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現在還有存在的必要嗎?-悟空問答

詠慶他爹


北約當然還有存在的價值,要不北約的實際控制著美國早就退出了,這足矣說明雖然美國對北約內部的很多問題有強烈的不滿,依然選擇維持北約的繼續存在。



北約存在的問題大致可以分為一下幾類。



第一,美國既出錢也出力,當然美國也不是冤大頭,美國出錢出力的目的是掌控北約,充當美國全球霸權和利益的幫手。顯然目前北約的存在還是可以滿足美國的胃口。



第二,既不想出錢也不想出力的國家,這些國家經濟實力比較強,但與北約當前名義的前線相距較遠,以德國等老牌歐洲工業國為代表,但目前這些國家還沒有能力擺脫北約對他們的牽畔,雖然有努力組建新的獨立北約組織,但礙於美國的淫威,還是選擇消極怠工。



第三類是英國和北歐國家為代表,這些國家處於歐洲大陸的邊緣,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也比較強,他們既不是歐洲的核心國家,也不是北約的核心國家,懼怕美國、忌憚俄羅斯和不甘心被歐洲邊緣化,他們才是北約的積極支持者!



第四類,是東歐諸國!他們既希安全上望投入美國和北約的懷抱,經濟上還想獲得歐盟的萌澤,他們可不希望北約就這麼銷聲匿跡或者行將就木,那個時候他們或許會成為歐盟與俄羅斯直接妥協的代價,所以他們會積極堅持北約繼續存在下去。



第五類,無所謂派,存在也好不存在也罷!以土耳其為代表,註定不會是北約的核心成員,但有北約還是有一些好處的,沒有北約也不會影響自身利益太多,存在於與否無所謂。


超然視野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形成了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以前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出現了冷戰時代,誕生了北約和華約兩個互相對峙的軍事組織。但西方國家法國保持了獨立性,沒有參加北約,並早於其他西方國家與我國建立了外交關係。隨著蘇聯解體,東歐鉅變,冷戰時代結束,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仍對軍事強國俄羅斯存有戒備心理,將導彈防禦系統設在東歐國家,無疑是對俄的敵視和遏制。為此,俄羅斯加大了軍事裝備的投入,以應對西方咄咄逼人的威脅。美國目前雖是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和西方民主制度及價值觀,曾經發動了無數次對外戰爭,削弱了國力,需要盟國分擔軍費開支。此外,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也引起了西方世界的不安,他們為所欲為的時代己經不再,更加需要北約的存在,以保持軍事優勢,抗衡中俄兩國,繼續當世界警察,維護自己的話語權。


趙建明Zhao


沒有,因為歐洲國家表示北約就是個錘子!但美國表示你們才是個錘子,所以北約當然有存在的必要。

前段時間法國總統關於北約已經“腦死亡”的說法在世界一度引發了軒然大波,北約國家的內訌再度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很多人甚至猜測馬克龍的表態是北約解散的前奏。

但現實情況是北約已經好好地杵在那裡,不離不棄,所謂北約“腦死亡”的理論更像是被罷工整得焦頭爛額的馬克龍故意轉移國內矛盾的虛張聲勢。而毫無疑問這樣的驚世駭俗之語非但沒有引起北約內部甚至國際社會的共鳴,反而引來一片群嘲。

就像看門大爺左右不了一把手的決策一樣,北約有無存在的必要,是法國能說了算的?

自1949年以來,法國雖然在1966年戴高樂執政期間退出了北約的軍事一體化組織,將北約總部趕到了布魯塞爾,更將美國的駐軍和核武器掃地出門,但法國追求的所謂國際地位卻始終沒有實現。相反,因為離開了北約這棵大樹,法國的日子還越發捉襟見肘起來,在西方世界越來越尷尬。

所以最終法國在2007年重返北約,而後再度成為美國的小兄弟。

從一開始,北約就是美國主導的國際組織。雖然主要目標在於對抗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陣營,而蘇聯為對抗北約,也在1955年針鋒相對地成立了華沙條約組織,兩大陣營的“相愛相殺”一直持續到1991年蘇聯解體。

理論上說因為北約本就是為對抗共產主義陣營而生,那麼當蘇聯解體,共產主義陣營煙消雲散後,完成歷史使命的北約也應該壽終正寢,主動去世。但現實情況是北約非但沒有涼涼,反而越活越精神,以嶄新的姿態煥發了第二春。

所以靜夜史認為:北約從來就不是簡單的對抗共產主義陣營的組織,他的本質是一個幫派,是美國為控制西方國家而建立的所謂聯盟。

事實上,以美國這個超級大國的恐怖勢力,西方國家即便不加入北約,因為美國的存在,他們的國家安全也很難受到致命威脅。

況且西方國家尤其是西歐各國雖然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後元氣大傷,徹底淪為二線強國,但它們的實力依然毋庸置疑。某種程度上說,即便沒有美國的保護,他們也能夠保證自己的安全。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完全可以脫離美國的掌控,走上一條獨立自主的道路。

但這無疑是美國不願看到的,且不說二戰後馬歇爾計劃投在西歐各國身上的鉅額資金難以收回,一旦這些國家離經叛道,轉而和蘇聯沆瀣一氣對付自己,那美國豈止無法稱霸全球,連登陸歐洲都異常費勁。

所以,是可忍孰不可忍,美國絕不允許西歐各國自立門戶,所以北約實際上就是美國控制西歐各國的緊箍咒。而想要“獨立自主”的法國,只有通過和北約劃清界限,才能實現“自由”的目標,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北約控制西歐的事實。

所以,北約是否有存在的必要,不是被控制的西歐各國說了算的。而因為美國依然是名副其實的超級大國,需要通過控制以及壓榨西歐維護其霸主地位,所以美國絕不會認為北約是雞肋。

因此,作為北約的主人,美國認為北約不僅有必要,還應該擴容,還應該加大對某些自以為是國家的打擊和制裁。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北約是冷戰的產物,冷戰早已結束,因此可以說北約脫離了冷戰的大環境已沒有存在的必要。但是在冷戰結束至今將近30年時間時間裡,北約不但還繼續存在,而且還在不斷地向東擴大地盤(北約東擴戰略)。不過這已經不是大多數北約成員國的需要了,只是美國在利用北約維護其世界軍事霸權地位的需要。

所謂獨木不成林,美國的軍事實力再強大,經濟實力再牢固,也不可能持續地在世界範圍內施加威懾影響。以北約這個世界最大、也是唯一的軍事安全組織的面目出現,不管對錯總是出師有名。美國已經多次打著北約的旗號繞開聯合國在熱點問題上用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

隨著歐洲一體化戰略的發展,北約也面臨分化的現實矛盾。為了繼續保持北約的穩定性,美國需要給出一個“北約必須繼續存在下去”的理由。最簡單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給北約找一個強大的有威脅的戰略對手。而唯一能勝任這個角色的國家只有俄羅斯。通過北約東擴刺激俄羅斯,迫使俄羅斯反擊,然後再對俄羅斯實施妖魔化宣傳嚇唬北約成員國。

正是利用這種謀略和手段,美國讓東歐的北約成員國相信,只有美國和北約能保證他們不受俄羅斯的軍事威脅,而歐盟自主防務戰略計劃根本不可信。現在歐盟的主導大國法國和德國,以及北約的“假想敵”俄羅斯,都在積極地通過行動讓歐洲的北約成員國相信,歐盟和俄羅斯雙方能自己處理好軍事安全關係,而北約是多餘的。

未來北約還會繼續存在多長時間還是未知數?但是隻要美國還在一超霸主的位置上坐著,那麼就不會讓北約陷入崩潰危險。因為這是美國製訂的全球軍事安全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是具有決定意義的核心框架。一旦北約塌了,那麼美國的一超軍事霸權基礎也就塌了。


高峰軍事觀察


站在現在的角度看世界未來的發展,北約確實沒有什麼存在的必要了,北約成立於二戰後的幾年,在冷戰期間北約又和華約是對裡面,歸根結底地說是美國和蘇聯在爭霸,北約並不是一群國家湊在一起商量商量房屋問題,實際上就是一個美國控制下的軍事組織,是美國用來爭霸、維護霸權的工具而已,北約從不是為了多數成員國而存在。



看清這些我們就知道北約為什麼沒有存在的必要了,首先在之前的問答中提到過,未來世界霸權主義將逐漸失去生存的土壤,美國回隨著這個潮流失去霸權,未來不管誰是世界第一大國,它回收會是最強大的國家,但是不會是霸權國家,不會當所謂的霸主。過去很多國家都是靠海洋崛起,各個都是海洋強國、海軍強國,可是未來陸上國家也會有地位的提升,比如陸上交通有高鐵,陸上有互聯網,這些都是時代的標誌,這些方面會讓陸地的地位大大提升。



英國稱霸的時候利用工業革命優勢,那時候世界上多數國家是積貧積弱的,美國稱霸的時候二戰剛結束,多數國家飽受戰亂之苦,美國發揮優勢崛起,而現在世界上大小強國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大國具備國際影響力,多極化這個詞大家都不陌生。面對這些強大的國家興起,美國過去對它們可以肆意妄為,現在就算不收手也得收斂,地球上不再是美國一家之言了。各地區你不能再肆無忌憚地橫行霸道了,那你這個霸權就是在逐漸削弱,一個伊拉克讓你扔進去半條命,未來世界上比二十年前的伊拉克強大的國家會越來越多,你能挨個都打了嗎?



上面說的是第一點,美國未來推行霸權越來越無力,北約這種維護霸權的工具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第二,現在戰爭遠遠不像過去那些年那麼多了,而且有可能打起來的戰爭也沒那麼多了,總體上趨於和平發展,隨著國際間的合作範圍越來越廣泛,更多的國家建立起合作關係,或是小國在大國的引導下共同發展,北約這種打群架的組織有多大的存在必要?小規模戰爭和衝突都很少發生,何況是抱團的集團衝突。



第三,對於北約的主要成員組成的歐洲國家來說,歐盟那種合作組織才是它們的需求,“去北約化”的聲音也不是沒有過,現在不像二戰剛結束的時候,火藥味還沒有散盡,也不像冷戰時空氣那麼緊張,現在沒有那麼多非打不可的仗,未來歐洲一定是從抱團防衛走向抱團發展,美國領導下的北約控制著歐洲的國家,鉅額的軍費和駐軍佔領這也是它們走向發展的障礙。

待美國對歐洲失去控制力那天,儘管多數國家都沒有衰落,但北約實際上已經是名存實亡了,北約不是因多數成員國的存在而存在。


鍋蓋頭司令


回答這個問題起來比較糾結。我們先看看北約的屬性及其成立的背景:

北約:全稱“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通常簡稱為“北約組織”或者“北約”,是美利堅合眾國與西歐、北美主要發達國家為實現防衛協作而建立的一個國際軍事集團組織。它是二戰後西方軍事立場和陣營上實現戰略同盟的標誌,是馬歇爾計劃在軍事領域的延伸和發展,使美國得以控制以德國和法國為首的歐盟的防務體系,更是美國實現超級大國領導地位的標誌。

成立背景:北約成立於美蘇冷戰前夕。當年美國為了對抗蘇聯,拉了一幫小弟結成軍事同盟陣營。1949年4月4日,美國、加拿大、比利時、法國、盧森堡、荷蘭、英國、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和意大利在華盛頓簽署了北大西洋公約,決定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當年8月24日各國完成相應手續正式成立。後來,希臘、土耳其、聯邦德國又先後加入。

為了抗衡北約,1955年5月14日,由蘇聯主導的“華沙條約組織”成立,簡稱“華約”。主要成員國有蘇聯、羅馬尼亞、匈牙利、民主德國(德國統一後脫離了華約)、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波蘭以及阿爾巴尼亞。華約成立後正式開啟冷戰敵對狀態。

變化過程:蘇聯沒落解體後,華約組織也很快跟著解散了,隨著而時間的推移,很多原來的華約成員國相繼加入北約,成為新的北約成員國。北約存在的意義也跟著發生轉變,探討的議題從最早的共同軍事戰略防禦對抗轉變為應對球恐怖主義、能源安全、全球變暖、疾病、網絡攻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核擴散等多元問題上。

進入21世紀後,很多老牌北約強國已經沒落,許多非北約成員國的新力量正在快速崛起。在此消彼長之下、世界格局已經悄悄發生變化。國際利益交錯的新時代,北約影響力和存在的必要性顯得沒有那麼重要了,變成了一個“雞肋”組織。

北約的存在是否有必要?

從負面角度看:

1、北約的存在限制其成員國的潛在發展能力。在北約成立以前,很多北約國成員國是比較繁榮的,在當時的世界影響力和地位相比於現在要高的多。北約成立後,雖然很多成員國在美國主導下享受著總體和平的局面,但部分成員國的發展潛能無形中也被美國壓制。

2、世界再沒有新的能威脅北約的軍事同盟組織,北約的議題又發生巨大變化,部分新的國家崛起和世界影響力在不斷擴大,北約成員國在應對全球問題上需要聽到新的聲音,得到新的合作力量,但受協議影響,受困的北約成員國無法跳脫美國和組織直接去和新的力量接觸,限制了其解決困境和問題的途徑。

3、如今的北約看上去,更像是在被美國利用,美國以各種形式手段利用北約組織為本國政治、軍事和經濟利益服務。日積月累的霸道和囂張,也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反噬現有的某位北約成員國。(今天的土耳其便是是最好的例子)

4、北約的存在對觸發世界大戰風險較高,由於美國喜歡在全球霸道行事,哪天與另外一個世界軍事強國發生衝突,這些北約成員國容易被迫綁上同盟戰車。

從正面角度看似“雞肋”:

1、從某種程度上說,北約組織的成立,避免了西方政治局面的混亂,也降低了西方國家相互間的軍事戰爭風險。確保了西方大陸總體上的和平局面,為以往的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總體的和平環境。

2、在防止核武擴散上有一定的積極作用,若沒有北約的監管,世界對核武擴散監管問題的力度可能會減弱。


環球縱橫視野


北約的存在是“有人歡喜有人憂”。“憂”者自然是利益受損方; “歡喜”者則是既得利益者。毫無疑問,最憂者是俄羅斯; 而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則是美國。所以,俄羅斯會將北約視為“眼中釘”,而美國自然認為北約很有存在的價值。

北約又稱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於1949年8月25日。是美國與西歐及北美主要發達國家為實現聯合防務所組成的軍事集團。儘管沒有“指名道姓”,但顯然是針對當時的蘇聯的。在蘇聯於1955年5月14日成立了華沙集團後,北約的戰略對手也就“明確”了!那就是和蘇聯為首的華沙集團對抗。

1989年的東歐鉅變,先後引發了華沙集團的解散和蘇聯的解體。按理講,在蘇聯和華沙集團都已經成為“歷史”後,北約也就應該“壽終正寢”了!可是,北約不僅沒有解散,反而是加強了“存在感”。北約在冷戰結束後,又先後吸收了從蘇聯解體和華沙集團解散後分離出來的波蘭,波羅的海三國等國家,顯然,北約“東擴”了!

在北約東擴期間,正值俄羅斯從蘇聯解體後獨立出來的“轉型期”。其經濟機構,政治框架和軍隊建設皆屬於“混亂狀態”,自然無法阻止北約的東擴。所以,葉利欽時代的俄羅斯只能和北約“虛與委蛇”。並先後三次表現出欲加入北約的“意願”。顯然,美國不可能同意接納俄羅斯,而曾和俄羅斯有過恩怨的歐洲國家自然也不可能再和俄羅斯“共事”。因為,如果俄羅斯也在北約內部的話,那北約還聯防誰呢?那時的北約才是真正的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再者,俄羅斯如果是北約大家庭中一員的話,那北約也就會從內部“土崩瓦解”了!

俄羅斯自然也不是真正想加入北約。葉利欽和普京先後表達過想加入北約的意願不過是“權宜之計”罷了。俄羅斯的目的無非有兩個方面。一是使北約減弱對俄羅斯的防備心理。二是假如能加入北約的話,那也便於從內部瓦解北約。總之,俄羅斯不可能“甘於人下”。無非是爭取一個喘息期,以便“王者歸來”罷了!然而,美國卻不為所動,北約也就沒有停下東擴的步伐。

美國為什麼一定要維持北約的存在呢?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美國認為俄羅斯雖然沒有蘇聯時期強大了,但俄羅斯仍然有著較強的軍力,特別是擁有和美國不相上下的“核武器庫”,而這些核武器的威力足可以摧毀包括美國在內的整個人類社會。二是如果北約不存在了,美國也就失去了對歐洲控制的有效手段。所以,當馬克龍對北約表現出“不敬”時,美國即組織盟友對馬克龍進行了“口誅筆伐”。顯然,美國很在意北約的存在。要想使北約有存在的價值,那就必須要有一個“假想敵”。而這個假想敵又必須具備威脅性。由於北約是“歐洲和北美”的防務問題,那“敵人”也就必須在歐洲和北美地區尋找。在這兩個地區的國家中,顯然俄羅斯最合適。所以,也就有了俄羅斯“威脅”論。

那麼,俄羅斯到底是不是個“威脅”呢?我覺得這已經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了!一種觀點認為: 俄羅斯的政體制度已經發生了變化,其整體實力也不能和蘇聯時期“相提並論”了。所以,俄羅斯並不能對歐洲國家構成威脅。北約實無存在的價值和必要性。可是,另一種觀點卻認為: 儘管俄羅斯的政體制度發生了變化,但俄羅斯仍然有龐大的核武器庫,仍然有著不菲的軍力,仍然有著稱雄世界的“壯志”。最主要的是俄羅斯的“行為方式”並沒有改變。比如在格魯吉亞和烏克蘭問題上,俄羅斯仍然表現出了“非主流”的解決方式。而在歷史上和俄羅斯有過恩恩怨怨的歐洲國家仍然會“害怕”俄羅斯。所以,北約中的大部分國家仍然認為“北約應該繼續存在”。另外,北約中的第五條也是一些北約國家希望繼續留在北約內部的原因之一。比如土耳其。

土耳其和北約成員中的其他國家關係並不好。土耳其和美國的關係近年來也是磕磕絆絆。再加之土耳其時常和俄羅斯的“眉來眼去”,按理講,土耳其應該更希望北約解散才更“合理”。可是,恰恰相反,當馬克龍的“北約腦死亡”論一出後,跳得最高,反對聲音最響的恰恰是土耳其。原因是什麼呢?北約的核心條款是第五條。即“聯動機制”。也就是說,當一個北約成員被定性遭到入侵後,其他成員國必須視同為自己被侵犯而作出反應。而土耳其需要在中東地區“爭霸”,需要在美俄之間“走鋼絲”,而北約條款中的這一條恰恰就被土耳其看作了“資源和資本”。所以,為了自己的“戰略和現實”利益,土耳其自然也認為北約應該存在。

我們再來談談如果北約“不存在”了,歐洲是否有“自我防衛”的能力問題。應該說,假如俄羅斯是歐洲國家“敵人”的話,以歐洲國家的現實戰力,它們確實無法抵禦俄羅斯的進攻。在歐洲的英法德“三巨頭”中,英國早已不是日不落帝國,德國由於受到二戰後體系的限制,其軍力水平可以說在世界範圍的二十名開外。法國雖然軍力尚可,但以法國人的“浪漫個性”,讓它成為歐洲抗擊俄羅斯的領軍人物的話,歐洲的一些北約成員肯定“不放心”。所以說,以現實情況論,如果北約解散,美國撤離歐洲的話,歐洲的自主防衛就會在俄羅斯面前成為“笑話”。

最不願北約解體的當屬於美國。假如北約解散了,也就意味著美國必須撤出歐洲。可是,歐洲卻是美國三大戰略(印太戰略,美洲戰略和歐洲戰略)之一,失去了對歐洲的控制,美國也就失去了世界戰略的重要“支點”。還要“領導世界一百年”(奧巴馬語)的美國自然不會讓北約解散。所以,美國必須樹立俄羅斯是歐洲威脅的“形象”。其實,美國對俄羅斯的戰略有“一明一暗”兩個方面。一是希望俄羅斯不構成對自己的威脅。二是並不會讓俄羅斯完全失去威脅。也就是說,它在打壓俄羅斯時有個“度”,這個“度”就是讓俄羅斯“不死不活”的存在著。因為美國需要一個這樣的“敵人”。


人生觸底反彈


對於美國無所謂,而對於歐洲各國也就不一樣了!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以冷戰為背景,由美國為主導建立,目的之初就是對抗蘇軍和華約軍事集團。冷戰結束後,北約開始經歷了戰略轉型,而隨著烏克蘭危機,克里米亞危機包括敘利亞難民危急,北約開始全面的轉型,並且北約一直考慮自己的定位,並且強調集體防禦的概念。對於美國來說北約只是安穩歐洲盟國的組織,因為很多戰爭,特別是美國發動的戰爭,比如伊拉克、阿富汗、敘利亞等戰爭,北約多國都不參與,比如德國就一場戰爭都不參與。

北約現在呈現出的轉向出傳統領域,特別是法國、英國、德國等老牌北約成員國,反倒是加入北約沒有多久的歐洲國家,十分遵從美國的指令,比如美國只是要求北約各國出兵,要求對抗俄羅斯。歐洲這些國家馬上迎合美國,不是拿出大筆資金和土地,允許美國部署。這種國家包括了波蘭、羅馬尼亞、波羅的海三個國家等,這些國家十分熱衷反俄。

北約一直尋求轉型,但是近年來轉型從軍事聯盟-安全聯盟-防禦聯盟-反俄倆能耐,從集體防禦專為共同利益,再回到集體安全。明確了北約卡戰軍事行動範圍,是否要擴大到俄羅斯周邊和全球,確定北約的指責是保護和捍衛成員國所面對的戰略性和安全威脅。通過快速部署軍隊和反擊計劃來保證威脅。在波蘭等地區設立北約快速部隊,而美國也同時要求北約各國國家提高軍費開支。從歐洲觀點特別是小國來看,保持北約是十分重要的,可用於反對俄羅斯。對於美國來說傳統的北約盟國沒啥大用,反倒是東歐小國來的諂媚。

以上內容僅為個人的一些簡單看法和資料整合,供拋磚引玉,歡迎更多討論和交流互動。如有轉載,煩請表明出處!

軍事天地


美國為首的“北約”,最初目的是要幹翻蘇聯領頭的“華約”,現在華約早已經解散,北約的存在到底有什麼意義?

存在就有合理處,否則就不會存在。歷史上,美國把北約當成對付蘇聯的政治軍事組織,效果有目共睹。如今,美國仍然力求讓北約成為聯結美歐關係的良好紐帶,在政治、軍事上繼續成為美國的重要工具。

至於歐洲盟國,也有保持北約的需求。歐洲人需要藉助美國的力量來保護自己的安全,而北約能夠維繫並鞏固美國在歐洲的軍事存在,這對歐洲盟國來說至關重要。

20世紀90年代初,世界經歷東歐劇變、蘇聯解體,而華約的解散宣告冷戰結束。對北約成員國來說,遭受蘇聯或華約大規模軍事進攻的可能性已經不存在,其凝聚力也大打折扣。

在這個背景之下,北約就不得不尋找“生存理由”,尋求存在的合法性。由此,北約就不得不更新概念,轉變舊的職能,開始全面調整戰略部署。這種角色變化,讓北約的軍事色彩變淡,其政治色彩得到大幅度強化,開始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

具體表現在,冷戰結束後的10多年來,北約不顧俄羅斯的反對,一意孤行推行“東擴”事業。另外,北約還將西方價值觀作為新任務,在科索沃等戰爭裡打出“人權大於主權”“為價值觀戰鬥”等旗幟。

值得注意的是,北約的戰略轉型被深深打上美國烙印,體現出與美國新軍事戰略的一致之處。新的使命,讓北約增添繼續存在的籌碼,具有某種新的合法性。

美國新軍事戰略的首要目的是打擊恐怖主義,並通過能力建設要在充滿變數的局勢下,取得不敗的地位。在這個思路操作之下,美國人強化與歐洲盟國的關係,並推動重要盟國進行與美國戰略較為一致的軍事轉型。

不過,北約戰略轉型不容易,受到多個方面的困擾。比如發展新的軍事能力有難度,原因是美歐之間的軍事水平差距,不是在縮小而是在擴大。比如歐洲盟國強調北約應該與俄羅斯協調,更多地完成地區安全保障、全球性維和行動、人道主義使命等,而不是唯美國馬首是瞻。

談到北約,就不能不提俄羅斯,也不能不談及東擴。在北約看來,俄羅斯儘管已經是今非昔比,但是它的戰略意圖仍然讓人感到擔心。

北約向東擴展,一方面可削減和壓縮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勢力範圍,另一方能夠對俄羅斯形成強大的政治、軍事壓力。目的也是很露骨,就是要進一步鞏固冷戰的戰果,並徹底打消俄羅斯強硬派的復興“俄羅斯帝國”的念頭。

這完全符合北約遏制俄羅斯的一貫做法,但也導致俄羅斯與西方的關係一度十分緊張,現在部分東歐國家的局勢不穩定跟雙方對峙有直接關係。

北約還有存在的必要嗎?簡單來說是有“必要”,美國需要北約來維護自己的軍事戰略,歐洲盟國需要美國來提供武力保護。


子屠龍


北約是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軍事集團,雖然特朗普以喜歡退群著稱,但美國永遠不可能退出北約,北約也會長期存在下去,而且會越來越擴大。
北約成立於1949年,是美國英國為首的西方集團為了阻擋蘇聯擴大勢力範圍而成立的,因此北約是東西方冷戰的產物,冷戰在1991年隨著蘇聯解體早已結束,因此可以說北約脫離了冷戰的大環境已沒有存在的必要。

但是在冷戰結束至今將近30年時間時間裡,北約不但還繼續存在,而且還在不斷地向全世界擴大地盤,不僅不斷向東歐擴大,甚至連南美的哥倫比亞也在2018年已經加入北約,亞洲的蒙古據說也想加入北約。烏克蘭格魯吉亞等國也想加入北約。


可以說北約是美國依靠軍事霸權稱霸世界不斷擴大勢力範圍的工具,美國人是非常務實的,既然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國家數量多的一方取勝,那美國就不斷擴大北約等盟國數量,對美國眼中為數不多的敵對國家形成壓倒性優勢。

但令人奇怪的是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卻多次拒絕俄羅斯加入北約,當初葉利欽是鐵桿親美派,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卻拒絕這一勞永逸收編俄羅斯的機會,如果俄羅斯加入北約,北約在全世界不更是佔據絕對優勢嗎?美國的軍事霸權更登峰造極嗎?

可以說拒絕俄羅斯加入北約是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的一次重大失誤,雖然美國為首的北約不斷東擴,對俄羅斯步步緊逼併經濟制裁,但普京為首的俄羅斯仍然屹立不倒,俄羅斯仍然擁有可以與北約同歸於盡的龐大核武器。

也許是上天不願意美國在冷戰以後迅速一統世界,讓全世界的政治軍事鬥爭徹底失去懸念,才讓美國犯下了拒絕俄羅斯俯首稱臣加入北約的要求。

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實在太狂妄自大了,它們有足夠的自信像貓捉老鼠那樣把俄羅斯玩死,讓俄羅斯像蘇聯那樣再次解體,然後再讓俄羅斯分裂為無數小國加入北約,但形勢的發展真的能讓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如願以償嗎?雖然普京之後俄羅斯仍然有親美派上臺自毀長城的可能,但也還是存在一定變數,尤其是中俄越來越緊密的關係讓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膽戰心驚。

但現在的地緣形勢其實是非常嚴峻的,澳大利亞、新西蘭、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拉克、日本、韓國、蒙古等都是北約全球合作伙伴,所謂“巴鐵”的說法其實是非常不靠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