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傳統戲劇」蓋州皮影戲(國家級)


「遼寧·傳統戲劇」蓋州皮影戲(國家級)


蓋州皮影戲起源於明代萬曆年間,是中國北方影戲中的一個主要支脈,長期流傳於遼南地區。早期,蓋州民間把演皮影戲作為一種祭祀酬神的民俗活動,以祈求風調雨順、稼禾豐收。後來,每逢重大節日或民俗、祭祀活動,都要演皮影戲。從清康熙年間到新中國成立初期,蓋州皮影戲雖幾經沿革,但仍較多地保留了其原生態的遼南地方特色。

蓋州皮影在用料上採用當年生的幼齡毛驢,活殺放血,選用上乘部位製成的影件,具有豔麗通透的特點。其雕刻工藝十分講究,多種線條巧妙結合,齊、尖、圓、斷各種刀口靈活運用,使得影人生動逼真。蓋州皮影借鑑了戲曲的裝飾風格,講究場面的鋪排裝飾,場景、道具比較繁雜,山川日月、花鳥魚蟲、建築車馬、傢俱用品應有盡有。

蓋州皮影戲演出時分文、武場兩部分,文場為吹拉,武場為敲打。每個影班一般由五至九人組成,演出中以“拉、打、貼、拿”四人為主,“拉”是拉四胡的,負責主弦伴奏;“打”是司鼓的,指揮唱、念、做、打;“拿”是操影的,主要負責操影及演出前準備工作;“貼”是“拿”的助手,主要配合“拿”做好表演工作。伴奏樂器以蓋州獨創的木板四胡為主樂件。

蓋州皮影的唱腔十分優美,委婉動聽,主要分為影調、外調、雜牌三種。音樂具有明顯的遼南地方特色,其中大悲調悽楚哀婉,如泣如訴,催人淚下。唱詞在創作上採用地方口語,唸白多為鄉音俚語。

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蓋州皮影戲以其濃郁的地方特色、獨特的造型工藝及原生態的遼南民間唱腔、唱詞、影卷,形成了一套較為完美的美學模式,其獨特的造型藝術對民間美術等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遼寧·傳統戲劇」蓋州皮影戲(國家級)


「遼寧·傳統戲劇」蓋州皮影戲(國家級)


「遼寧·傳統戲劇」蓋州皮影戲(國家級)


「遼寧·傳統戲劇」蓋州皮影戲(國家級)


「遼寧·傳統戲劇」蓋州皮影戲(國家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