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痛點解讀教培機構“倒閉潮”現象丨未來利潤從何而來?

目前,線下教陪機構正在經歷一場”倒閉潮“,很多教陪機構抵不住這場殘酷的經濟浪潮,被迫選擇關閉機構。

5大痛點解讀教培機構“倒閉潮”現象丨未來利潤從何而來?

在“互聯網+”的浪潮推動下,在線教育呈現出爆發式地增長。據瞭解,國內的教育培訓機構多達幾十萬家,但95%的中小型機構的營收規模在千萬元以下,可見其競爭之激烈。

在調研了近百家教培機構的真實案例後,本文主要從招生、留存、成本到教師、學生和家長維護這5點入手,分析線下教培機構的普遍痛點,尋找解決方法,助教培機構走得更高、更遠、更強。

痛點一:招生

“我們機構目前處於發展期,想要擴招生源,卻找不到合適的途徑”

“過去發傳單,地推的方法越來越難做了。競爭壓力大,招生成本高。一個學生招進來要花很多錢”

招生難、獲取成本高,成了每個線下教培機構難以翻越的高牆。以往發發傳單,做個地推,學生呼之即來的時代已不復存在。

痛點二:留存

“我們機構學員太多,很難維護到位,學生流失率居高不下”

“長期以往,學生得不到重視而成績下滑,造成的學生流失在所難免。而機構沒有辦法再投入更多人力,財力”。

線下教培機構學生多,課程多,老師們精力有限,根本無法顧及到每位學生。學生流失,對線下教培機構來說,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痛點三:辦學成本

“辦一個線下培訓班,不僅需要場地費、材料費、水電費,更昂貴的是人工成本,比如老師、助教!”

確實,線下的教培機構,往往是靠高昂的薪資來留住優秀的老師,而且越優秀的老師薪資越高。這雖然是為了激起並保持老師的授課激情,但很容易產生一種惡性循環。很多小型教培機構就因所謂名師少,導致招生效果差。

5大痛點解讀教培機構“倒閉潮”現象丨未來利潤從何而來?

痛點四:內容沉澱

“沒有自己的資料庫,優質教學內容不能沉澱,分享和延續”

教培機構的教學資源多且雜,就算有專門的意識去整理歸檔,也不能完全保證不遺失。

“機構長期以來忽視了保存教案,上課資料,教學記錄等教學數據。現在想套用模板來培養新來老師很不方便。”

況且,大多數教培機構如上面這個機構一樣,對內容沉澱的意識並不強,只有等到用到的時候,才會想起來,卻已來不及。

痛點五:家校互動

“一對一教育培訓機構的一個難題是,學生和老師互相加私人聯繫方式,結果慢慢的學生就被老師帶走了”。

據調查,線下教培機構的家校互動形式,主要是通過老師私人社交工具,來和家長或是學生保持聯繫。造成的問題,除了讓教培機構管理者坐立不安卻無可奈何外,還對老師的私生活造成影響。

5大痛點解讀教培機構“倒閉潮”現象丨未來利潤從何而來?

在市場競爭不夠激烈的情況下,教育機構利潤來自成本控制。這種情況,在目前三四線城市教培市場依然存在。很多小城市的老牌頭部機構,靠著常年積累的知名度,幾乎不用做市場投入,而且靠很少的課時費就能留住老師。

在市場競爭比較激烈的情況下,教育機構的利潤來自品牌溢價。市場競爭比較激烈的一二線城市,已經走到了這一步。老師可選擇的機構多了,機構留住好老師的唯一方式就是更有競爭力的工資。優質機構依賴常年積累的好口碑,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招生,並且收取更高的學費。

在競爭更激烈的市場呢?你老師好,我打個電話就能挖。你有口碑,我也不差。巨頭之間互掐,最終的結果是大家的市場投入都居高不下,而且學費差距不能大。

這種情況,在北京已經出現。這兩年大家不怎麼提入口低價班了,不是幾個大機構不打了,是大家已經習慣了,這是招生標配,它已經不是新聞了。

更可怕的是,北京的故事,正逐漸發生在更多的城市。新東方激進的市場策略大家都瞭解,穩健如學而思,雖不至於全面開放入口低價策略,但也在很多新城市開始搞“變相低價”——雖正課收費,但是贈送大量免費課程。

進入新的競爭階段,教培行業未來的利潤在哪也就成了無數教培機構內心的疑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