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嶺送蘋果闖封鎖線難 進坑道能立二等功

走進黃繼光生前所在部隊的營區,就能看到一道幾十米長的英雄牆,上面滿滿寫著英雄們的名字:黃繼光、孫佔元、易才學……他們大多是參加過上甘嶺戰役的英雄人物,那是軍史上光輝的一頁—— 震撼人心的上甘嶺

上甘嶺送蘋果闖封鎖線難 進坑道能立二等功

英雄之戰

1952年10月14日凌晨,美韓軍隊的大口徑炮彈以每秒鐘6發的速度突然落在上甘嶺的志願軍陣地上,兇猛的炮擊炸斷了上甘嶺通往後方的所有電話線,24歲的營部電話班副班長牛保才拎起線拐衝了出去。新拉的電話線連續4次被炸斷,他迅速接上又前進,快到537.7高地北山上的1連時,炮彈的彈片打斷了他的右腿。

擔架員看見他拖著斷腿消失在漫天的炮火中。電話通了!只通了3分鐘!

指揮所抓住這寶貴的3分鐘,一口氣下達了緊急作戰命令。下午13時,另一名電話兵在彈坑裡發現了犧牲的牛保才,他右手捏著剝去膠皮的銅線,另一個線頭咬在嘴裡。他讓電流通過自己的軀體,用生命接通了3分鐘的電話。志願軍總部為牛保才追記特等功,並授予“二級英雄”稱號。

在537.7高地北山陣地上,傷員南樹德目睹了驚心動魄的一幕:衝上陣地的韓軍架起機槍向他們掃射,猛烈的射擊聲震醒了一個5處負傷昏迷的戰士,他渾身是血地站起來,一聲大吼撲向機槍,另外10多個敵人卻從另一側撲過來。那位戰士從地上抓起3顆手榴彈,拉開了弦……

這個戰士名叫孫子明。志願軍總部給他追記特等功,授予“二級英雄”稱號。他是上甘嶺戰役中以身殉國,與敵同歸於盡的第一人。

在上甘嶺戰役中,拉響手榴彈、手雷、爆破筒與敵同歸於盡,捨身炸地堡、堵槍眼的烈士,留下姓名的有38位!孫子明是他們中的第一個。而在這38位有名字的英雄背後,還有許多沒有留下名字的英雄。那個陣地活下來的只有南樹德一個人,如果沒有他的見證,孫子明也將是眾多無名英雄中的一個。第15軍在《抗美援朝戰爭戰史》中記載:“上甘嶺戰役中,危急時刻拉響手雷、手榴彈、爆破筒、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捨身炸敵地堡、堵敵槍眼等,成為普遍現象。”

就在第一天,在上甘嶺上打出7位戰鬥英雄,以後的每一天都有新的英雄湧現。在整個上甘嶺戰役中,4.5萬人的第15軍打出各級戰鬥英雄12383人,佔全軍總人數的27.5%。

那真是一場英雄之戰

黃繼光的戰友們

10月19日夜,是黃繼光犧牲的夜晚。我軍向上甘嶺發起反擊,537.7高地北山僅用20分鐘就被攻取。戰鬥的焦點轉移到597.9高地。

當晚守在597.9高地上的是綽號“水牛”的美軍第7師17團,美軍唯一曾打到鴨綠江邊的部隊。和輕裝上陣的中國軍人相比,他們可以說是武裝到了牙齒。黃繼光生前所在部隊的紀念館還收藏著當年在上甘嶺繳獲的美軍防彈衣。這種T52型防彈衣由12層防彈尼龍製成,是當時最新型的高科技裝備,剛剛發到前線,進攻上甘嶺的美軍人手一件。

戰鬥打響後,8連從主坑道里殺了出來,一口氣攻下1號陣地,在向9號陣地衝擊的路上,被陣地東側的美軍地堡攔住去路。兩次組織爆破均未得手,3處掛彩的機槍手賴發均抓起手雷衝了上去。運動途中,他被子彈擊中,仍帶傷扔出手雷,把地堡掀掉一個角。殘存的美軍用機槍向他掃射,他再次負傷。連長李寶成看著他趴在坡上歇了片刻,似乎在積攢身體裡最後一點力氣。然後,他傷殘的軀體猛然爆發,連人帶手雷撲上地堡。

美軍把主峰陣地巨型岩石下掏空,修築起一座大地堡,兇猛的機槍火力壓住了進攻部隊。已經連續炸燬兩個地堡的苗族戰士龍世昌拿起爆破筒衝向地堡,半路上被美軍的炮彈炸斷了左腿。龍世昌頑強地爬上去,將爆破筒塞進射擊孔,裡面的美軍把爆破筒推出來,他一把抓住又塞進去,敵人又拼命推出來,斷了一條腿的龍世昌眼看不支,毅然用胸膛緊緊抵住爆破筒……

後來,電影《上甘嶺》再現了這個震撼人心的鏡頭。影片裡的英雄形象融匯了黃繼光和龍世昌兩個人的身影。

實際上,黃繼光的英雄形象也凝聚著無數戰友的忠誠和勇敢。黃繼光犧牲時,剛剛被任命為6班班長。他犧牲10天后,新任班長呂慕祥再次帶領6班衝向597.9高地主峰。途中被敵人火力點阻擋,身上4處負傷的呂慕祥衝上前去,當快要接近地堡時,他再次負傷倒地。呂慕祥頑強地爬向地堡,重傷的手臂掄不起一公斤重的手雷,他同樣連人帶手雷撲上地堡。

 這就是黃繼光精神,是中國軍人傳承不息的軍魂。

一個蘋果的故事

看過電影《上甘嶺》的人無不為一個蘋果的故事所感動,那是一個真實的故事。17歲的運輸員劉明生往前線運送彈藥途中,在一個炮彈坑裡拾到一個蘋果,帶上597.9高地坑道,送給135團7連連長張計法。張計法把蘋果交給步話員,步話員又將蘋果傳給重傷員。一個蘋果在坑道里轉了一圈,又完整地回到連長手裡。連長帶頭咬了一小口,再往下傳,一個蘋果在坑道里轉了兩圈才吃完。

這個蘋果就是上甘嶺堅守坑道戰鬥的真實寫照。我軍退守坑道後,美韓軍隊使出各種手段破壞坑道:用炸藥炸、用火焰噴射器燒、用硫黃彈燻、用毒氣彈打……同時嚴密封鎖後方通往坑道的路線,坑道里的飲水頓時成了最大的難題。戰士們乾渴難忍,連牙膏之類一切含有水分可以潤喉潤唇的東西都被吸吮乾淨。

得知坑道里的部隊想吃蘋果,軍後勤部門馬上從平壤買來蘋果,準備向坑道里送,從上甘嶺到後方醫院沿途幾十里路上,朝鮮群眾自發擺起茶水站、蘋果站。

但蘋果就是送不進去。從志願軍後方的陣地,到上甘嶺的坑道口,近的只有500多米,遠的不過1000多米,可就是這樣一點距離被美軍的飛機和大炮隔成好幾條封鎖線。只要看到一個運輸員,馬上就呼叫來飛機大炮,把山谷打得煙塵沖天。3兵團派參謀來前沿觀察,親眼看到一個送彈藥的運輸班遭遇炮火攔截,無一倖存。

軍政治部下令:只要能把一筐蘋果送進坑道,就能立一個二等功。軍長秦基偉的警衛員王六申請上前線,秦基偉特意讓他帶一挎包蘋果進坑道,但王六在途中犧牲。老兵們在回憶中談到:通往坑道的路上滿地都是被炸飛的慰問袋、蘿蔔、蘋果、饅頭……

但一個蘋果的故事並沒有這樣結束。11月2日,400多名韓軍在山谷中集結,準備向我陣地發動進攻,我軍主陣地上的觀察哨發現後當即呼叫炮火,把400多敵軍一舉覆蓋。這個觀察哨裡的戰士就是一個蘋果故事中的主人公。

 沉默的無名英雄

在留下姓名的英雄們身後,還有很多沒有留下姓名的英雄。

12月3日,韓軍第9師對537.7高地北山發動大規模進攻。陣地上炮火揚起的煙塵有十幾米高,坑道口8米多厚的石層被炸塌,把守在坑道里的部隊全都埋了進去。炮火延伸後,2號陣地上只剩下一個戰士,他是因為沒來得及進坑道就被炸傷,自己藏進石縫裡倖存了下來。這時候發現敵人上來了,他端起爆破筒撲進敵群,與敵同歸於盡。

因為這個陣地上的官兵全部犧牲,這位捨身赴死的戰士姓名始終未能查清。

上甘嶺背後還有一位特殊的英雄。他是師偵察科的一個參謀,原來是上海洋行裡的翻譯,能講流利的英語,到前線專門負責偵聽,對美7師報務員的話都記得清清楚楚,一聽聲音就知道是誰。上甘嶺戰役打響後,他連續43天頂在指揮所裡,只要美軍一開口他就知道哪一個部隊上來了。打到緊急時刻,急昏了頭的美軍密語也不要了,直著嗓子就喊。這邊話音剛落,那邊情報就出來了,指揮部馬上呼喚炮火,直接蓋了過去。

在這種高度緊張的偵聽中,他的雙眼都發炎了,有一隻還流膿。最後他評了功,但沒評上英雄,而後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讓我們引述莫斯科紅場無名烈士墓上的銘文,表達對這些沉默的英雄的敬意:

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你的功勳永世長存。

後來,秦基偉將軍在回憶上甘嶺戰役時說:“上甘嶺戰役不僅從軍事上打垮了敵人的攻勢,也打出了我軍的指揮藝術、戰鬥作風和團結精神。打出了國威軍威。以後有人說過,美國人真正認識中國人,是從上甘嶺開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