房村,因為鄉里有村子重名,於是改名)遷來核桃溝屯,於是,年初二,我和父親和堂兄駕車去拜訪了曲溝村的本家。

一位大連普蘭店張姓人的尋根經歷,祖先在乾隆年間闖關東

(配圖為曲溝村附近場景)

曲溝村張氏家族聚居地,位於一條大河邊,依山傍水,河邊是小平原,有成片的玉米地,水稻田,東西兩側是連綿不斷的小山丘,山上種滿蘋果樹。一到村子裡,就一種說不出的親切感。

本家興元三哥,興波二哥接待了我們。在這裡,我們查閱了張家最老的掛譜(一張約1.2米見方的紙上,配有圖畫和方格,按輩分記錄本家去世的人及配偶的姓名,過年時取出掛在堂屋祭奠。),得到一些重要的家族線索:我們祖先張元德公,於乾隆年間攜妻崔氏及內弟由山東省登州府萊陽縣闖關東到了現在的大連市同益鄉山咀村(和曲溝村相鄰),歷經兩三百年繁衍生息,到我這輩已是第八代。為了不忘祖宗的恩德,元德公帶來關東山東祖先四代的名諱,元德公的高祖:張君茂 曾祖一輩:張起、張全、張樂 祖父一輩:張國爵、張國榮、張國祥、張國福、張國華、張國周、張國元 父輩:張建、張陛、張寬、張宏、張性。我們屬於山東萊陽三山(讀音類似三山)張氏。

一位大連普蘭店張姓人的尋根經歷,祖先在乾隆年間闖關東

可惜我們老的張氏譜書失傳了,沒有更多的家族信息。和張家一同闖關東的還有崔氏家族,我想如果有崔氏譜書,也可以查到一些張氏的家族信息。在興元三哥的努力下,我們借到一本鄰村《崔氏族譜》,書中記錄當時闖關東及崔張兩家互相幫助共同創立家業的歷史。雖然和張家人口傳的有所不同,但也很有參考價值。譜書寫有崔氏的山東祖籍地是萊陽縣“佃步”(實為店埠),想必我們張家的祖籍地應該離店埠不遠。

為了查清我們山東的祖籍地,把同益山咀村張氏的家譜和山東老家的接續上,我開始利用各種渠道,查找三山張氏的信息。首先,從本家人那裡查到了山東萊陽雙山張氏的家譜,但發現字派並不相同。從互聯網上查閱了明清時萊陽縣的區域,發現一些和張氏有關的地名,可無法確定哪一個是我們的祖籍地,因為長輩口傳下來的,沒有具體村莊信息。本想派人現場調查,但需要調查範圍較大,所以,暫時放棄這一方案。

偶然一次在百度搜索有關“三山張氏”信息,找到一篇來自“膠東故事會”的文章,圖文並茂,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信息。通過網絡,我聯繫到了“膠東故事會”的朋友,他們熱心幫忙,在“膠東故事會”欄目上發佈了我的尋根信息,不久有讀者留言,認為我們可能是壇山(以前屬萊陽,現屬海陽市徐家店鎮)張氏的後人。

一位大連普蘭店張姓人的尋根經歷,祖先在乾隆年間闖關東

峰迴路轉,柳暗花明。通過這個線索,我聯繫上了壇山村的張氏家族的人。雖然,還沒確定我們是否是本家,可我們卻能感受到彼此的熱情。對方爽快地答應我,幾天內召集村裡年齡較長的老人家,確認我們是否是本家。

目前,我們的祖籍地還沒有確定,尋根之旅還要繼續。尋根路上,我結識更多的宗親,更多的熱心的朋友,豐富了歷史知識(洪武大移民,闖關東,族譜),也讓我深刻地認識到,家國命運相連,每一個人都蘊含著祖先歷經艱辛遺傳下來基因,也蘊含著各個姓氏的基因,所以,應該從小我到大我,從小家到大家,愛家愛國,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珍惜當下的一切,活出精彩的人生!

我期待著一個完美的尋根之旅,感謝所有幫助我夢想成真的人!

(本文作者名為張偉,希望有線索的朋友,繼續留言幫助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