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用“大哭”威胁父母,奶奶带了三个月,孩子再也不这样了

小孩子的心思很单纯,但这些小“单纯”的背后,也藏有一些小的心思,就好比说哭闹这件事。

一般来说,娃哭了家长肯定都会哄,但是你知道吗?渐渐的孩子就抓住了家长这样的心态,家长难以置信的是,这些“单纯”的小机灵鬼,甚至会利用家长达到自己的目的,家长通常也是无计可施。

孩子总用“大哭”威胁父母,奶奶这样带了三个月,孩子再也不这样了

宠物店里不到5岁的小男孩嚎啕大哭,边哭边偷瞄着宝妈,震耳欲聋的清脆哭声再宠物店里持续了不到三分钟,妈妈怎么哄都哄不好,惹得猫猫狗狗跟着乱叫。

妈妈看了一眼其他顾客,有些人甚至投来厌恶的目光。妈妈只能认怂抱起了他,买下家里第三条狗。

站在一旁的奶奶非常不解的问宝妈:“小鸡,小鸭,小狗的,你这是想开动物园?”

妈妈叹了口气:“妈,你也看到了,不给买哄不好啊!”一边安抚着小男孩“你不哭,妈妈这不给你买了吗?”

听到收款台里的收款的报告声音,小男孩哭声戛然而止了。

孩子总用“大哭”威胁父母,奶奶带了三个月,孩子再也不这样了

奶奶摇摇头说:“你这么带孩子怎么能行!再这么下去,长颈鹿不得领家去?交给我,不出三个月,肯定好!”

妈妈一听奶奶说这话,二话不说的把小男孩的手塞到了奶奶手里,如释重负。

当天晚上,小男孩就不睡觉了,哭着闹着要妈妈,奶奶微笑着说:“你看,你是抱着这个小玩具睡觉,还是抱着小枕头睡觉,还是直接睡觉?”

小男孩愣了一下,选择了奶奶手里的玩具。

第二天,小男孩又哭着闹着不吃胡萝卜,奶奶很淡定的说:“你是直接吃胡萝卜,还是奶奶把胡萝卜跟你最不爱吃的洋葱一起炒给你吃,还是给你榨点胡萝卜汁?”

孩子总用“大哭”威胁父母,奶奶带了三个月,孩子再也不这样了

小男孩又愣了一下,吃起了胡萝卜。

就这样,奶奶遇到孙子哭泣,并没有像其他家长那样,表现的愤怒,奶奶是很淡定的,并微笑着跟小孙子“商量”,用这种“选择题”来让小孙子做出“选择”,取代了“不睡不行,不吃不行,不怎么样就不行这种威胁。”

不仅如此,平时的时候,奶奶还会经常给小孙子讲懂事的孩子的故事,爱哭的小孩都没有什么好结局。

期间懂事的姐姐来过,奶奶还会跟孙子说,姐姐的优点,不哭懂事,当着孙子奖励姐姐,并对孙子说,你做到这样,奶奶也会奖励你……

三个月过后,妈妈很是惊奇,因为宝宝变得懂事而乖巧。

孩子总用“大哭”威胁父母,奶奶带了三个月,孩子再也不这样了

为什么会这样

有时候,家长为了停止孩子的哭,无条件的哄孩子,什么都满足孩子。但长期以往,孩子就会:缺乏解决困难独立能力,只要他一哭就有人替他解决。情商低,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一点不合他意,会用哭表达,因为只要哭,就有人替他解决。

孩子一哭,家长就哄,像滚雪球一样,孩子的欲望越来越大,家长越来越无法满足,直到超出家长能力范围,让家长失去力气和理智。如果失去理智,就会产生负面情绪,并把这个负面情绪传递给小孩,孩子的负面情绪又爆发一样的表达出来,形成恶性循环。

遇到孩子哭闹,家长该怎么办

为了能获得想要的东西,很多孩子都喜欢用“哭”来“威胁”自己的爸妈,那么家长遇到这样的熊孩子,应该用什么方法应对呢?

不理睬

当孩子发现自己的哭,引不起家长注意,那么就会逐渐停止这种方式。孩子停止哭闹时,家长再跟孩子讲道理,不惯孩子用哭“威胁”人的臭毛病。

选项法

“不许,不能,不可以”换成“是怎么样,还是怎么样”这种选择,会不会让人更接受一些呢?用选项法,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好过发号施令。

要淡定

当孩子哭泣的时候,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用理智的方法解决问题,要淡定,不要发脾气,避免恶性循环。

我是糖果妈妈,是一名高级育婴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帮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