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小孩和养植物的区别是 娃们需要心理营养

孩子八九岁了,爱撒谎,不遵守规则,专注力很差,怎么办?要不要花上万块钱去培养下专注力?

昨天才跟助理说,养小孩就像升级打怪兽,每一个阶段完成这个阶段的任务,就会轻松升级。

今天早上就看到了这样的留言。

而每每看到这样的留言,我都会想起我一个做心理咨询师的朋友说的,暑期有很多家长不惜重金把孩子送进他们的训练营,一段时间后,孩子的问题是有所改善,但回去还不是照旧。

因为父母不肯改变,孩子很难跟着变。

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重点发育任务,说来话长,但就心理营养的角度来说也无非就是归属感、自主感和成就感。

这三种感觉,想想看,是不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在寻求。

所谓归属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安全感。3岁前是储备安全感的最主要时期,这一时期储备的安全感关乎一生,否则会穷尽一生去寻找,直到找到那个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关于安全感,概括起来就是,孩子成长所需要的除了吃饱穿暖喝足之外,她还需要主要抚养人——一般是妈妈的情绪稳定和平和,能看着他笑一笑,陪着她玩一玩,爸爸妈妈的关系和谐稳定,不是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基本就没啥大问题。

具体内容可以点开以下文章标题查看:

孩子安全感若缺失,为何会影响一生?

父母不和,孩子内心会积压很多恐惧、抑郁和愤怒的感觉。还谈什么情商,分离以及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呢?


养小孩和养植物的区别是 娃们需要心理营养

第二个,自主感。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足见自由是多么重要。

然而一些家庭里父母的控制欲特别强,什么都替孩子计划安排好了,孩子是没有自主感的。

有人说,那总不能放任不管吧。

关于这个问题,心理学家谢刚给出的答案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自由,有底线,无上限。

比如,我的底线是你要成为一个有责任心,不欺负弱小,不破坏社会规则,不损害他人利益的人。

当然,孩子还小,我们不可能给予绝对的自由。

然而,你是否轻推一把,你是否管一管孩子,跟要不要控制孩子,是真的不冲突的。

育儿从来不是非此即彼,你可以给孩子选择的自由,在ABCD里体验自主决定的权利。

随着他年龄的增长,慢慢去放手。


养小孩和养植物的区别是 娃们需要心理营养

第三点,成就感。

吃了睡,睡了吃,跟死了没埋差别不大。

人总是需要一些成就感,来获得身心满足,比如创业成功,比如打游戏赢了。

孩子也喜欢成就感。

今天我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今天我回答了小朋友都不知道的问题,今天我帮助了某个小朋友,今天我分享了,今天我成为了同学们羡慕的焦点……

可若是孩子的第二个心理营养,也就是自主感没得到满足,那她能得到的成就感也有限。

我们常说奖励分为外部奖励和内部奖励,而内部奖励有助于形成内驱力。

因为成就感和满足感本身就是一种对自己的奖赏,它比外部奖励更能激发一个人积极主动地去做某一件事。

回到开头那个问题,一个孩子因为总是说谎,不遵守规则,专注力差,父母打也打了,说也说了,还是没能改变什么,所以开始寻求外部帮助,想着花点钱能不能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我的心理学老师曾讲过:

惩罚可以阻止某个具体的行为,但对鼓励理想行为却毫无作用。

也就是说当孩子说谎的时候,你打他,只是阻止了他现在眼目下说谎这件事,并不能使他明白,为什么不能说谎,说谎到底有什么不好,那我该怎么做?

一再地去强调孩子这个不好的行为,反而给他造成一种暗示:

你就是一个爱说谎的小孩子,你就是没办法好好遵守规则,你就是专注力很差。

极少有小孩子能够对抗这种负面评价,就是要证明给你看。大多数孩子都接受了来自最亲爱的人的评价,变成了他们最不想自己成为,却每天都在强调的样子。

心理学研究证明:

不管是师生还是亲子互动,只有把鼓励和指正的比例保持在4:1到5:1的时候,孩子接受起来才有效。

也就是说多鼓励孩子好的行为,批评和指正的时候少一点,说的时候言简意赅一点,不要罗嗦个没完没了。

不然孩子的愧疚之心,会被没完没了弄的没掉,反而演变成理所当然,你也说我了,扯平了。

与其一味像个警察一样,只盯着孩子错的地方,不如鼓励你想要的行为。

我就不相信,一个孩子在跟父母相处的过程中,没有一次是诚实的时候?没有一次是专注的时候。

若是有,那么及时抓住机会,肯定他做的好的地方。让孩子知道,撒谎、不专注、不遵守规则,这些都不是我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努力可以改变的。

你看,我正在慢慢变好,爸爸妈妈也发现了,他们时刻关注着我,我在他们心中正在变好,不是吗?

有句话说的挺戳心:

何必羡慕别人家孩子,

先天是自己遗传的,

后天是自己培养的。

是啊,自己生的就是最好的,给足孩子他所需要的心理营养,踏实过渡好成长的每个阶段,就是最省心最有效的育儿方式。

若是没能过渡好,也不要只盯着孩子做的不好的地方,那样他会越来越不好,倒不如你想要什么就鼓励什么,给孩子多一点耐心和关注,他会越来越好。

作者简介:涵涵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专注儿童心理和亲子阅读。爱看书爱研究的妈妈。推崇接地气儿的育儿理念,分享最实用的育儿方法。育儿路上我们携手同行,让更多妈妈少走弯路。欢迎添加涵涵妈私人微信:hhma08一起探讨育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