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发生在山西的那些悲情故事,若论历史之厚重,山西当仁不让

山西地处华北,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三皇五帝时期尧曾在临汾建都,故有了尧都、尧庙和“天下第一门”的华门。西周年间,周厉王遭到百姓反叛,所以逃到山西霍州,召公、周公共同理政,号称“共和”。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之一晋国主要就分布在山西,所以山西的简称为“晋”……

历史上发生在山西的那些悲情故事,若论历史之厚重,山西当仁不让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在山西历史发生的几个不得不知的悲情故事。

1.赵氏孤儿。赵氏孤儿讲的是春秋时期,晋国重臣赵盾遭到大将军屠岸贾诬陷,全家300多老小被诛杀殆尽,在这种背景下,赵氏孤儿赵武危在旦夕,程婴和公孙杵臼等人为了救这个孩子,不惜搭上自己的性命。直到20年后,赵武长大后终于成功报仇。

历史上发生在山西的那些悲情故事,若论历史之厚重,山西当仁不让

最为元杂剧中的四大悲剧之一,这个作品多年来一直反复被演绎,王国维等大师对此剧赞不绝口,伏尔泰曾将《赵氏孤儿》改编成话剧,在伦敦演出后轰动一时。

2.介子推是晋国人,出生在如今的山西介休。早年间晋文公重耳被人追杀,性命不保,衣食无着,在重耳即将饿死的时候,介子推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了一块肉给重耳,重耳感激涕零。后来重耳成了晋文公,要封赏介子推,介子推确认为自己的行为理所应当,接受封赏反而贬低了自己,坚决不肯接受,最后逃到介休绵山。重耳为了让介子推出来,放火烧了绵山,介子推即使被烧死都不愿出来。重耳发现他的遗体后,悲痛不已,由此就有了寒食节,在那一天不准生火。

历史上发生在山西的那些悲情故事,若论历史之厚重,山西当仁不让

3.豫让是晋国一位大臣智伯瑶的家臣,在晋阳之战中,智伯瑶战败后被杀,头骨还被做成了酒器,晋国也被瓜分。为了给主公报仇,豫让把漆涂在自己身上,让自己全身皮肤腐烂,并且吞下火炭,毁掉自己的喉咙,整日在赤桥一带伏击等候仇人赵子襄。这次报仇却没能成功,豫让自己反而被抓了,在临死前,豫让求赵子襄把衣服脱下,他象征性地往衣服上刺了几件,对天长叹:这下我可以报答智伯瑶了!随后拔剑自刎。

历史上发生在山西的那些悲情故事,若论历史之厚重,山西当仁不让

4.长平之战。说起长平之战,我想大家都不会陌生,此战是中国古代发生的最大规模的歼灭战,“人屠”白起在此战中据说坑杀了20万以上的赵军降兵,酿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场杀俘事件。此事就发生山西高平市,如今的高平依旧有骷髅庙,白起台,尸骨坑等遗址建筑。在高平还有一个特别的小吃叫“白起肉”,主料是豆腐,烧烤后蘸酱吃下,以表示对白起的仇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