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诚富可敌国,为何最后却战败了?

张士诚富可敌国,为何最后却战败了?

一二零六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漠北建立了蒙古帝国,由此开始了对外的扩张之路。蒙古帝国先后攻灭了西辽、西夏、金等国,直至一二七九年,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了南宋政权,结束了长久的混战局面。

元朝建立之后,统治阶级继续他们的扩张之路。据史料记载,在元朝时期我国的领土面积达到历史最大。然而元朝的统治者们创业有余,但守业不足。元朝在一二期一年从忽必烈将都城迁往北京开始,到了一三六八年就被重新赶到了沙漠地带。前后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元朝的政权从来就没有稳定过。

张士诚富可敌国,为何最后却战败了?

到了元朝末年,元朝的统治者们同汉族人民的矛盾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各地的英雄豪杰们纷纷揭竿而起,发动战乱,意图推翻元王朝的统治。说到元朝末年最厉害的三个反对元朝统治的集团,那就必须提到,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

在这三人之中,陈友谅是最为心狠手辣、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之人,乱世枭雄用来称呼他最为合适不过。张士诚则是最为有钱之人,他占据着当时全国最富有的地区,经济实力十分的雄厚。而朱元璋似乎是三人之中最为弱势之刃,论奸诈他不及陈友谅,论钱财他不及张士诚。但是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却是最后的赢家,是他建立了后来的明王朝。

张士诚富可敌国,为何最后却战败了?

陈友谅的失败好理解,因为他不得军心,但是为什么富可敌国的张士诚也战败了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一三二一年,张士诚出生在一个贫苦的“亭民”之家,他与三个弟弟都以撑船卖盐为生。元朝末年,政府腐败,财政收入严重的入不敷出。统治阶级为了继续享受萎靡的生活,大量增发盐引,提高盐的价格,在当时,盐业成为元朝政府主要的收入来源。

张士诚富可敌国,为何最后却战败了?

虽然盐的价格在不断的升高,但那些盐民的生活依然苦不堪言。因为每当台风来临,大量的海水会灌溉在土地之上,用来种植了粮食的土地变成了盐碱地,而统治阶级对此置之不理一心只想在盐业上牟取暴利。

为了养家糊口,张士诚在很小的时候就跟着乡亲们一起在白驹场的官盐船上“操舟运盐”。随着张士诚年龄的不断增大,他逐渐意识到买卖私盐可以从中牟取暴利,改善自己的家庭生活。因为他平时乐善好施、为人仗义,在盐民之中有着很高的人气。他和几个胆大的同乡在运送官盐的时候夹带一部分的盐卖给当地的富商。

张士诚富可敌国,为何最后却战败了?

因为他没有什么背景,所以富商们经常坑害他,不仅不给钱还对他拳打脚踢,这也为他之后的一些行为埋下了伏笔。当他组织了属于自己的起义军后,解决了那些曾经欺辱他们的富商们,并且将他们的财产分给老百姓们。

后来,他的势力不断增大,他自己自立为王。不过,张士诚的势力除了有钱以外其他的统统没有。元朝的丞相脱脱率领大军来攻打他,他连对抗的势力都没有,完全被对方给拿捏住了。后来因为元朝统治阶级内部的原因才导致他得以存活下去。

当时,朱元璋在见识到了张士诚的富有之后,想要与他合作一起对抗元朝,双方和平相处互惠互利。然而张士诚并没有接受朱元璋友好的建议,不仅如此他还主动挑起了同朱元璋之间的战争。两大势力的战役一触即发,最后张士诚战败。之后,朱元璋又撑起“友谊的小船”邀请张士诚一起合作,但张士诚还是没有答应。

张士诚富可敌国,为何最后却战败了?

那么张士诚究竟是想要做什么呢?他只想赚钱,只想拥有着最为富庶的土地做当初自己愤恨的那些富商们。事实上,他也的确做到了,他分得了中原大地最好的一块“蛋糕”,过上了他以前一直想过的富裕生活。至于谁做皇帝,谁是统治者对他来说似乎并没有那么的重要。

他的这一想法在盛世之中或许还能行得通,但这可是茹毛饮血的乱世啊,他想独善其身完全是不可能的,这天真的几乎就到了可笑的地步。而朱元璋也看清了他的这一想法,所以他在对抗除他以外的两大势力时,选择了先去解决陈友谅。

张士诚富可敌国,为何最后却战败了?

在他攻打陈友谅的过程中,朱元璋的下属也曾问过朱元璋,他不担心张士诚从中作梗去帮助陈友谅吗?朱元璋当时是怎么回答的?他说张士诚“器小”,这两个用来形容张士诚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

是的,张士诚的确就是“器小”,格局太小,目光短浅。若是当时朱元璋攻打的是张士诚,陈友谅绝对会从中插上一脚,但张士诚不会。因为盐商出身的他只知道赚钱,只知道守好自己的“蛋糕”就行。然而“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他拥有着莫大的财富,这让别人怎么会不眼红?

张士诚富可敌国,为何最后却战败了?

在朱元璋攻打陈友谅的时候,他完全没有想到陈友谅如今的结局就是自己日后的结局。他还在做着自己的富商梦,以至于后来朱元璋在打败他之后,他仍然不知道自己为何会落到这步田地。

他苦苦守护着的这片富庶的土地终究是给别人做了嫁衣。或许对于朱元璋连说他从来都没有真正的把张士诚当做自己的敌人,因为张士诚这样的人在乱世之中最大的敌人是他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