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誰最有有希望統一三國?為什麼?

歷史看


若是您問三國魏蜀吳之中誰最有希望統一三國,我的個人見解是曹操。為什麼這麼說呢?且聽我娓娓道來。

第一,從政治層面講。曹操擁有著天子,挾天子以令諸侯。大漢王朝經歷了400餘年的風雨,在東漢末期的時候,群雄割據民不聊生。黎明百姓不免為大漢的天下感到擔憂,這時候曹操憑藉著遠見卓識與前瞻性的眼光,迎接了漢獻帝。名為保衛劉氏宗親,大漢天下。實則方便了自己發號施令,東征西討。因為擁有了皇帝,就掌握了最優先的話語權。此後,無論討伐哪一方的諸侯,都將師出有名。像劉備為何總是以皇室宗親稱呼自己(雖然這個無從考究),口口聲聲為了普天百姓,為了大漢天下,其實也是為了這個話語權。讓自己師出有名。舉起匡扶漢室為己任的大旗,來獲得討伐權。東吳的孫權在這方面就要弱與曹操和劉備了,三代漢臣,世襲江東。所以從政治外交層面講,曹操≥劉備>孫權。

第二,從軍事層面講,曹操佔據著北方大面積的疆土,擁有百萬雄師。更是在官渡之戰後成為天下第一大諸侯,麾下更是武有:典韋(古之惡來),許褚等虎痴名將。張遼,張郃,樂進,于禁,徐晃等五子良將。文有:郭嘉(素有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美譽),荀彧,荀攸,程昱,賈詡,毛階,戲志才,司馬懿(與諸葛亮齊名,有冢虎的名譽,後來更是成為三國最後的贏家)等八大謀士。軍事實力三國第一。劉備雖武有五虎上將,文有臥龍鳳雛。依據崇山峻嶺,也可獨霸一方。古語有云:“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但是在兵力,文臣武將上仍然是稍遜一籌,所以諸葛亮的建議一直是聯吳抗曹。最後咱們再來說說東吳孫權。東吳文臣有:周瑜,魯肅,呂蒙,魯迅等。武有:甘寧,淩統等武將,依據長江天險,自保可以,但是獨自討伐曹操略有不足。所有從軍事來看,曹操>劉備=孫權。要不然怎麼會有赤壁之戰,孫劉兩家聯合抗曹呢?

最後,以上只是我的個人愚見。若是各位有其他不同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我們一起交流學習。

本文迷惘的小少年原創,如需借鑑請聯繫作者,擅自抄襲違者必究。


愛歷史的小少年


三國時代,也是出了許多名人大將的。曹操、劉備、孫權等等人物,也讓後代有了許多創作的素材。很多人都說,曹操是最有希望統一三國的,不妨來分析下原因。

原因一、作為曹魏奠基者,曹操是漢末亂世中能夠成功笑到最後的其中一個人。回顧一下,曹操一生可謂是戰功顯赫,他不但逐一擊敗了袁紹,從而統一了北方。後來還南下赤壁,想要打敗劉備和孫權,最後雖然失敗了,但也沒有擊垮這位梟雄。在歷史上,曹操至今的評價都還是高居榜首的。這個時候的曹操,確實是最有可能統一三國的人,只可惜還是兵敗了。

原因二、曹操在統治時期,是非常注重開源節流,並且能夠做到以身作則的一個人。作為老百姓,誰不想擁有一個開明又能夠為自己創造穩定的生存環境,讓自己和家人衣食無憂、安穩度日的君主呢。而且,曹操在攻破鄴城後,借鑑東漢後期的經驗教訓,對民間的稅務進行了改革,改為戶調製,減輕了人們的苛捐雜稅,同時大力制止對農民的亂攤派行徑。光是這一政策就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得到了一致的擁護。因此在民望上面,曹操確實有統一的可能。

但是自從赤壁之戰吃了敗仗後,曹操的梟雄之路也戛然而止了。曹操的兩個兒子,沒有傳承他們老子的英雄氣概和聰明才智,反而讓他們老子打下的江山拱手送人了。

   



追逐那一步之遙


既然問的是三國中,那麼就不能算司馬家,而是要從曹操劉備孫權這三個人中選出一個來,而這三個人中,應該是孫權最有可能笑到最後——他有一個曹操和劉備都不具備的優勢,而這個差距,無論曹操和劉備怎麼努力都彌補不了。

我們翻一翻三國三巨頭的履歷就會知道:曹操比劉備大六歲,劉備比孫權大二十一歲。曹操劉備先後薨逝,孫權還活了三十年,按照當時的情況分析,曹操的子孫和劉備的兒子都不是孫權的對手,東吳陸遜也不比諸葛亮司馬懿差多少,曹魏諸曹夏侯五子良將垂垂老矣,蜀漢五虎上將只有趙子龍碩果僅存,但是東吳虎臣卻一個比一個命長,而孫權的侄女婿陸遜陸伯言, 既年輕又有能力,而且也夠心狠手辣腹黑臉皮厚,還曾經把關羽忽悠瘸了。  

  大家都知道,三國三巨頭幾乎都可以說後繼乏人:曹丕不如曹操,曹叡不如曹丕,曹芳不如曹叡,至於那個扶不起來的阿斗就更不用說了。孫權活到公元252年,那時候諸葛亮已經薨逝十八年,司馬懿也在一年前死掉了。在此之前,曹魏是曹爽與司馬家爭權,姜維被費禕打壓,同時曹劉一直征戰不休,可以說是內憂外患危如累卵。可是孫權這時候忙著幹什麼呢?他忙著盜陵墓、修宮殿、喝大酒。連那個可以與司馬懿諸葛亮一爭雌雄的陸遜,也被他憋屈死了。

  孫權之所以有機會笑到最後卻沒有笑到最後,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比曹操劉備的格局和膽子都要的多:宦官孫子曹操成了丞相、魏王,織蓆販履的劉備成了漢中王、昭烈帝,可是坐擁孫堅孫策打下現成江山的孫權,對劉備“進妹固好”,對曹操曹丕俯首稱臣,曹操劉備不死,他都不敢稱帝,這樣看來,孫權就是個有賊心沒賊膽的慫包,年輕的時候還有一點血性,中年以後卻變得對內驕橫跋扈,對外軟弱無能的昏君……


半壺老酒半支菸


55開吧

其實三國實力分佈很平均。

魏國的實力強橫,個人各位是從曹操死後開始的。

在他死亡之前,三國天時地利人和各站一樣,所以即使誰也不服誰,也攻不下對方。

首先是魏國,曹丕的智商作為君主其實是偏低的,遠不如劉備和孫權。他的幾個繼任者也是如此。但曹丕有孫劉不具備的優勢——資源

當時三國魏國佔地最大,資源最豐富,文臣武將中也不乏能人,但問題是老一輩名將要麼老了要麼死了,軍中沒有什麼有威望的人去領導,後期也同樣如此。

主要是曹真和他的幾個後代、兄弟挑大樑。然後就是不出十分力的司馬懿。

所以魏國在鄧艾和鍾會崛起前沒什麼建樹。

蜀國的問題就比較簡單,人才太少,雖然很牛但地理位置也不行,所以劉備死後只能自保,沒有反擊中原的資本。

諸葛先生和姜維就在這方面不太明智,為蜀國的滅亡埋下禍根。

東吳這是依靠長江天險和四大都督的班底去搞,陸抗死後這套班底差不多就廢了,所以孫皓上位吳國也快完了。

綜上所述,蜀吳兩國的實力完全比不上魏國,所以前期只能靠聯盟的方式去抵擋魏國 ,誰也不能奈何誰。但後期魏國靠司馬懿發展起來了,劉禪和孫皓就不夠用了,被各個擊破。

總之,三國並不是鼎立,魏國註定是要統一的,蜀吳僅僅只是偏安一隅罷了。

PS:文中圖片來源於SLG手遊率土之濱


大哥請喝藥


不請自來。

三國中,排除掉司馬家,單單曹孫劉分析。

劉最弱,以仁義之君自居,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當取荊州不取,當棄城池卻攜帶百姓;被定位打的死死的,希望最弱。

孫居江東,地理優勢棒,但始終以江東大業為主,行事謹慎,反受其害。

曹,帝王之術最甚,欲成大事無任何傳統原則,行事大膽且想法最為成熟。

綜合看來,還是曹家勝一籌。


閒散懶人一枚


蜀國。如果司馬家族不算三國裡面。蜀國最有可能統一。簡單的說三國演義就是天時地利人和。曹操是天時。孫權是地利,劉備是人和。自古以來順民心,得民意得天下。知道農民需要什麼,農民才會擁護你。農民擁護你,你才能得天下。


搞笑段子阿亮


亂世梟雄,爭霸天下。

撕開偽漢的心,曹操最有望爭雄!

亂世掌兵者為王,曹操深明此道。


625426534tom


劉備的蜀國最有希望,蜀國在頂峰時期可東出荊州,西奪關中,鉗型包抄魏國以取中原。關羽曾經荊州北伐取得顯著效果,威脅華夏。嚇的魏國差點遷都,奈何吳國偷,襲國舅投降,救援不至,武聖兵敗被殺,蜀國從此錯失良機。


皓空月1


赤壁之戰之前曹操最有希望統一三國,夷陵之戰之前劉備最有希望統一三國。之所以形成三國鼎立而不是二國相爭說明各國勢力都不弱。基本誰先動手誰先亡,因為另外倆家會聯合。


歷史的大舞臺


莫非朕不知兵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