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留守老人何去何從?

隨心一問


首先我想說,我們農村的老人一定不是留守老人,因為農村是我們的家,是我們的根,是我們生活工作了大半輩子的地方,每一個農村老人一定是希望在農村生活的,這樣才有樂趣有價值,不過農村老人的養老是這個很困難的問題,下面我分享一下我的家庭和一些農村養老的建議!

我是一個18代農民,在我家族有記載的歷史中,我應該是第一個生活在城市的人了,雖然我生活在城市不過有人問我家是那的,我一定會說爸媽的那個家,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我的爸媽在我剛工作的時候就和我說“等我們老了一定不去城裡,只要還能動,就要在農村種點地,養點雞鴨鵝狗的,這樣你想吃啥都不用花錢,還都是健康的,而且我們一輩子在農村自由自在慣了,也不想上城市受拘束,再說了兩代人生活習慣都不一樣,在一起也會發生矛盾的,只要你們有空多回來看看就行了”

父母一輩子在農村很辛苦,大家都知道農活很累,對於我們農村人來講,可能都不想那麼累,可是我們老一輩也離不開農活,就像很多人退休了到還不習慣了一樣,所以老人也願意在家有點地種,不過一定不能多,像我姥爺一樣,他是一個鎮裡幹部退休,工資在農村很高了,可是他也是個農民,現在已經75了身體還不好,可是誰不讓他種地都不行,同時也不去城裡,哪怕有自己的房子。所以農村沒有留守老人,都是喜歡和熱愛農村的

農村老人大部分是一定在農村的,那麼養老問題也是一定要解決的,我現在的想法是,我們一個村的年輕人都幾乎在城市工作,可能自己的生活也都有壓力,所以我提了一個建議,“集體養老”這個不是把老人集中,而是把我們的錢集中請服務人員,比如我們需要一個打掃衛生的,一個醫護人員,一個做飯的,一個組織活動的,可能還需要別的人員,不過基本4個已經夠了,因為老人都能自理,如果不能自理另算,這4個人照顧15個家庭老人是沒問題的,如果一個家庭兒女一個月拿1000,那麼15000的費用夠用的。這樣老人即可以有自己的生活,也有了一定的照顧。而且費用也是大多數人能承擔的,我們兒女的孝心也盡到了!這個想法還在完善,也希望大家集思廣益。

老人老了,我們一定是要尊重他們的意見,一輩子的辛苦卻養不幾年老,他們快樂就好,不要用我們的思想去想他們。


鄉村小二z


“農村留壽老人何去何從”?

我母親在八十多歲的那年,我們接她去城市住了六個月,可以這麼說,她這六個月是非常勉強也很難受的度過的。一是飲食習慣不一樣,二是作息時間不一樣,三是和兒媳相處很難融恰,四是上下樓不方便。給她的感受不是幸福愉快而更多的是“委曲求全”處處將就。自此再沒來過我家,農村左臨右舍的問她為什麼不在城市享福啊,她說是就像關起來了一樣,再也不去了。今年我母親已95歲了,我們兄弟姐妹輪流照顧,老人生活的很幸福。

“養老難”到底難在什麼問題上?只有明確了這一點才能找到解決的辦法。是居住條件問題?是錢的問題?還是日常起居的照料?是醫療費支出?

是居住條件問題嗎?

我認為不是,農村老人一般都有老宅子,即是沒有老宅,兒女整年不住的新屋讓老人住著不可嗎?兒女沒有新屋的話,在村裡租個房也不貴是不!

是錢的問題嗎?

我認為不是,老人到了需要“養”,需要兒女“照顧”的年齡時,做兒女的有的已經退休,其子女也大都成家立業,在家打工務農的在兒女方面也基本“完成任務”了,生活較富足,即便再不富裕,老人就是吃口飯的事應不是問題!

我認為老年人養老,最大的難點就是日常生活照料,陪護和醫療費支出問題。兒女是否孝順以及兒女之間可能存在的相關糾紛的處理。

如果兒女都孝順,那麼有錢的出錢,沒錢的出力,有時間的多陪護,沒時間的少陪護並可適當多出點費用。假如有的孝順而有的是混帳玩藝,就有些難辦了,我認為應以老人為中心,孝順的兒女少點計較,多盡點義務做好自己,對於不孝順的混帳東西可請村委出面協調,實在不行則可依法解決,對個別混帳就無需看什麼面子裡子的。

關於醫療費支出問題。

農村老人應100%的參加了“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吧!有些老人覺得身體好或是年齡還不算很大,就不捨的購買,這是不對的。做兒女的在父母六十歲以後,我認為就必須給父母購買醫保,日常頭痛腦熱的小毛病無所謂,但是萬有不測,幾十萬的醫療費也有可能,農村一般家庭是扛不住的!話說回來,有國家這麼好的政策不去享受,那就真的是不太理智了吧!報銷後的部份由兒女均攤這沒說的,現實中日子較富足的自覺多擔一點,這也是人之常情。

老齡化是一個普遍的社會問題,有國家政策扶助,有孝順的兒女,我想不應該發生“老無所依”問題。




鞠維坤1


十年前,我們家奶奶就在鄉下留守,有幾點切身體會分享一下∶我們村在鄉下比較偏的一個小山村,沒有自來水,也沒有農貿市場,只能自己擔水,要買東西也是要靠貨郎上門或者趕集了,生活非常不方便,只能把老人接回城裡居住了!

最近幾年父母親年紀大了,在城市生活有點不太喜歡,我就把老家房子翻新裝修了,配套了自來水和衛生間,廚房改造也好了,買了大的冰箱。加上現在國家新農村建設配套也好了,公路和鄉村小超市也有配套了!所以我有時間也過去住幾天,感覺非常不錯!希望大家都能關注農村!


農匠魚小白


農村改革開放後,有門路的人,包括中年男女在內,全多拖兒帶女,前往城鎮打工,農村剩下的一般人是沒有技能而又不肯太吃苦的,年老的,殘疾人,孤寡老人,或者是一些思想守的人。我的親戚兒女都在外,兒女接他們去城裡住,死活不肯,硬說在家自由,你說這老人不是思想頑固又是什麼?

如果以上這些老人都隨兒女進城了,那麼農村剩下的人就更少了!

當然有求過得去而不肯出外打工,當年他年青力壯,父母健在,且有教書為業的父親,他雖三十多了,不過沒結婚,他雖也出外過,只是走馬觀花,難過三五天又回來了,以至現在五十多近六十依然孤單一人,靠父親退休工資過日子,當然農村二人三千多元一月肯定夠用!

雖然是特例,乃無奇不有!

然而年事已高,又沒有其他辦法進城的人,雖然不多,但決定他這輩子在農村了。

大多數人將只有自生自滅,在農村過了這一輩子!

除非鐵樹又開花,國家把這些人都接到城裡來住,供其吃喝,供其享樂,讓他們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罷了!

國家那麼大,農村人口那麼多,貧窮落後的地區那麼廣,要國家短期內解決農村老人的問題,不是那麼容易辦的小事情呵!

大家有同情心,單憑几個人的力量去撼動天地又談何容易?

只能一口一口地吃,國家先試點,不要一鍋端!不要天女散花,一個縣搞一個自然村,全面開花,其結果不言而喻,只能全國先把一個省或者一個縣或者一個鄉,來一個徹底的改頭換面,象當年四川問川地震後的重建那樣,舉全民之力,來一個驚天動地的大變革,只有如此才能見成效!

不然搞一個試點,那點錢還不夠那些貪官的一個午歺呢!這些年來,國家投資農村水利建設的資金不是太多都打了水漂!

是否有點道理,還請大家評價。謝謝!


知識47


你好 我是鄉村皮皮哥 其實農村孤寡老人現在特別多,隨著進城打工熱潮的興起,許許多多的年輕人都往城裡面謀發展,導致很多老人都在家裡,而且他們有的也不願意去城裡,他們感覺不習慣。就比如我婆婆在農村生活了大半輩子,我伯父叫她去杭州住,他也不願意去。第一語言不通,第二齣門也沒有認識的人,第三也不認識路,所以他寧願待在老家。其實我們很多人認為我只要每個月或者每年都給父母錢,就是對他們的孝敬,其實老人更多是需要陪伴,需要關懷。就如我們剛出生的時候,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我覺得如果可以儘量把父母接到身邊也有一個照顧,也可以回鄉創業陪在父母身邊,畢竟父母是看一眼少一眼。



重慶皮皮哥


#雲上天漢#回答,農村留守老人何去何從?對這個問題,從二個方面看,西部農村留守老人問題普遍,必須引起關注;留守老人老無所依,讓人糾心和關切。講三個本地不同家庭的故事,看看農村留守老人依靠誰?晚年怎麼養老?歡迎關注三農的朋友,參與討論和交流!

生於農村、長於農村,現在縣城裡上班孟大哥,他必須每週回到農村,因為有年老的父母住在農村。辛苦一生的父母,都年過80,身體相繼漫漫變得體力不支,年輕時不顧惜身體,超負荷的體力勞動積累的毛病,現在開始發作。每當孟大哥回家探視,心中的酸楚由然而生。他家也算耕讀之家,父輩傳承的家風好,家中兄弟姊妹個個都有孝心,輪換著回家照料父母,有病能及時送醫院治療。孟大哥的父母很心慰,老了有兒女孝順,晚年是乎很幸福!

熊二爺,本村高壽長者,今年已96歲。去冬,老伴走完94歲的人生。二爺家養育了4子2女,白髮人送黑髮人,3個兒子已先他而去。麼兒子五十出頭,不種土地,帶著媳婦兒子一家,常年在外打工。二爺兩個女兒都已滿60以上,不得隔三岔五,老大遠回孃家,給父親做頓可口飯菜,洗衣縫被。但這也只能暫短探視照料,她們家中有一大堆農活,還要看孫子,接送上下學。象二爺家這種境況的老人,有子女,敬老院不收留。民辦養老中心可以收留,但子女沒錢,負擔不起敬老院費用。二爺家原本是個多子女的人口大家,早些年很是熱鬧。現在孤老了,不僅要忍受孤獨寂寞,還要克服年老體衰,自已解決好一日三餐。身體犯病,無子女在身邊端茶遞水,飯都吃不上,剩菜冷飯,飽一餐,飢一頓,生活孤單悽苦,生命時刻面臨危險。

嚴大爺家,兒子早些年在山西煤礦挖煤,因礦難事故失去年輕生命。兒媳婦改嫁,留下一個小孫子寶娃,與嚴大爺二老相依為命。處理兒子礦難撫血金,當年只有30多萬元,給兒媳少部分生活費外,主要供孫子上學,又翻修了三間兩層磚房,餘下10萬元存入信用社,將來給寶娃娶媳婦。孫子學沒上出來,職高畢業,寶娃被介紹到深圳一家工廠打工,收入能將自己糊住,爺爺奶奶生日和過年回家,能孝敬給老人千二八百。近兩年,南方打工錢難掙,工廠關門工錢還拿不上,寶娃兩個春節都沒回老家過年了。嚴大爺和奶奶,一直在親戚面前念叼寶娃,惦記著孫子平安,生怕有啥閃失。

嚴大爺已經70多歲了,還要種三畝多田地,下種、育苗,裁秧、薅草,都得下田慢慢幹。農忙時還要請人工打穀子、請老把式犁田,收得糧食和爪爪小菜僅供家裡吃飯,人情事故、交水電費,還得賣點糧食。今年過年回村,見到嚴大爺和奶奶,看上去二位老人身體明顯蒼老多了,不過一直幹農活,幸好身體毛病少。再過三五年後,孫子寶娃要娶妻生子,嚴大爺和奶奶不能幹活,身體真的老了,能吃不能動,寄希望寶娃能孝順爺爺奶奶,晚年有個念想。除此,嚴大爺和奶奶還能依靠誰呢?



我是@雲上天漢,講述三農中留守老人的故事,請大家關注農村留守老人!請在外打工的農民兄弟,多抽點時間關心留守在家中的父母!


雲上天漢


大家好,我是鹿鄉一姐,感謝誠邀,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對於農村留守老人何去何從的問題,我個人有以下觀點:

首先贍養老人是每個做兒女應盡的義務,但是如何能讓老人的晚年生活既幸福又開心呢?想必這個問題是最讓兒女頭痛的,今天我就給大家支個招,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首先我們要明確父母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如果他們覺得想和兒女們在一起,那我們大可以滿足,只是在這中間一定要處理好婆媳之間的關係,如果婆媳之間是在是不行,那我們也只好讓父母住的距離自己近一點,每天給他們找點事做,也讓他們的生活變得充實而有意義,這樣他們整天就不會胡思亂想了。

其次如果父母是農村的,但是想繼續生活在農村,我們也不要勉強老人硬是和我們在一起,因為畢竟生活習俗不同,他們可能適應不了城市的生活,再加上城市裡沒有熟人,說話嘮嗑也是彆扭的很,這讓他們很無奈,也讓他們的內心感受不到家的溫暖。

最後就是父母可能覺得待在兒女身邊會給添麻煩,和他們溝通的時候可能會口不對心,所以我們還是要從心去理解父母。

以上及時我對該問題的看法和意見,如果你有其他觀點和意見可以寫在評論區的下方。


鹿鄉一姐


農村留守老人問題日益突出!

這個問題其實國家早已重視,在農村也是有養老保險的,每年按要求繳納一定的保險,在六十歲後可以領取養老金的。

很多子女早已在城裡定居,可能你會問為什麼不接到城裡養老善終呢?

第一,老人的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的觀念很重。離不開那個生活一輩子的地方,難以割捨的情懷。

第二,住在高樓大廈中行動很不方便,幾十平的房子真的抵不上農村的小瓦房。小瓦房雖然沒有城裡房子那麼金貴,但是獨門獨院種點自己喜歡的花花草草,這才是生活嘛!

第三,老人住進城裡去和誰去拉拉家常。這種生活年輕人感不出區別來,年輕人娛樂方式很多,老人的娛樂方式基本就是拉拉家常。

第四,也是老人最為擔心的。老話說的好,老來嫌。人老了就不會被兒女各種嫌棄,這種嫌棄真是老人最無奈的。為了避免這種尷尬,也有很多等孩子結婚後就分家了。

即使國家提供了養老保險,但是老人心中最滿足的應該是有孝敬的兒女,不管我們有多麼忙,有時間常回家看看。


濃農之樂


留守老人的問題

農村青年都外出務工,在家務農的太少了,留在家裡的都是老人孩子,老年人在農村靠種地只能維持生活,身體好的話還可以,身體不好的話也只能靠存款和兒女補助,老年人也不可能出去和兒女一起生活,現在在外的年輕人大多數掙的錢只夠維持家庭,弄不好的話還得從老人要,所以,老年人只能在家務農,年齡大了,要是不生病一年開銷也不是特別大,自己在養點牛羊也是可以的。

如果是年齡特別大的,無經濟來源身體不好的,那隻能看自身條件和兒女條件了,要是兒女經濟基礎好的話可以接在身邊一起生活方便照顧,要是兒女經濟不好或工作忙無時間照顧,那隻能去養老院,現在養老院條件好,一年交點錢,吃的好喝的好,兒女也放心。

目前來看留守老人,只能這樣了




東北大洋哥



農村留守老人,短時間內無法解決這個社會難題。農村的年輕人在家種地不足以養家餬口,只有背井離鄉的去外地打工。沒有學歷沒有技術的農民工只能幹賣力氣的活,微薄的工資不能支撐一家老小在城裡的開支,只能將老人小孩留守農村。

留守老人在家可以乾點力所能及的活,種點菜種點地,可以自給自足,在外打工的年輕人把在外面賺的錢寄回家,供家裡的日常開銷。

中國農村的這種生活格局,造成了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的現象,怎樣消除留守現象,考驗著當政者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