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們的暑假快過完了,大學老師的暑假成「痛點」?

我身邊的年輕高校教師和科研人員的壓力是最大的,面臨著職稱晉升等問題。即使在沒有硬性科研任務的暑假,很多科研人員也會選擇為自己的學術積累“添磚加瓦”。

國內目前的科研評價體系比較急功近利,大環境不改變的話,推行靈活的學術休假制度是不容易實現的。

■本報記者 韓天琪

近日,科學網博文《大學老師的暑假,怎麼過才更有價值?》(以下簡稱博文)引起熱烈討論。文中稱,“看一個大學青年老師有沒有潛力,關鍵看他寒暑假在幹什麼?如果青年老師能用假期的三分之一以上的時間來加班,一心撲在教學或科研上,那才能算勉強合格”。

這顯然戳中了很多高校教師和青年科研人員的“痛點”。他們紛紛留言,有的提出暑假還需照顧家庭,有的吐槽食堂和科研儀器等配套設施也“放假”影響了加班,還有老師提出了學術年假的建議。

學生們的暑假快過完了,大學老師的暑假成“痛點”?

對於正處於職業上升期的年輕高校教師和科研人員來說,寒暑假到底該怎麼過?學術休假制度是否可行?

依舊忙碌的暑假

北京工業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廖含文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暑假快結束了,他還在忙碌中:院系與英國一所大學聯合培養的溝通、聯繫、資料翻譯和準備工作;一個學生競賽項目和一個社會服務項目;申請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寫一篇論文。

上述安排是很多高校青年教師的暑假生活縮影。儘管有將近2個月的假期,很多高校教師和青年科研人員卻表示,“我們依舊很忙碌”。

在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史曉雷看來,寒暑假,特別是暑假對於高校老師的科研工作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史曉雷2010年博士畢業之後在哈爾濱師範大學任教6年,2016年又回到中國科學院。他表示,雖然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主要的工作任務上略有不同,但暑假都是集中精力做科研的好時間。

“我在高校時一個學期有三四門課,院系排課的時間是比較分散的,一般週一到週五的三四個半天要用來上課,剩下的則是備課的時間。”史曉雷表示,高校教師在學期中能夠整塊地留給科研的時間少之又少,“所以說暑假對高校老師來說是非常寶貴的”。

與高校相比,在科研院所,由於沒有繁重的本科生教學任務,科研人員平時的時間似乎充裕一些。不過史曉雷認為,平時事務性的工作依然會分散科研人員的精力。“暑假環境更安靜,心態也更輕鬆,可以靜下心來好好做科研,效率更高。”這個暑假史曉雷仍每天在辦公室工作到晚上10點,安靜的環境保證了精力的高度集中。

壓力山大的“青椒”暑假正發力

“我身邊的年輕高校教師和科研人員的壓力是最大的,面臨著職稱晉升等問題。”在史曉雷看來,即使在沒有硬性科研任務的暑假,很多科研人員也會選擇為自己的學術積累“添磚加瓦”。

“有些老師會選擇參加國際國內學術會議,拓展自己的學術資源;有的老師選擇出差完成調研和實地考察工作等。”總之,大多數“青椒”的暑假即使沒有坐在書桌前寫論文、沒有在實驗室做實驗,也從事著與學術相關的活動。“青年科研人員的壓力很大,這已經成為國內學術界的共識。利用暑假完全休假的可操作性很小。”

在廖含文看來,高校教師的壓力也主要體現在職稱晉升方面。“高校現在職稱晉升競爭比較激烈,指標也卡得比較死。很多老師可能會為了晉升的條件不得不做一些未必是自己科研興趣所在的事情,這也耗費了高校教師不少精力。”

社會普遍認為,高校教師平時不用坐班,工作是相對輕鬆和自由的。孰不知正是因為他們沒有上班時間,也就沒有了下班時間。“學術生涯的發展需要有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寫文章還要參加各種學術會議,這些都要放在自己的業餘時間進行。平時教學任務安排完之後,剩下的時間也不是很多,教師還要為自己未來的學術發展作準備。”廖含文說,看上去可能一個星期只有三四個半天有課,只佔到一週時間的不到50%,但剩下的50%的時間可能一部分用來做學生輔導,一部分用來處理事務性工作,再加上一些應用性課題、社會服務和橫向課題,“時間就被佔得滿滿當當”。

呼籲建立學術休假制度

國外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有完善的學術休假制度。博文後的留言中,也有老師建議取消高校教師的寒暑假,改為靈活的學術休假制度。但在史曉雷看來,國內目前的科研評價體系比較急功近利,“大環境不改變的話,推行靈活的學術休假制度是不容易實現的”。

由於大學和科研機構每年都要考核,一般對博士畢業後一定年限內獲得副高職稱和申請到的項目也有要求。這些都是驅動青年科研人員快馬加鞭的外在力量。“但毫無疑問的是,靈活且相對集中的學術休假確實更有利於高校教師和科研人員進行科研活動。”史曉雷說。

在廖含文參加過的學校教代會上,很多教師也進行過學術休假的討論。“但在具體實行的時候有很多現實困難。”

由於國內多數高校的師生比比國外小很多,國內很多高校教師一個學期要承擔2~3門課,甚至3~4門課。“大規模實行學術休假的話這些課怎麼辦?”廖含文認為,目前的高校教師隊伍依然有缺口,靈活的學術休假制度具體操作起來可能會影響教學,公平問題也不得不考量:“學術休假涉及優先等級問題,是按照資歷、學術成就還是其他標準,這裡面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問題。”

網言網語

讀者A:我想問下博主,放假時間你家娃怎麼辦?誰管誰帶?你說的情況只適合沒家的孤家寡人。曾經我娃上私立幼兒園時,早八點半到晚五點在幼兒園,假期也是一樣,那時候確實可以在學校做科研,所以那三年也出了一些成果,但是娃上了小學以後,寒暑假完全不能幹活,不是我不想做,而是確實沒法做,包括晚上也是一樣啊!現在孩子一上學,晚上家長們都在做什麼,你不知道嗎?所以假期和晚上做科研更適合年輕的孤家寡人和歲數大的空巢老教師,但是後者要麼是職稱無望,要麼是功成名就,能有幾個這麼拼的?

博主回覆讀者A:提的問題非常好,你講得很有道理,這也是很多學校不願意找女教師的原因,這又牽扯到一個非常大的問題,估計三天三夜都講不清了。簡單來說,高校老師的時間自己還可以安排,也就是說,只要你沒有行政職務,你可以自己決定暑假是加班還是不加班。但是社會上有太多的IT男、加班女,都沒有暑假之說,那人家是不是都活不成了呢?!難道他們都不要家庭了嗎?所以不要把生活的問題無止境泛化到工作中來。孩子的教育問題,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但是並不等於24小時陪,既不要喪偶式育兒,也不要包辦式保姆。在時間的安排上,永遠沒有趕盡殺絕這一說,哪個中年人不在找平衡呢?!

●讀者B:我的建議是,研究型大學取消寒暑假,採用年假制度。

●讀者C:老師寫得非常好,深有啟發。目前的狀態都是為了加班而加班,效率低下。而且,在工作的時候專注度不夠,對於工作時間的要求既要保證量更要保證質。在寒暑假期間,科研氛圍濃厚與否依靠學校,雖然大環境不容樂觀,自身愈要加強。

●讀者D:但是我有一個要吐槽的點,就是暑假、寒假都太長,學校食堂、小賣部、科研儀器等配套跟本科生學期一個進度的game over,這怎麼行呢?想利用暑假做點事,但學校食堂熄火,呆在學校沒飯吃。可見,一些學校管理層的“一流”思維還沒有跟上許多年輕老師的追求。

《中國科學報》 (2018-08-20 第7版 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